执行任务中,我们遇到了两次小小的“意外”。当时翟志刚出舱时舱门险些打不开,而刚刚打开舱门准备出舱之时,轨道舱又连续响起火灾报警。虽然是一场虚惊,但着实让我们尝到了什么是惊心动魄!而且当时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自己真的回不来了……
20年来,航天员大队的航天员先后6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行程达4600多万公里,绕地球飞了1069圈,一次次在太空中飞出了中国高度。第一次天地往返,杨利伟把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第一次出舱行走,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步;第一次手控对接,刘旺打出了漂亮的“太空十环”;第一次太空授課,王亚平为广大青少年播下了科学和梦想的种子;第一次中期驻留,景海鹏和陈冬顺利叩开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一次次胜利出征、一次次巡游苍穹,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远。
近日,中国唯一三上太空的航天员景海鹏在《解放军报》刊文披露了自己的“太空旅程”。
成为一名飞行员,必须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
1985年3月的一天,空军飞行学院来学校招收飞行员。经过思想、身体、文化等层层选拔,我(景海鹏)如愿以偿考入了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经过预校和飞行学院5年的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歼击机飞行员。
航校毕业,刚分配到飞行部队不久,作为一名新飞行员我便驾机担负作战值班任务。在一次跨昼夜四机编队训练时,我的一位同学、战友在驾机起飞时发动机故障,为了保护一所小学而延误了跳伞时机牺牲了。昨天还在篮球场上一争高下的伙伴,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次事故让我悲痛不已,它让我深深明白,从成为一名军人、一名飞行员那一刻起,我们的一切就已经献给了党和祖国,必须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
1996年夏天的一天,我到杭州某疗养院参加了一项神秘的体检。后来,才得知这是在秘密选拔中国首批预备航天员。从此,一个蓝天之上的梦想,又成为我新的目标!
经过两个多月的严酷考核选拔,我从空军1500多名优秀飞行员中脱颖而出,顺利入围。1998年1月5日,我和其他13名战友光荣地成为我国首批预备航天员。我们要在5年内进行与载人航天相关的8大类上百个课目的专业技能训练,仅基础理论就有物理学、天文学、载人航天技术等50多门学科。2003年,经过全面考核,首批14名航天员都具备了执行飞天任务的资格,去掉了“预备”二字。又是一个5年后,自己才一步一步完成了从飞行员向航天员的跨越。但是,要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员,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2005年,我入选了神舟六号飞行梯队,并和战友刘伯明成为第一备份乘组,尽管最终未能执行飞天任务,但我对自己取得的进步还比较满意。接下来,我们面对的是神舟七号任务——中国首次太空行走任务,我提前两年半就开始备战。面对首次出舱任务,一切都是全新的,包括舱外服的理论学习已经让人透不过气来,加上繁重的专业技能训练更是难以适应。在模拟失重训练中,必须身着160多公斤的水槽训练服,潜入水里完成各种单项及综合操作,每次下水都要4个小时左右。训练结束后,常常四肢酸痛无力,吃饭连筷子都拿不稳。
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自己真的回不来了
2008年9月25日,我与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组成神舟七号飞行乘组,执行载人飞行任务。这是我的首次飞天,也是“等待”了10年后的第一次飞行,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着圆梦九天的“激动”。
首次飞天就要面临首次出舱,难度可想而知。带着期待、激动、兴奋,我们踏上了飞天之旅。没想到,更大的考验在等待着我们。执行任务中,我们遇到了两次小小的“意外”。当时翟志刚出舱时舱门险些打不开,而刚刚打开舱门准备出舱之时,轨道舱又连续响起火灾报警。警报声持续不断,我在返回舱里进行着各种排故检查,刘伯明对我说:“如果真的火灾了,你一定要把轨道舱分离,你一个人返回,最起码我们乘组能留一粒种子。”我感动地说:“什么是战友,战友就是平时的亲密无间,战时的生死与共!3人永不分离!”虽然后面判明是仪表误报警,是一场虚惊,但着实让我们尝到了什么是惊心动魄!而且当时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自己真的回不来了……
在2008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主持人曾问我:“当时你们有没有想到回不来?”我说:“我理解你所说的回不来,就是我们像卫星一样绕着地球一直在转;你所说的回不来,就是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在演播大厅和全国观众们见面了呗。”现场的观众哈哈大笑,没等大伙儿笑声停止,我就抬高嗓门大声说:“即使我们回不来,也一定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这句话成为后来的“经典名言”,从首次飞天之后,我也好像一下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开始去各地作报告,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围着签字、合影。我们还多次到过港澳等地访问。有一次出国访问,遇到一个满头银丝的老华侨,他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能飞多高,中国人的头就能抬多高。”这句话道出了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
身体离地球越远,心离祖国就越近
2012年6月16日,我同航天员刘旺、刘洋一起执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神九任务是13天的太空飞行,其间我有两次48小时没有睡觉的经历。第一次是在飞船入轨后两天里,是在为确保首次顺利进入“天宫一号”作准备。第二次是在返回前48小时,是在一遍遍重温飞行指南,为确保乘组安全落地细细思量。
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我第一个出舱坐在椅子上,在等待刘旺、刘洋出来的时候,看到迎接我们凯旋的人群,我的眼泪流了下来。为什么掉眼泪?因为我实现了在出征之前的承诺:一定要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6年10月24日,我作为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指令长正在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那一天,来自长白山天池哨所、神仙湾哨所、阿尔山三角哨所等地的战友们自拍了祝福视频,委托解放军报社上传到“天宫二号”,我事先并不知情,看着亲爱的战友们从祖国边陲发来的祝福视频,我的眼眶湿了……身体离地球越远,心离祖国就越近!越是身处太空越对自己生活的家园产生更为深深的依恋。地面科技人员为我数了一下,观看视频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我先后向战友们敬了12次军礼。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地球后,2016年12月20日,习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习主席亲切地称赞我“三次上太空,将军上太空”,还夸赞我在太空过了一个高水平的生日。我感到无比幸福!我想“高水平”这三个字应当献给千千万万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是他们把载人航天工程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媒体朋友们经常鼓励说我是中国唯一三上太空的航天员,大家也不止一次地提问:是不是还要去飞?我认为,重返太空、多次飞天,几乎是世界上所有航天员的心愿。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中国航天员,就是要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尽管我已经51岁了,但我会时刻准备着接受祖国的再次挑选,争取再多上几次太空,让浩瀚太空见证,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革命军人、一名新时代中国航天战士的绝对忠诚!(《解放军报》2018.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