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青
4月26-2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办,绵竹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绵竹实验区现场展示活动及研讨会在四川省绵竹市举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德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震,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调研员许弘,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调研员樊泽民,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竞赛部主任程洁,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原院长毛振明,德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局长尹艳,绵竹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麒麟,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局长张素华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江苏、广东、甘肃等17个省(市)52个市(州)的专家、领导及体育教师6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活动以“竹风舞动新时代”为主题,分为5个会场进行展示。
丰富多彩的体育成果展示
各所学校展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操、“课课练”、全员运动会、“一校一品”等内容,让与会人员振奋不已。
在什地学校大课间特色体育活动竹竿舞的展示中,学生们手持长竹竿、身着绚丽的民族服装,持竿和跳竿动作整齐有力,展现了学生的自信与阳光。大西街小学的书法操将书法与武术、舞蹈、健美操相结合,学生们的动作刚柔相济、进退有度,将武术、舞蹈及健美操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南轩小学的学生以拨球、踩球、拉球、运球等多种足球传接球技术动作为基础,辅以绳梯、标志杆等器材,发展了学生的小腿肌肉群力量,展示了學生们足球技术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平衡性。孝德中学的学生分为9个组分别展示了阻力伞、沙袋、弹力带、瑞士球等“课课练”内容,均包含了提升上下肢力量、平衡性等素质的内容,体现了学生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意识品质。绵竹市南轩小学以生存救护为主题的“课课练”展示了背人走、抱人走、扛人走等救护项目,体现出正确避险、迅速逃生、坚强自救的意识。孝德学校的软式棒垒球操、土门学校带来的青春排舞操、遵道学校将独轮车与皮影操相结合的特色展示……绵竹市各学校的学校体育展示活动注重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行之有效的体育改革措施
绵竹市坚持“四个创新”“三个体系”“三项工程”,推动了学校体育发展。如,“三项工程”是以“课课练”为“一个基础”,即学校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情况和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各学段体育趣味“课课练”内容,做到定内容、定目标、定人员;以“课间操”为“一个特色”,即各校创新大课间活动内容,大力推广和开展大课间模式,通过不断创新,增强了大课间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以“全员运动会”为平台的“一次展示”,即“全员运动会”要求所有学生、教师、部分家长参与,保证每名学生参加4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运动会项目新颖独特,赛制充满新意。
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绵竹市各中小学的特色大课间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局面,学生们在大课间操中露出了笑脸,获得了健康。在特色大课间的打造上,绵竹市教育局支持和鼓励各所学校根据学校实际,量身创编和推广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大课间模式,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快乐。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毛振明表示,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有强健的身体,绵竹市教育局、教师、家长付出了许多汗水与努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勇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