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斌 徐丰昌
江苏省淮安市实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制度以来,学生增加了体育锻炼的时间,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此同时,提升了体育教师地位,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大多数学校都增加了体育经费投入,配备较完善的体育器材设施,家长也愈加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情况与体质健康发展。但在收获显著成效的同时,体育考试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问题
1.应试现象严重。部分教师和学生并未将考试看作是促进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而仅仅认为其是一门中考科目,出现了“考什么练什么”的现象。
2.过程性考试成为“鸡肋”。体育考试中的过程性考核方案,本是为了引导学校强化重视日常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杜绝仅练习考试科目的应试现象,但在一些学校,过程性评价成了“送分”评价,几乎每名学生都拿到了“满分”的过程性评价。
3.免缓考学生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考试中设定了免考、缓考政策,但在免缓考认定程序和判定标准方面不够细化,缺乏有效监督,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出现极少数身体健康的学生假装受伤、生病,出具虚假证明材料获得免缓考资格而获得高分的不正常现象,导致考试有失公正。
4.體育考场设置标准不统一。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各县区体育考试考点之间存在场地、器材条件不均衡、标准不统一等情况,再加上近几年淮安市每年初中毕业生约4万多人,考试时间需要20多天,在此期间有时会碰上雨天、湿滑、大风等天气,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难免会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
针对出现的问题,淮安市教育局在总结以往体育中考经验教训,借鉴省内外体育中考改革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多次研讨、广泛论证,方案起草小组历经4个月,8次议论其稿并制订了《淮安市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于2017年开始实行,《方案》)在追求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体育考试制度上有了新的突破。
二、改革思路
2017年,淮安市教育局期望通过体育中考改革《方案》的实施,促进各行政部门配齐、配足、配好体育师资,促进学校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健体意识,掌握扎实的运动技术,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成才观,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确保体育中考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体育考试的公信力。
《方案》设计时,坚持了以下几条原则:1.淮安体育考试项目应来自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7年修订)》的规定内容,考生只要积极参加正常的体育课学习,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就应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因此,考试评分标准不宜过高;2.为避免出现“考什么,练什么”的现象,保证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备考项目不能太少,并且不宜过早确定考试内容;3.为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学生运动特长,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考试项目选择权;4.既要对部分身体伤残的学生关注关爱,也要防止极少数学生弄虚作假钻空子,通过虚假证明蒙混过关得到高分;5.各区、县应设置统一的体育考试标准化考场,防止县区之间考场条件差异悬殊,影响考试公平性。
三、改革主要变化
改革主要变化见下表。
四、实施效果及分析
《方案》于2017年顺利实施,通过问卷调查及与学校领导、体育教师、考生全面交流,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收获:
1.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体育中考项目体系。目前,《方案》备考项目共3大类、9个项目,既有涵盖发展耐力、速度、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内容的项目,也有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提高的项目(排球垫球、篮球、足球运球),为完善和丰富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初中体育教学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
2.重视了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下降,体现在耐力素质的下降上,耐力素质是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中长跑是一项可操作性强的运动项目,对场地条件要求不高,同时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肺活量,并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有较高的锻炼价值。《方案》中将男生1000m跑和女生800m跑作为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的必考项目,反映出对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会促进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
3.改革了体育过程性考试方法。《方案》把过程性评价改为初二年级进行现场考试,并以满分10分纳入到体育中考总分,项目统一规定为男生1000m跑和女生800m跑。为了鼓励学生坚持参加耐力训练,评分标准与初三相比相对较低,学生经过努力容易取得较满意的成绩,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给予考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方案》规定除了必考项目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兴趣爱好等,在已经确定的抽考项目中自主选择考试项目,这样既保证学生达到统一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学生体育特长和运动兴趣的发展,培养了终身锻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