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壮士英气冲天

2018-05-14 16:06孟红
中华魂 2018年5期
关键词:纵队

孟红

董天知,学名董亮,又名董大文、曾用名董旭生,1912年4月19日生,河南荥阳县人。1931年因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入狱,被捕后改名为董天知。1932年他在狱中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8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随后根据党的安排前往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以下简称牺盟会)和建立山西新军。1938年,日军攻战山西临汾,董天知率领决死队转入浮山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悬赏两万银元取他首级,但终未如愿……1940年8月20日,董天知于百团大战发动之日率队参战,壮烈殉国,时年28岁。

全力以赴,卓有成效领导牺盟会工作

1927年,董天知在北平弘达学院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受党的著名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的影響,参加革命活动,后任北平市委组织干事兼儿童局书记。1931年被捕入“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敌人施尽了种种酷刑。在政治诱降和死刑威胁面前,他始终大义凛然,忠贞不屈。狱中党支部根据他的表现,于1932年批准他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冬,狱中政治犯50余人,为要求下镣、看报,举行绝食斗争。他毅然带病参加绝食斗争。到斗争取得胜利时,董天知已是奄奄一息了。

1935年11月,刘少奇化名胡服,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为了适应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逐渐高涨的形势和解决干部严重不足的问题,中共北方局于1936年初春作出了“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手段积极营救被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院的一批党的重要干部出狱”的决定,并经中共中央讨论后批准执行。1936年秋,薄一波等 57位同志终于分九批相继出狱。

1936年10月下旬,出狱后的薄一波、杨献珍、董天知、韩钧、周仲英等,遵照北方局的决定,应阎锡山“共策保晋大业”之邀,陆续从北平到达太原。阎锡山本准备委他们以“参事”或“参议”之类的空职,只参与议事,不做实际工作,在生活上给予“上宾”待遇,月薪每人200元,却遭到薄一波、董天知等人的婉言谢绝。他们说,我们是来牺牲救国帮阎先生做事的,不是来享清福的。高官厚禄,我们实在不能接受。阎锡山听了很高兴,认为这些人就是与众不同,自信他没有认错人,常以此夸耀。最后,比照梁化之每人月薪定为80元,并决定薄一波到牺盟总会和梁化之共同主持工作,杨、董、韩、周也到牺盟总会加以重用。

董天知开始被分配到牺盟总会组织部工作,一面帮助薄一波进行组织整顿,一面兼管着学生运动,有时也随同薄一波参加一些重要会议。不久,董天知就在阎锡山召集的一次会上,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令阎刮目相看。参加此次会议的是新旧两派的头面人物,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果日本人打进来,我们该怎么办?董天知发言道:“军队是国家的栋梁、抗日的主力。日本人打进来,若不成立一支以进步思想武装起来的进步军队,是不足以抵抗日军进攻的。”这一颇有见地的发言,击中了晋绥军腐败无能的要害,阎锡山听后虽不置可否,但会后却私下对赵戴文、梁化之说,共产党内就是有人才。董天知那么年轻,就能提出那么好的意见,很了不起!由于这个建议,阎锡山萌发了成立新军的想法。在抗战爆发后,在薄一波等人努力下,建立了山西新军。

1937年2月,牺盟代表会议在太原召开,董天知被选为牺盟总会执行委员。不久,又担任山西抗敌先锋队总队长的职务。其间,他除协助薄一波处理牺盟会组织调整、人事安排,协调山西军政当局与牺盟会的关系外,还挤出大部分时间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董天知通过牺盟会这一公开合法的组织,协助薄一波创办了“牺盟特派员训练班”、“村政协助员训练班”和“军政训练班”等,为山西抗日救亡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为建立新军奠定了基础。

1937年元宵节期间,牺盟总会组织发动牺盟会员、军政训练班、民众干部教练团学员、各大、中学学生和各界爱国人士,在太原举行了一次空前规模的歌咏宣传和提灯游行大会。5月,牺盟会又通过“五四”等一系列纪念活动,把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其间,大街小巷贴满了“抗敌救亡”、“牺牲救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大幅标语,揭露日军在东北残暴罪行的传单、漫画,“武装起来抗战到底”的墙报举目可见。抗日歌声响遍了太原市,把各界的舆论中心都吸引到“抗日救亡”这个焦点上来了。从此,太原不仅成了国统区进步人士、爱国学生仰慕的抗日中心,而且太原就是“小延安”,“军政训练班”、“民训团”就是当年“黄埔军校”的美誉,也在全国各地很快流传开了。

以上牺盟会组织的每个重大活动,无一不浸透着董天知的辛劳、智慧、汗水和心血。

1937年“七·七”事变的消息传到太原后,牺盟总会即刻召开紧急会议,代表全体会员致电二十九军全体将士:“敝会八十万会员,誓为贵军坚强后盾”,并组成山西各界慰问团,到前线慰问二十九军全体抗日将士。董天知代表牺盟会参加了慰问团,被推选为慰问团副团长。但他们刚到门头沟,北平失陷,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后路被切断。董天知和慰问团全体成员不得不化整为零隐蔽于北平城内。后经党组织统一安排,才分别逃出北平。董天知经天津、青岛、济南绕道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家乡。

不久,董天知带着一批当地热血青年再次背井离乡匆匆告别双亲回到太原。但万万没想到,这次与亲人的分离竟成了诀别!

不辞艰辛,殚精竭虑创建抗日武装

1937年10月,太原每日遭敌机轰炸,雁门关外金沙滩上的万顷粮田已成了日本军马的牧场,山西军民的鲜血染红了塞外大地。太原沦陷已在指日。

牺盟会为把我党洛川会议精神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决定减缩机构,除必须在总会坚持工作的少数人外,将大部分有丰富工作经验、能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全部放在各牺盟中心区、县分会、决死队、游击队、自卫队中工作。

董天知被派到洪(洞)赵(城)牺盟中心区工作。在短短两个多月的任期内,他发动群众抗日,组织地方武装,动员青年参军,工作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

为打击反动官绅破坏抗日,解除贫苦百姓对恶势力的恐惧心理,董天知领导牺盟会,通过农会组织掀起了反贪官污吏的高潮。在赵城县把一个恶贯满盈、人人痛恨的大恶霸郭铺堂执行枪决。霍县也在群众要求下将把持县政欺压人民的四个土豪劣绅打翻在地。这一来,打开了局面,临汾、洪洞、汾西、霍县、石楼、灵石、大宁等十多个县都普遍对县、区、村三级政府中的贪官污吏进行了清账核财的反贪斗争,随即减租减息、合理负担运动也日趋高涨。广大人民群众抗日热忱空前提高。

太原失守后,为了在三晋大地造成百万人游击战的宏大局面,1937年11月周恩来到达临汾后,向山西省提出要在20天内完成扩军3000人的任务补充八路军。同时,中共北方局和山西省委也向牺盟会提出,要在三个月内务必完成20个团的游击队和武装自卫队的组训任务。

洪赵牺盟会负责人董天知和徐荣不畏艰难,协同各牺盟县分会和当地党组织,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很快在下属12个县中组建起了各有200-500人的县武装自卫队或牺盟游击队。不久,又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洪洞、赵城、临汾、霍县、灵石五县抗日联合游击队,约3个团的兵力。经过组训全部编入张文昂、韩钧领导的决死二纵队,成为第六专员公署保安旅的主力。

临危不惧,妥善果决处理兵变

1937年底,在杨献珍的推荐下,董天知由洪赵牺盟中心区调往决死三总队任政治部主任兼曲沃县牺盟特派员。

决死三总队系由原国民兵教导团第十团改编而成,总队长即原团长李冠军。除政工人员外,三总队从班长到团长基本都是旧军人出身,新旧斗争十分激烈。董天知到任不久,就接到阎锡山要三总队扩编为纵队的命令。

李冠军思想反动,素有政治野心,将总队长一职视为升官发财的资本。三总队从太原开到曲沃他就和国民党特务拉上关系。现在部队要扩编,设立政工制度,对他的特权自然是一种限制和威胁,他便借口决死队“不正规”,反对改编,反对政委制。他不敢公开抵制阎锡山的命令,便阳奉阴违,制造事端,有事从不和政委戎子和、主任董天知商量,独断专行,我行我素。

董天知和戎子和研究后,向阎锡山打报告,要求将李冠军调走,建议另委较为进步的三大队长王子玉为总队长。

李冠军接到调令后,恼羞成怒,于12月22日夜,命令部队紧急集合,发动兵变,宣称他已奉命组成“西北抗日联军”要到中条山打游击,他就是联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准不服从命令就军法从事。同时,将部分政工人员监禁,并密令其派往曲沃自卫队的亲信王恒山,一听见枪声号令,即带自卫队哗变;又支使其军需官樊火携款到指定地点待命。只等兵变成功进城把戎子和、董天知等政工人员杀害后,就到中条山投靠国民党中央军。他还威逼三大队长王子玉跪在他面前表示忠诚,遭到王的大声斥骂立而不跪,并揭露其奸。事情败露,群情激愤,怒斥之声不绝于耳。

事发突然,情况紧急。董天知和戎子和得报后,一面急电向阎锡山报告李冠军在曲沃发动兵变,一面冲破险阻立即组织部分政工人員和模范队封锁了曲沃城,由县长和曲沃县牺盟特派员指挥公安局和自卫队追捕捉拿枪杀曲沃自卫队指导员、打伤工作人员后带领一些自卫队叛逃的王恒山等人。

由于三总队平素政治工作较好,除个别畏罪潜逃外,绝大多数人都不愿跟李冠军叛逃。为争取李冠军播然悔悟,戎子和、董天知曾几次冒险要与其对话,均被拒于营外。第二天傍晚,阎锡山派新军总指挥部参谋长韩栋材来到曲沃,李冠军被擒,不久,李在临汾畏罪自杀。

李冠军兵变未遂,决死三纵队顺利组成。由戎子和任政委,董天知任政治部主任。同时,纵队党组织在曲沃大营盘成立了军政委员会,由董天知、杨献珍、高治国、雷震、郝霆光、赵若襄组成,董天知任政治部主任兼纵队党委书记(不公开),负责全纵队党的工作。

戎子和主持五专署工作后,在纵队党委领导下,董天知亲率部队打击日本侵略者,在18天内与日军打了20仗。据统计,决死三纵队在半年间,大小经过150战,先后击溃敌人计有3万余人,毙敌2千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粮秣辎重。尤其是左罗、沁水和秦岗三次硬仗后,日本鬼子已尝到了决死队的厉害,把董天知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敌人扬言:“谁能抓到董天知,赏两万大洋。”董天知则表示:“为了抗日救亡,为了民族解放,死也值得。”

1938年2月,临汾失守后,阎锡山率部仓惶逃走,纵队官兵吃饭、给养和弹药等问题遇到了重重困难。鉴于此,加之,吸取前一阵子李冠军曲沃兵变的教训,董天知主持政治部工作后,一方面深入基层,做政治思想工作,鼓励官兵坚持斗争,使三纵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在全军普遍建立党组织,抽调红军老干部任军事骨干,培养积极分子,壮大进步力量,狠抓了以进步青年学生和农民为基础的连队建设。部队迅速扩大,除原三总队改编为七总队外,又扩建了第八、第九总队,共3个团2700人左右,成为战斗在曲沃、翼城、洪洞、赵城、临汾、安泽地带的一支抗日劲旅。

到后来,董天知遵照党中央、朱总司令的指示,带领部队积极开展分散的游击战,战果辉煌,决死三纵队在战斗中发展壮大,达6个团约有6000人。

在1939年12月事变中,由于董天知等决死纵队的领导干部对阎锡山的两面性认识不足,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理解不够全面,只注重了和旧军官作思想上的斗争,没有及时夺取兵权,致使决死三纵队遭受巨大损失。董天知为此深感内疚,常引咎自责。1940年3月,新的决死三纵队重新组建,归八路军一二九师建制,董天知任政治委员。从此,董天知率部坚持在太行山区与日伪顽军浴血奋战。

英勇奋战,壮烈牺牲于“百团大战”中

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发动了驰名中外的“百团大战”。战役打响后,决死三纵队政委董天知率部参加了这场战役,破袭敌人交通、拔除鬼子据点,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在晋南、晋东南地区打击日本侵略军。

8月中旬,山西新军决死三纵队接到对山西省白晋铁路(白圭至晋城)线南段交通破击的任务,具体要求是:拔掉驻扎在潞城、黄碾和微子镇三个日伪军据点,破袭潞(城)长(治)地区,以牵制和歼灭日军兵力。

接到上级命令后,董天知立即派人分头传达任务,部署战斗计划,研究破袭方案,筹备各种器材。董天知还亲临前线、细致勘察,他选定王郭庄作为出击地。

8月17日晚,董天知带领第八、九团及纵队司令部从驻地出发。8月18日,与第九团团长亲往前沿阵地侦察地形。

8月19日,董天知召开第九团干部会议,提出战斗竞赛口号。下午4时,战斗部队即先行到达指定地点,政委董天知也于次日凌晨1点带领第九团二个连约50余人的小分队赶往设在潞城县西部山区的王郭庄指挥部,准备按照指定时间准时向驻扎在县城和黄碾镇之日伪军发起攻击。他彻夜不眠,在考虑破袭敌人的计划。

王郭庄距潞城县30里,距微子镇40里,四面环山,地形复杂,是潞城县抗日根据地的大门。这里进可以袭击潞城、黄碾和微子镇据点之敌,退可以凭借有利地形固守,是敌我双方争夺的要地。日军派出50多人的秘侦队在这一带频繁活动。

当先头部队到达王郭庄后,潜藏活动在该村的日伪特务密侦队小组长王过计和队员罗群喜等人(王过计于1959年11月被人民政府镇压,罗群喜被判处死缓),立即向潞城县密侦队长秦寅卯报告了我军人数及武器配备等详情。日本宪兵队当即纠集黄碾、潞城、微子镇的伪保安队一个中队、伪警察30余人、日军五六十人、密侦队十几人共计200多人分两路连夜悄悄包围了王郭庄。8月20日凌晨3时左右,枪声四起,全村陷入一片火海。

董天知觉察到部队已经被包围。危急之中,他当机立断命令一部分战士突围,自己则立即带领28名警卫战士拼死抢占有利地形比干岭,引诱阻击敌人,好让大部队从火力较弱的东北方向的沟渠突围。

但刚冲到村西的岩垴凹,就被日伪军数倍于我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敌人集中力量向董天知所在的高地发起连续冲锋。

在7倍于己的强敌面前,董天知沉着应战,奋勇抗敌,为掩护部队突围他带领警卫队与日伪军奋战4个多小时,最后与敌人展开了白刃肉搏战,击退了敌人的一次次冲锋,打死打伤敌人90余名。

此时,战士们大部分已经壮烈牺牲,董天知和仅有的3名战士准备突围时,敌人又一次冲上来,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董天知也不幸身中数弹、血染沙场。年仅28岁的董天知为国捐躯,献出宝贵的生命。他和28名英雄的鲜血融入了巍巍太行,谱写了一曲中国人民英勇顽强与日军血战到底的慷慨壮歌。

出师未捷身先逝,将军跃马不复返!八路军优秀指挥员、山西牺盟会和新军的重要领导人董天知牺牲后,晋东南抗日军民非常悲痛,尤其是决死队因痛失英才良将而全军举哀。他们在黎城县的桂花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董天知烈士的大会。戎子和主持追悼会,任映伦致悼词,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杨尚昆参加了追悼会,并挥笔为英雄题写挽联:“英气横贯比干岭,壮士常存鸭绿江。”陈锡联、朱穆之、杨献珍、廖鲁言、李汉光、刘湘屏(董天知刚新婚3个多月的爱人)等在会上讲了话。牺盟总会在悼词中称赞他“是最优秀的牺盟领导者,是最优秀的青年模范,是最优秀的青年军事干部”。牺盟总会发出号召:全体牺盟会决死队的同志们,同致无限的哀悼,学习天知同志的革命精神,继承天知同志的遗志,为青年运动及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会后,董天知的灵柩暂葬于桂花村的一个山洞里。一年后,即1941年8月20日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又移灵于太行腹地山西平顺县浊漳河畔的侯壁村北边奎星阁下,再次进行安葬。朱德总司令参加了安葬仪式,晋冀鲁豫边區政府主席杨秀峰致悼词。太行军民仍然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花了100石小米,在此为董天知烈士竖起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纪念碑全用青石建成,碑身为一6米多高的完整四棱梯形石柱,直刺青天,正面刻着“抗敌决三纵队政治委员董天知同志烈士墓”,石柱下为一方形青石碑座,碑座四周刻着《董天知同志墓志》,对董天知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

董天知同志,河南荥阳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政治委员,一九四○年八月二十日晨,率队参加发动百团大战,在潞城前线与日寇血战中光荣殉国,年才二十有九。决死三纵队与山西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慰忠魂,乃择太行山畔漳河水滨风景佳丽之处建筑公墓,天知同志及其他参加民族战争在上党殉国诸同志之遗骸,咸移葬于此,以彰忠贞,并励来兹。天知同志为祖国独立事业奋斗十年如一日,曾系狱五载,志不稍移,气节凛然,殆列宁所谓坚如铁石之人欤?天知同志一生之生活,全为斗争之生活,与敌寇斗争,与反革命斗争,迄未稍懈,最后以壮烈牺牲结束其生命史,其志行实足为战争与革命时代青年之矜式。其所手创之决死三纵队,自干部以至战士,均能秉承其遗志,忠于民族解放事业,今犹纵横驰聘于襄武榆辽,与日寇周旋于疆场,迭歼强敌,愈战愈奋。天知同志死而有灵,当能含笑瞑目于地下也!天知同志实为中国新时代新风度青年之体现,其饱满充实之革命斗争精神,将与天地同其不朽!中国必须有千百万天真纯洁、忠勇奋发如天知同志之青年起而与敌寇搏斗,抗日民族战争之胜利庶可取得保证。此巍峨碑石之竖立,非虑天知同志之英名或将湮没无闻,盖天知同志自有其不朽者,在今兹之举,无宁谓为欲激励太行山之一切优秀儿女,咸能离风兴起,以天知同志之志行,为自己之志行,踊跃参军,共驱敌寇,为创造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而奋斗,则天知同志虽死而不死也。

董天知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为抗日斗争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一个军事高级领导干部,他能舍身掩护战士而流尽最后一滴血,他的英勇事迹令人动容,他的英名流芳百世!

董天知壮烈牺牲后,牺盟会机关刊物《牺牲救国》曾出版董天知烈士纪念专辑,曾和董天知共同战斗过的领导和战友杨献珍、戎子和、廖鲁言、华明、车敏瞧、岱峰等都为他的牺牲痛惜,并纷纷撰写了悼念文章,发表在当时的报刊上。

巴比伦还根据山西沁水谣的调子谱了一首歌曲,名为《悼念董政委》,此歌迅即在决死第三纵队和晋东南一带太行军民中传唱开来,以至数十年后,当年的老战士们仍能一字不差地唱出这首歌曲,可见董天知烈士在太行军民心中的地位和影响。歌词为——

同志们,要记清,

一九四○年八月二十的炮火中,

在太行失去一盏指路灯,

嗳哟!董政治委员为求解放而牺牲。

莫悲哀,莫伤心,

要学董政委坚决抗战的英勇精神,

哪怕它战地荆棘路难行,

嗳哟!坚持持久战,冲破黑暗是光明!

解放后,董天知烈士的遗骨迁葬至建于河北省邯郸市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杨尚昆同志在他的墓碑上重笔题词,以讴歌这位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革命战士。

1995年,董天知的故乡荥阳建成烈士陵园。陵园纪念馆里陈列着董天知的光辉业绩资料图片等,以供人们瞻仰。

猜你喜欢
纵队
动画IP《海底小纵队》推出大电影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珠江纵队成立75周年联欢会在广州举行
《粤中纵队之歌》情景歌舞剧牵动阳春观众心
空军独立纵队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瞻仰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
白 露
追忆峥嵘岁月 共叙战友情谊
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