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波
通过对引力常量和静电力常量由来的简介,还原历史真相,简单了解物理理论的研究过程。并对这两个常量在现在教学上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议,以此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历史原型,并引导学生体会物理研究的思想和物理理论之美。
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高中的教学中,我们避免不了物理常量的教学,而物理常量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或物理思想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于物理常量教学的处理就十分重要了。然而,在我所观察到的课堂,老师对于物理常量的处理往往轻描淡写,不够重视,甚至扭曲历史事实进行教學,这样不仅没有将好的物理思想教给学生,反而错误地让学生理解了物理常量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本文提供一些建议,供大家讨论参考。
1 引力常量简介
1687年7月,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受到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相互吸引力,该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G称为万有引力常量。虽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由于测量技术的限制没有给出引力常量G的数值。直到1798年,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 1731~1810)用扭秤实验精确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其实扭秤实验成功还有一位先驱者—英国地质学家米歇尔(John Michell 1724~1793),是卡文迪许在剑桥大学读书期间的老师,他最早设计了一种专门测定引力常量的仪器—扭转天平。只是米歇尔未来得及实验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卡文迪许在米歇尔基础上完成了扭转天平的制作,并在实验过程中作了重大改进,从而完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测得万有引力常量的实验。他的测量结果 。在当时条件下测得这样的结果,已是十分难得之事。后人为了纪念卡文迪许的功绩,把这个实验称为“卡文迪许实验”,这个实验方法叫做“扭转天平法”。这一实验极为精妙,以至于在此后89年中无人能超过卡文迪许的测量精度。当前,根据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推荐的数值 。
2 静电力常量简介
在高中学习库仑定律时,会发现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么库仑定律又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其中静电力常量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早在1773年卡文迪许就在牛顿万有引力规律的影响下,用两个同心金属壳做实验,确定了电力服从平方反比的规律,但是卡文迪许的同心球实验结果并没有公开发表,直到19世纪中叶开尔文发现其手稿的价值并催促麦克斯韦整理才于1879年发表。卡文迪许的同心球实验比库仑的实验早11年,并且结果比库仑更准确。法国物理学家库仑(Charles Auguste Coulomb 1736-1806)参加设计了一种指向力强、抗干扰性能好的指南针的竞赛活动,提出了丝悬指南针的设想,并由此得到法国科学院为竞赛所设立的磁学奖,这也相当于扭秤的前身(库仑与前文的米歇尔都是独立的发明了扭秤的实验方法)。在1784年的《关于扭力和金属丝弹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中,库仑给出了扭力的计算公式。后来库仑用扭秤仪器进行实验,终于于1785年在法国科学院发表的关于电力和磁力的作用规律的论文中,提出了电荷(或磁极)之间的作用力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者所带电量(或磁极强弱)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库仑定律。
由于当时单位制发展不够成熟,库仑将比例系数规定为1,那么库仑定律的形式就写成: ,电量的单位可以由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推导,称为“静库仑”。后面随着电学和磁学的发展,出现交集,概念上出现了对立和冲突,那么电和磁的统一就需要新的理论来解决。终于在1865年左右,麦克斯韦推导了一系列方程组,完成了电学和磁学的统一。对电磁学的单位制做了改进,将一些物理量重新定义,对一系列定律的形式和常量也做了修改。其中把库仑定律的形式改为: ,引入的常量 叫做真空电容率,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可推导关系: ,由此可知,只要测量到光速c,就能计算到真空电容率 ,进而计算到静电力常量k的具体数值。根据当前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推荐的数值计算到: 。
3 教学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关于引力常量和静电力常量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常量对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是非常重要的,正确认识这两个常量,对于学生理解这两个定律,学习这两个定律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提出一些建议,供各位同仁讨论交流。
3.1历史事件的澄清。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并没有直接测量引力常量G,而是精确给出了地球密度比水密度大5.48倍的结果,那时候科学家更关心地球的密度,只要知道了地球的密度,其他星球的密度也就可以计算了。后人依据他的结果整理并算出了具体的引力常量值,基于对卡文迪许的尊重,物理学家情感上更认同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另外,关于这两个常量的测量都与扭秤实验相关,而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学生是先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再学习库仑定律,所以都觉得是卡文迪许发明的扭秤实验。而实际上是卡文迪许的老师米歇尔和库仑二人各自独立发现的。只是库仑实验在先,卡文迪许改进实验在后。
3.2对学生物理思想的启发。这两个定律的发展中都用到扭秤实验,都是将微小的作用力放大,放大到我们可以具体量化的程度。这种实验思想是很巧妙的,也为后面的物理实验提供了思路。同时也可以借此向学生灌输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实验,而物理实验的美好,也是值得我们去体会和学习的。特别是物理学家反复实验,在无数次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希望,这种耐心研究问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3.3认识物理理论之美。对这两个常量的认识,让学生深刻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形式之美,认识到物理理论中的相似和对称之美。通过了解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艰辛,认识到物理理论完美背后是许许多多科学家兢兢业业几百年的结果,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有正确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