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赛
不久前,我在英国采访一位考古学家,她提到英国人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她认为,英国人之所以热衷于探险,是因为他们有海岸线,有好的造船技术,以及相对的贫困——需要找到新的资源。
“我们对海有很多恐惧,同时又很敏感。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我们有很多关于海洋的传说与童谣。”她说,“英国的天气变化很大,这都是因为海洋——风来自海洋。”
这段采访经历让我深深意识到自身一种目光的匮乏:我从来没有以这样的方式打量过中国的大地与历史,也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样的大地与历史对于一个时空坐标中的个人意味着什么?
“其实,许多历史事件都应该把地理加上,加上了,问题才完整,才更明白。”唐晓峰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给孩子的历史地理》是他第一次专门为孩子撰写的一本关于华夏文明的启蒙书。
即使对成年人而言,“历史地理”也是一门相对陌生的学科。我们小时候学过的地理、历史,常常是割裂开的,而历史地理学则是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集中研究中国大地,以及在这片大地上发生过的事情。
比如小時候我们就知道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而再往前追溯,原来还有六个各自独立发展的原始文化源地,彼此在地理空间中编织交融之后,才出现了高一级的整体性文化。
其实,为孩子勾勒一个华夏文明发展的基本脉络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他们对脚下的大地产生好奇,从而转换一种打量大地的目光。就这一点而言,我觉得书中最精彩的一章是关于中国的高山文化。
唐晓峰认为,中国人与高山的关系非比寻常,甚至可以说“不懂高山文化,就不懂中国”。他说,“展开一幅中国地图,你会看到许多山脉,纵横分布在中国大地。这些大山曾经是早期人类发展的障碍,但华夏祖先们没有被这些大山挡住发展的视野。比如春秋时期,秦国势力翻越秦岭,占据四川盆地,经济实力大增。晋国翻出太行山,获得‘南阳地区,不久称霸。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个个选择向山外拓展,最终被列入‘战国七雄。征服高山、翻越高山,把高山变成自己的领地,令高山也闪现文明的光芒,这是中国独特的历史地理。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日后走在中国的大地上,孩子看到的,不会是一个时间上特别浅的大地,而是一个浸润了漫长历史的大地。中国的山、河、平原、湖泊,都不只是自然之物,而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了。比如,走到华北平原,他们会意识到,这里曾经湖泊遍地,这些湖泊在古代不仅可以打鱼、种荷花,还曾经是盗贼、起义者隐藏的地方。
“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和知识,零零乱乱地塞到脑子里之后,当他再看中国地图时,就不再是简单的平原、盆地、山脉,而是可以将很多历史人物、历史场景放进去。慢慢地,这个大地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不一样了。什么是祖国啊?祖国就是这些东西构成的,是历史和大地一起构成的。
“我们都没有给孩子写作的经验,但创造也好,尝试也好,潜意识里多少都有一种心愿——为孩子开启一段更长远的阅读与求知的历程。这些书都不是一两个星期读完就扔的,而是可以陪伴五年十年。一开始,他们也许不能完全读懂,但可以慢慢读,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浸润下来,一生都能散发营养。”
(郭旺启摘自《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