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芭蕾舞表演艺术的审美

2018-05-14 09:01展鹿
参花(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芭蕾舞审美

摘要:芭蕾舞是一项高雅的表演艺术,它将舞蹈、音乐、美术融于同一舞台,使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达到统一,展现出独具魅力的芭蕾舞表演。为更好地欣赏芭蕾舞,需要欣赏者了解芭蕾舞的起源和发展,并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才能从芭蕾舞表演艺术中发现独具风格的美。

关键词:芭蕾舞 表演艺术 审美

对芭蕾舞表演艺术的审美,不仅是单纯地满足视觉、听觉享受的活动,更是思维的再创造过程。观众在观看芭蕾舞表演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随表演者融入表演中,深受芭蕾舞表演艺术的触动与感染,引起情感的共鸣。

一、芭蕾舞概述

芭蕾舞表演有這样几种艺术形式:其一,芭蕾舞是表演者在舞台进行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它是由欧洲民间舞蹈经过不断的融合、创新发展起来的具有严格标准的舞蹈艺术。直至发展到19世纪,才对表演者所穿的鞋子有明确的要求,即脚尖舞鞋。其二,古典芭蕾即芭蕾舞剧,在欧洲古典舞蹈的基础上,融入音乐、美术、文学,通过一个故事或情境展现一段艺术表演。20世纪,古典芭蕾舞与现代舞蹈技术相结合,共同表现故事情节,此时现代芭蕾诞生了。后来,芭蕾舞成为以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舞剧作品的统称,即使它们的风格、结构、形式等都与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存在较大差异。其三,泛指芭蕾,现代有一部分舞蹈作品没有依托故事和情境,但同样运用古典芭蕾舞和现代舞蹈技术进行表演和诠释,用以传达某种情感和意境,这种形式的舞蹈表演也称之为芭蕾。芭蕾隶属于舞台艺术,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各大宴会和娱乐场所组织舞台表演,芭蕾的种子便在意大利的舞台开始萌芽。进入17世纪,芭蕾在法国的宫廷开始生长,这种宫廷芭蕾独具特点,主题突出且统一,但结构松散,融入舞蹈、音乐、戏剧等内容。内容由专业的舞蹈设计师专门设计,表演者都是达官显贵。他们在宫廷的正中央表演,观众在宫廷的周围观看。此时的表演者头戴皮制面具,因而又称作假面芭蕾。到17世纪中叶,当时法国在巴黎创建舞蹈学校,即皇家舞蹈学院。17世纪70年代,芭蕾舞演出开始进入黎塞留主教宫廷的大剧场,因演出场所的改变,观众的观看角度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促使表演者改善舞蹈技术和审美理念,改变站姿,以最美的形态展示在观众面前,并在这一时期确定了表演者脚的5个表现状态,这一举动促进了日后芭蕾舞技术的发展,同时,贵族的表演者慢慢被专业的芭蕾舞演员所取代。

专业芭蕾舞演员的加入和演出,大大推动了芭蕾舞技术的提升与发展。芭蕾演出逐渐从达官显贵自娱自乐的社交活动发展为专业舞蹈演员舞台表演的艺术。18世纪,芭蕾大师提出“情节芭蕾”的新理念,倡导芭蕾不只是表演者形体的技巧表演,更是情感交融传递思想的媒介,正是这一理念掀起了芭蕾的改革浪潮。在芭蕾大师和专业芭蕾演员以及编导的不懈努力下,芭蕾在表演内容、素材、音乐选择、舞蹈技术、服装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将芭蕾与其他艺术形式分离出来,促使芭蕾成为一种独特的剧场艺术。

二、芭蕾舞表演艺术

芭蕾舞表演艺术是一门融舞蹈、音乐、文学作品以及美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绝大多数的芭蕾舞剧以文学作品或神话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例如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观众因了解原著,所以能够轻松地明白芭蕾舞表演的内涵。芭蕾舞台的布置和灯光为观众提供了舞剧发生的背景环境和时间。例如芭蕾舞剧发生在早晨或者晚上,发生在和平年代或是战争时期,发生在现代或者古代。从舞台的布置、表演者的穿着上一看便知,甚至还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如舞剧人物是青少年还是壮年,是达官贵族还是普通老百姓,等等。伴随着芭蕾舞剧音乐的起伏变化,各种人物形象以及情绪变化依序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听觉以及视觉的冲击,引起观众的共鸣,推动芭蕾舞剧剧情的发展。芭蕾舞表演艺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它比单纯的音乐、舞蹈、美术更独特,内容更丰富,同时,因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突出同一主题,使得芭蕾舞表演艺术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芭蕾舞表演的艺术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芭蕾舞表演艺术,一种是现代芭蕾舞表演艺术。传统的芭蕾舞表演艺术一般针对早期古典的艺术作品,对观众的要求比较多,必须在半小时前穿戴整齐入场,入场后了解关于芭蕾舞表演的相关事宜,演出开始后全身心投入舞台中,忘记生活中的不愉快,放下工作中的压力。现代芭蕾舞表演艺术对观众没有要求,观众可以随时入场观看,场内没有节目单等关于芭蕾舞表演的信息,观众以芭蕾舞台上表演的舞剧为标准进行观看。芭蕾舞表演艺术没有定性的评价标准,它是高度程式化审美理念与规范化肢体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的表演艺术。

芭蕾舞表演艺术的魅力在于引起观众共鸣,引人入胜,使观众全神贯注地欣赏表演。芭蕾舞表演艺术能够向观众传递积极的能量和愉快的因子,使观众身心愉悦。芭蕾舞表演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舞剧表演中,暂时忘记自己,与舞剧角色融为一体,这样表演的人物更形象生动,能够感染观众、带动观众,引导观众的感情随舞剧剧情而变化。优秀的芭蕾舞演员能够使观众的情绪随自己表演的起伏而变化,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关系到舞剧演出的质量,优秀的芭蕾舞表演者除注重动作和表演技术外,更需要重视细节,只有细节把握得好,才能彰显出芭蕾舞表演艺术的精致与魅力。

三、芭蕾舞表演艺术的审美

(一)芭蕾舞表演者的心灵美

芭蕾舞表演艺术是美的展现,芭蕾舞表演者通过自身肢体的表演创设出不同的意境,用“虚幻的实体”震撼心灵。表演者利用自身的肢体变化、表情以及组合动作,营造特殊的人物角色活动环境和情感,将人物角色的心灵以“情感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向观众直接传递人物的思想变化。芭蕾舞表演艺术非常美,通过表演者美丽的心灵不断向外传递出美的因子,悠扬的旋律、顺畅的节奏、规范化的程序、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展示出生命的活力与激情。芭蕾舞的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释放自己的心灵,促使心灵在体验表演中进一步升华,而充满活力的节奏,使得表演者的心灵变得可视化、形体化。芭蕾舞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在于表演美,但美无法通过模仿来展现,也不是对人物行为的复写,而是将芭蕾舞剧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展现出来。芭蕾舞表演艺术是心灵与肉体、动作与情绪的再次创作。芭蕾舞表演者利用自身的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心灵,利用自己的激情与活力去升华肢体动作的格局,促使身体与意识相统一,在身体与意识一起飞扬的芭蕾舞台上,诠释为人处世、人生、人性的道理。据芭蕾舞表演界的专家研究,表演者合理的造型、熟练的表演技艺,一定源自于美丽的心灵。芭蕾舞表演者用美丽的心灵感悟生活、活在当下,用自身的肢体动作去展现不同人物的情绪变化,以及通过不同的音乐旋律和美轮美奂的场景展示不同的美,使舞剧的内涵由表演者的形体展示出来,而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同时又源自舞剧的内涵。所以,只有芭蕾表演者坚持心灵与肢体动作相互协调、统一的芭蕾表演审美观,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芭蕾表演的艺术水平。

芭蕾舞表演者只有将自己的灵魂与舞蹈的灵魂相互碰撞,融为一体,才能创造出更震撼人心的美丽。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随着音乐翩然起舞,表演者的肢体动作与造型是富有音乐节奏的,也是用来表现音乐的。表演者的肢体动作与造型和舞剧的音乐是“同形同构”的关系,表演者的肢体动作与舞剧音乐的诠释必须保持和谐统一,由表演者的心灵不断向外、向肢体传递动作和心灵的艺术美。众多艺术大家利用芭蕾阐释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形乐一体。还有的艺术家用不同乐器演奏悠扬的旋律与动听的节奏,促使演奏家萌发爱情的嫩芽,展现了爱情的神奇与伟大,更体现了芭蕾“魂乐一体”的审美观念。每一位优秀的芭蕾舞表演者都必须具备“魂乐一体”的表演素质,这种表演素质伴随舞蹈演员表演的全过程。“魂乐一体”开始于起舞,贯穿于表演的全过程,终于表演的结束。表演者的每个肢体动作、造型以及表情变化都必须随音乐的旋律呈现不同的变化,动作的幅度、快慢都须与音乐紧密相连,表演者的肢体语言表现了舞蹈的情感,而舞蹈的情感变化源自音乐的旋律高低起伏。

(二)芭蕾舞表演的感觉美

芭蕾舞表演艺术美的体现,不仅需要表演者具备高超的表演技艺,还需要表演者拥有独特的艺术素养。例如对音乐的敏感、对舞蹈的热衷、对表演的感觉等。芭蕾舞表演是表演者表演技艺与音乐美、舞蹈美、表演美融于一体的综合展示,缺少了音乐与情感的互动交融,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和舞姿造型将失去意义。

首先,音乐美感。芭蕾随音乐的旋律高低起伏、节拍变化而呈现不同肢体动作和造型。所以,表演者要具有音乐方面的美感,如音乐感、节奏感、旋律感等。这些音乐美感赋予肢体动作和造型更多的美学特征。音乐美感主要体现在芭蕾旋律的美感,旋律的美感展现了音乐的不同节奏和速度,也展现了舞剧不同的情绪变化。所以,每支芭蕾都有专属于自己的音乐旋律,音乐旋律都富有独特的节奏特点和情感,当音乐旋律播放时,表演者会自然地展现出相应的生命状态和情绪。著名表演艺术家乌兰诺娃,善于对音乐旋律中的和声色彩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她的舞步、动作以及每一个小细节都能传递出内心强烈的感情变化,这正是芭蕾音乐给予了表演者充分的想象舞台。

其次,彰显芭蕾表演者艺术修养的舞蹈美感。表演者通过心灵外化于肢体动作和舞姿造型,表演者对舞蹈的感觉决定了她的表演水平。舞蹈的美感一是源自于表演者对动作的表现,二是源自于对舞姿造型的感知与体验。舞蹈美感是表演者对动作的整体感受与体验,然后通过舞台完美地展现出来。所以,表演者必须真正理解音乐、感受动作,才能完美地表演出来。

最后,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依据自身的想象展现表演的美感。只有表演者投入其中,与剧中人物角色融为一体,才能体悟到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才能完美地展现出剧中人物的特点。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与剧中人物进行对话,在舞姿造型以及肢体动作中诠释角色的心灵魅力。

(三)芭蕾舞形象情感展现美

芭蕾舞专家曾指出,表演者通过芭蕾展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但它的展现不是抽象的,而是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芭蕾舞表演艺术以音乐为背景进行舞蹈形象的再造,使舞蹈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表演舞台。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完成对舞蹈人物的形象塑造以及性格刻画,在表演过程中将自己融入角色,并深入体会角色的内心变化,通过自身的表演诠释出具有个性与气质的舞蹈形象。芭蕾舞表演者还须对感觉、形态等进行转化,在转化中不断提升。例如著名表演艺术家乌兰诺娃在表演芭蕾舞剧《天鹅湖》时,成功地展现出白天鹅完美无缺的形象,也展示出黑天鹅经久不息的艺术形象。乌兰诺娃在表演黑天鹅的艺术形象时,虽然舞姿造型与“白天鹅变奏”相似,但黑天鹅与白天鹅在性格、心胸以及爱情的观念上却相差甚远,黑天鹅心胸狭隘并且狡猾,白天鹅心胸宽广、温柔善良。乌兰诺娃在同一部舞剧中,成功演绎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说明乌兰诺娃成功地抓住了两个人物角色的心理与形体表演,运用连续不间断的“Fouette”,展示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在极赋表现力的同时冲击着观众的视觉。

芭蕾舞表演艺术表现情感美,表演者通过肢体动作和舞姿造型透视心灵,传达出芭蕾舞的思想。芭蕾舞表演艺术是情感的交融、灵魂的碰撞、美术与音乐艺术的和谐统一。其一,表演者将自身当做剧中人物进行表演,达到“借人喻我”的境界。其二,表演者将自身与扮演的动物或自然物进行同化,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芭蕾舞表演艺术的情感美,通过“借人喻我”和“物我同化”,再经过特殊的艺术处理,才能使其更具有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力。

四、结语

芭蕾舞是一项高雅的艺术,通过表演者心灵外化于形的表演,诠释剧中人物的形象,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赋予人物独特的气质与风韵。芭蕾舞表演艺术是诗画艺术,表演者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在舞台上传达诗歌的情感和画像的美感,借助诗画与舞台充满活力的表现,赋予芭蕾独特、动态的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张琳.浅析芭蕾舞的足尖技巧与把握要点[J].北方音乐,2015(15).

[2]徐颖.芭蕾舞基本功的艺术表现力[J].教育,2015(25).

[3]刘晓勉.芭蕾舞哑剧表演的教学价值与课程构想[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5).

[4]李松阳.浅谈舞蹈的表演形式[J].北方音乐,2014(02).

[5]谢洋.浅论Arabesque舞姿的生命感——透视舞剧《吉赛尔》二幕的Arabesque[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08).

[6]缪佳骏.芭蕾舞教学中学生表演意识的调动与培养[J].艺海,2016(11).

[7]高佳.浅谈芭蕾舞剧《风雪夜归人》的悲剧美[J].大众文艺,2014(19).

[8]侯爽.芭蕾舞表演中的美感意识研究[J].大众文艺,2015(04).

(作者简介:展鹿,男,硕士研究生,天津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芭蕾)(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芭蕾舞审美
家中的芭蕾舞学院: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第30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活动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跳芭蕾舞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