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表达了多少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中秋节的一轮圆月之下,除夕夜的爆竹声中,许多台属家庭因未能团圆而遗憾,我们家就是其中之一……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胁迫了一批青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我的大姥爷就是其中之一。
和同学失去联系的大姥爷在那个陌生的小岛上,因为语言沟通的障碍加上水土不服,在断粮四天之后,晕倒在一条乡间的小路上。一位善良的渔民救了他,他在那个渔民家休养了一段时间之后,在找不到同学老师的情况之下,为了不拖累已经生活困难的渔民一家,迫于生计选择参了军。
几十年过去,当年的乡音早已被闽南语同化,家乡的风景在记忆中也逐渐变得模糊。一九八三年夏,大姥爺凭着对老家地址的记忆写下了一封信,当时两岸并未通邮,只能从日本中转。当年的家已几次搬迁,好在一位仍然住在家乡的邻居看到了这封信,几经波折后终于把这封信送到了我家。这封信虽然很短,但使家人激动了许久,大家知道大姥爷还活着。一个简短陌生的地址,一封简短的家书使家人们十分高兴,也使他们有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牵挂。
虽然大姥爷和家中取得了联系,但是在那个年代能用于两岸交流的就只有通信。接下来的一年,双方经日本转递来往了数封信件,每次都长达几个月之久。大姥爷曾经在信中规划和家人在日本东京见面,但是由于昂贵的路费和并不发达的交通就此作罢。由于大姥爷的军人身份无法回到大陆,只能继续以书信的方式传递思念。
一九九二年,大姥爷决定提前退休以摆脱军人身份回到大陆。当他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时,百感交集。当时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唯一没变的是家乡的亲人和熟悉的乡音。因为身份特殊,大姥爷并不能在大陆停留太久,短短十几天他见了所有的亲戚,说了许多话,讲述了他过往的所有事情。无奈这位年过五旬的老人还要回到异乡,家人们在机场送别时哭了很久很久。大姥爷却尽力忍住泪花保持着微笑,他说他相信台湾有一天肯定会回归祖国。
当时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名为《海峡两岸》的栏目,每当这个节目播出的时候,家人们总会观看,了解着两岸政策,期盼着台湾回归的好消息。一九九二年后,大姥爷也多次通过东京转飞大陆的方式回乡探亲,这几次探亲里,家人们陪他游览了洛阳、少林寺,满足了老人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二〇〇〇年后,家人也积极前往有关部门询问政策,表达大姥爷希望落叶归根定居大陆的诉求,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位白发老人只得再次离开,没想到这一走竟是永别。
二〇一六年,当家人准备再次前往台湾的时候却传来噩耗,大姥爷在异乡已经永远地睡去。他临终前交代子女要和大陆的家人保持联系,他说他最想去的还是故乡……
作者简介:毛之成,男,河南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