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是课堂教学的益友

2018-05-14 11:39艾鹏
考试与评价 2018年7期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艾鹏

【摘 要】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教育技术装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办学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实践证明: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素养和学习效率,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小学数学

一、善用多媒体拉近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小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例如建筑在河北赵县校河上的赵州桥,以它独特无双的设计在世界建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小学生很少有人去过河北,对赵州桥的历史也知之不多。从这一学情出发,必须设法变古为今,化远为近,借助多媒体来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我紧紧扣往“创举”这个统领全课的中心词,选编几组录像片断,让学生在录像上的壮观画面和凝炼的文字解说中形象地看到这座高度科学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再配上一框“分流泄洪”的课件,让学生懂得赵州桥的珍贵,不仅在于它的古朴和巨大的跨度,而在于大拱的两肩各背着两个小拱的绝妙布局,也使学生理解了“既能减轻洪水的冲击,又能减轻桥身的自重”的构造特点,体会到这真是一个聪明无比的创举。

二、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的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再现于课堂,来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比如在教学“小明的一天”也就是学习24时计时法,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把班上一个学生一天的起居作息情况制成七组镜头:午夜12时,夜深人静,人们进入了梦乡;早上6时30分,天渐渐亮了,小学生起床洗脸;早上7时30分,小学生背上书包上学;上午11时30分,小学生放学;下午2时30分,学生背上书包上学;晚上7时,全家在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又是午夜12时,一天过去了。每组镜头,都配有钟面,看到时针、分针不停地转动。同学们边看边论,熟悉的人、熟悉的场面,普通计时法与抽象的24时计时法就在自己身边。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三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可是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三年级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数学知识的原生状态中去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三、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想象、理解感悟。

在教学活动中,五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来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能力尚不完善,如果老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会形成固定的学习模式和方法,不善于分析推理和验证。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能呈现给学生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事物这一特点,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来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用多媒体,陶冶情操,强化育人效果。

如《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故事。由于距离学生现在的实际生活久远,对于文中提到的故事情节、故事背景学生比较生疏,很难理解,因此,我借助电教,节取电影《飞夺泸定桥》中的夺桥片断,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学生不仅较好地理解了文中所描绘的战斗场面,而且深刻地体会出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五、用多媒体,提高讲课的效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优化学生认知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学时,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示范,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若把这一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变色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以及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对量角、画角等掌握得比较快,记得比较牢。在教学《温度》时利用电脑使温度计中水银能升降,让学生明白正负数。

总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作用,它的发展给我们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的平台。但信息技术也不可改变其工具性,应服务于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不可滥用,过多地使用图像、声音,会影响学生的深入思维,如果使用信息技术不当,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猜你喜欢
多媒体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