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校园,步入职场,人生开始新篇章。伴随着这份新的还有几分生涩,比起职场打拼多年的“老油条”,
职场新人业务上需要长进,人际交往也懈怠不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
不易,我们收集了他们五花八门的困惑,再邀请资深场达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快学起来!
Fred/24岁/国有企业
作为一名金融专业的硕士毕业生,误打误撞进入了现在相对体面和稳定的国企。我内心并不满足,总想着跳槽去更好的公司,可另一方面自己也担心温水煮青蛙,慢慢会安于现状。
恶魔奶爸Sam
在线教育创业者、前资深猎头顾问、公众号“恶魔奶爸Sam”主理人
《灌篮高手》里的流川枫和安西教练说他想去美国留学,安西表示坚决反对,理由是你都还没成日本第一呢。
大部分年轻人都很容易犯类似的错误,而且更何况他们的资质和成绩,都比流川枫远远不如。
流川枫最起码做到了在一定范围内是个高手,而很多不安分的年轻人,进入职场后,连优秀新人都还暂且算不上,业务能力不见长,脾气和想法倒是长了不少,送你三个字:想太多。
而且你对国企有严重误解,认为是固定框架温水煮蛙,而外界所谓的私企外企,就一定是积极奋进、机会多多?这是彻头彻尾的错误。
任何一家好点儿的大公司,都有SOP标准流程,流程的目的,就是让你成为一颗螺丝钉好好安分做事。而至于固定框架、温水煮蛙,在任何一个企业里都存在,关键是看个人。所以与其刚入职就开始纠结,不如开始做这3件事:
1.沉下心认真埋头工作,至少要花2~3年时间,仔细钻研,努力升职——在做出比较亮眼的成绩前,不要想太多想跳槽;
2.在努力工作后真的能顺利升职,那么可以考虑进一步深造,比如去读个商学院,成为精英人才,结识更多人脉,到时候出路甚广,任你自由选择;
3.努力后也许发现自己并无什么成绩,那就安心做个螺丝钉,在平时生活里多发展兴趣爱好和业余乐趣,多陪陪家人,从简单小事寻找乐趣。
石爷 25岁/互联网
我是一个重视结果的人,如果目前的工作不能产生期望的结果,那还不如不做。然而大多数同事尤其是领导却经常重复无意义的工作,可我去提意见时,又被误解为懈怠工作……哦对了,我入职4个月了没有过试用期……
恶魔奶爸Sam
在开始之前,我先说两个真实故事:乔布斯在雅达利工作,和同事没办法处好关系,后来矛盾积深,攒了点儿钱干脆就辞职去印度了;刘强东刚毕业在某外企工作两年,迅速辞职不干,跑中关村租柜台去了……
别着急,我没想说你像他们。而在此之前,乔布斯帮雅达利研发出了第一款街机游戏,堪称鼻祖;刘强东一年就做到了IT的主管,然后在销售和物流部门轮岗,业绩都非常突出……
没错,你好像和这些大佬一样郁闷不得志,但他们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表现差,而是因為他们认为企业不能承载自己更大的野心和目标。他们又有足够的魄力和胆量,因为他们有优秀的业绩支撑自信,有大量的成功案例推动着他们前进,所以在企业里碰壁后,第一反应都是自己干。
野心和目标这个另说,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得称王称霸。但每个人都必须成为一位合格的员工,而合格员工的第一要素,就是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要用实际案例、成功业绩和数据,不能靠空想。
常常思考目前的工作能否产生期望的结果,如果不能,我倾向不做胜过白费力气——这很明显,你在和领导沟通时,没有实际案例支撑,靠的是自己的空想。而当领导反反复复提醒你、分配工作时,你还是倾向于不做,这就是在懈怠工作。
这是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严重不足,甚至很糟糕的表现。
还有一点更重要,领导的工作经验往往比员工要更丰富,他们布置的工作内容有自己的经验作为依靠,这些工作,比员工的空想要有意义得多。
所以你最需要做的是3件事:
1.遇到布置的任务,不要先空想有没有结果,而是认真想想领导布置的用意和目的是什么,如果想不透,直接向领导提问,这对你理解这个行业和工作会大有助益;
2.向公司和领导提意见的前提必须是,你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提意见。如果工作没做好,就提什么意见,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在偷懒;
3.提意见时,不应空想,而应该用实际案例和数据作为例证,如果你没有,那么就去研究同行,把同行的案例拿过来改进公司的流程,最好做成正式的PPT向领导阐述。
小川叔 地产开发公司品牌总监、中年职场作者
跨行业就业很容易出现底子薄、专业能力不够,特别需要一个很好的领路人。我觉得你的这位前辈做得很棒,所以建议你,战长期尽量抓重点,想想现在的你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我觉得或许是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如果这位前辈可以给你这些的话,那么他私人的事悄就不是重点了。毕竟没人要求他一定要带你,而带会了你,对他也不见得有任何好处,在这个参加所有培训都要付费的年代,不妨把这些事当作对他教你的回馈。
虽然很多人都说公私分明,但其实现实的职场里,我们往往会因为私下关系不错,而在职场上决定教你多少,尤其是一些师傅带徒弟类型的领域,比如摄影师。如果你们都无法私交很好,那他怎么会平心地善待你呢?
简历义工 帮大学生舡作的义工、资深职业经理人
作为实习生,很想自己做点儿有价值、能学到东西的事儿,可以理解。事实上,不同的公司情况有所不同,在很多较大的公司,实习生惯例性地被看成是干不了什么的、被边缘化的。而在一些有活力的小微公司,实习生则很快被当主力队员来干活了。在前者类型的公司,实习生没有存在感。而在后者类型的公司,实习生则感觉压力山大。
无论身在什么类型的公司,实习生都有机会证明自己,而且一定是主动去证明。让人刮目相看的机会,来自实习生的表现,而不是别人的赐予。
也有这样的实习生,被轻视的时候不气馁,搞定一件较难的事情后,领导和老员工立刻改变了对其的印象,以后也会委以重任了。想想毛遂自荐、完璧归赵的故事,如果没有这样的突出表现,谁会知道他们、记得他们?
质疑新手是很正常的事儿,不要心理不平衡,如果你表现不凡,就是最好的回击。
这位同学,如果你有本事,就在适当的时候露两手;如果自知能力不够,就抓紧时间修炼。
张萌 下班加油站创始人
我一直都认为一份适合自己、自己也足够喜欢的工作很重要,看上去你已经找到了。抛开思想包袱吧,把心思多花到工作本身,做出来的成绩,时间会给你答案。不要太在意身边的同学,只要你的赛道选得对,不要在意一时的状态,继续坚持奔跑持续“加速”。最后送给你一句话:为自己负责,就是对自己的时间负责,过有准备的人生,加速,变道超车。
晓晨 26岁/生物制药
开始实习后发觉身边有些同事很好相处,出去玩儿会带礼物给我们这些新人,下班后的聚会也会主动叫我们,但开始工作前就听说职场堪比宫斗剧,根本没有人真心相处做朋友,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七芊 知名职场作家、选择力科技CEO
工作中到底有没有可能同周围的同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一部分人咬死说肯定没有,一部分人犹豫说有,但是不断在为这种友谊增加前提,比如没有利益关系,比如要有度等等。在开始讲“大道理”之前,我先来举3个例子:
风之子/22岁/审计
我和同期几个新人之间的关系都特别要好,但公司指派了不同的前辈来带我们后,他们把我们当做了对比的“工具”,让我们彼此竞争,看谁能在短时间内拉开和别人的差距。这种状态让我和我的小伙伴都很难受。
葱爷 阿里巴巴高级产品顾问、公众号“大脑门”主理人
职场就是一个充满了竞合关系的地方,逃避竞争就是在逃避职场,逃避战长。但竞争并不一定都是丑陋的,它完全可以是良性的、健康的,甚至双赢的。你和小伙伴,如果能公平地竞争,由衷地欣赏称赞对方做的好的地方,取长补短,那每次的竞争之后,彼此都能明显感受到自己有变得更好,其实就是一个双赢。至于前辈觉得你是輸是赢,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你的所有工作,并不是向他负责,是在对打造自己未来的竞争力负责。那如果真的和小伙伴关系变差了怎么办?问问自己加入职场究竟是为了什么,是来成长的,还是来交朋友的。
犀牛 23岁/互联网
我是业务上游,当不在我职责范围内的业务下游出现纰漏、导致不好结局时,我总会成为背锅侠。我不能去告状,但终究还是很不舒服。
木大妈 公众号“墨守理规”主理人
这其实是业务流程上出了问题。“工作要留痕”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一是为了便于追本溯源,找到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便于修正;二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要莫名背上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业务上游对下游交付作品时,要使用公司认可的工具,比如企业邮箱、钉钉、企业微信,最好是多管齐下,以下三个步骤反复使用,学会用留痕俩护自己:
职场上也许是可以交到直心朋友的,但要适当降低期待,还简单把朋友定义成掏心窝子的对象,看到谁都希望对方是自己的朋友,想让对方无时无刻不理解自己、肯定自己,替自己保守秘密,是很不成熟的一种做法。
所以你应该先稳定工作,让别人知道你的价值,再稳定你的性格和爱好,让别人了解你的长处。同时调整对朋友的定义,去适应新的社会交往的“度”和方式。比如开始把朋友做一些分类,酒肉朋友、旅行朋友、知心朋友,再比如一个人交友的过程是慢慢展示自己获得认可和支持的过程,……不要渴望和所有人成为朋友,也不要拒绝所有工作领域的同事成为自己的朋友,掏心的朋友不要太多,更不要把这个作为衡量朋友的标准。
不管你过去的朋友是什么样的角色,从现在开始,你要知道朋友是一个阶段可以同行的人。
首先,企业邮箱发邮件给对方,同时抄送自己的上级以及对方的上级,如果对方是团队参与该事,应该一并抄送;
其次,钉钉或者企业微信或者个人微信群里,告知对方已交付作品,主要内容是什么,提醒他查看并及时反馈;
最后,对于作品有任何修改,可用即时通讯工具沟通(如电话、微信语音等),但在交付修改版本时,再重复前面2步,并把对方提的修改需求重复一遍,也把自己在哪里改了描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