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敏
“十年前,我的家乡遭遇地震,我收到了一个爱心包裹,和很多志愿者的帮助。今年我上大三了,我手持一张车票、背负一份行囊,怀揣着志愿精神,来到了北川,参加那山成长营。”西南石油大学社会工作2015级的学生赵兴磊这样说道;他是2018年那山成长营175个青年志愿者中的一员。这个成长营在北川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年。2016年,那山成长营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金奖。在志交会发布大会上,主持人白岩松与那山成长营负责人有过2次对话。
白岩松:听您的口音是东北人?
那山成长营负责人:是的,我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因为成长营,我从东北人变成了北川人。现在全家定居在绵阳,离北川很近。
白岩松:2008年以后,全国各地爱如潮水,大家都来帮助灾区,为什么需要你们?你们做了哪些别人没做的事?
那山成长营负责人:这些年来,大量青年志愿者和社会组织来到北川,为孩子们提供了各方面的服务和帮助。作为四川省本土的社会组织,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做得更多一些,做得更久一些。
白岩松:你们为北川的孩子做的最多的是什么?
那山成长营负责人:陪伴。
白岩松:也就是陪着他们慢慢变好,而你们慢慢变老。你准备好了吗?
那山成长营负责人:是的,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相信,有更多的青年志愿者都和我一样准备着。
那山成长营取义自“既然山不会过来,那我们就过去吧”这句话。最开始只是一些简陋的帐篷学校,用于临时安置震后儿童,为他们提供简单的课业辅导和素质拓展活动。后来活动越来越丰富,以安昌幸福小学为营地,发展成为半个月的夏令营,成为北川困境儿童和青年志愿者们每年相约的“一期一会”,成为提升北川困境儿童综合素质的教育项目。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全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救援组织等纷纷驰援北川。灾后,全国几十万名志愿者潮水般涌入奉献爱心,也潮水般退去回归到个人生活轨道,但是有一个“中国心”志愿者团队留下来了。他们看到,灾后重建除了建楼房屋宇,更重要的是重建生的希望。基于震后困境儿童经济和成长发展双重需求,团队继续留在北川当地开展困境儿童服务,10年间逐渐从临时、自发的志愿者团队逐步蜕变为服务专业、组织有序的公益组织。
2009年,为了项目专业化、持续化发展,中国心注册为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传播中心,2013年更名为北川羌族自治县羌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下设品质助学、灾害应对、社区发展三个部门。2016年,为了让各部门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品质助学部和灾害应对部独立注册为北川羌族自治县大鱼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和四川原点公益慈善发展中心,北川羌魂仍保留社区发展版块。那山成长营就是大鱼公益的核心项目。
这十年,成长营的管理模式和课程内容不断更新迭代,从帐篷学校到夏令营到辅导班再到成长营,努力探索出一条属于北川儿童自己的营会模式。
2008年至2011年, “营”尚不成“营”,开展的活动基本在以学校为场地的营地内,活动形式单一,只能提供安全保障、课业辅导和关心陪伴。儿童的费用是爱心人士捐助的,志愿者的费用是自己负担的,即便是专职工作人员也没有一分钱工资,还要自己掏钱解决营会期间的吃住行。直到2011年注册后,招募了一批专职人员,才实现了“专职+志愿者”的营会管理模式并延续至今。
2013年开始,营会得到政府支持资金、99众筹和各种基金会的支持,整个营会的活动日趋完善丰富。课程设计从困境儿童需求出发,首先评估困境儿童需求,再从需求出发设计课程和活动。在设计过程中链接本土资源,力求设计有趣、实用同时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把学生按年级进行分段(以春季学期所在年级为准),因地制宜设计项目和课程。比如,2~4年级属于科普营;5~7年级是戏剧营;8~10年级则成立了乡土营。
科普营带领儿童参观科技馆、操作小实验、观看科技类影片。戏剧营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剧团,带领儿童从编剧、布景、制作道具、表演等环节学习和实践。乡土营将儿童分为10人以下的小组,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进入村庄开展乡土调研,对村子的风土人情、建筑风格、民俗文化等信息进行调查和整理。同时一些特色活动如影像计划、生存体验、零食运动会、乡土运动会等活动穿插在主题活动中,很多孩子是第一次使用相机、第一次“谋生”、第一次参加运动会。
2018年成长营招募了来自全国21个省、4个直辖市的总计175名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164人,社会人士11人),分教练、家访、评估、后勤、新闻5个组别为北川困境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另有大鱼公益种子计划志愿者23人通过那山成长营平台参与服务,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这些志愿者全部都年满18周岁,经过了筛选面试,“自带干粮”来参与服务(每人需要缴纳720元的参营费)。因为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所以招募完成后分线上和线下对志愿者开展培训。
线上培训主要通过YY语音,主要内容是那山成长营各组操作手册、营规、如何与儿童相处等。操作手册是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制作的,写得很细很具有操作性,穿衣打扮、伤病处理、厌食应对等等细到不能再细的内容都考虑到了。有一些是经过专业经验总结的内容,如“志愿者为资助人者,营会期间不允许与自己资助的孩子进行過多接触”。还有一些编成了幽默好记的顺口溜:
营里很多单身狗,约束自己要长久;
过密行为不能有,保护纯洁小朋友。
线下培训等全体志愿者报到后集中进行:一是参观地震遗址和地震纪念馆,并邀请生命教育老师作生命教育分享;二是志愿者通识培训,掌握志愿者职责和服务技巧;三是通过团建活动促进志愿者融合,提升其团体协作能力。
对志愿者的管理采用的是“规则+陪伴+督导”三管齐下——用规则约束志愿者,用陪伴引导志愿者,用督导疏导志愿者情绪。志愿者分工也很明确,他们各司其职,责权分明,在各自的岗位上为营会提供服务。通常大家会把他们说成:
- 说啊说的教练组(带小孩子说的话比较多);
- 走啊走的家访组(走乡串户家访);
- 切啊切的后勤组(帮厨、值班、安全、卫生);
- 拍啊拍的新闻组(视频、照片、新闻稿等);
- 问啊问的评估组(通过问卷和访谈做营会评估)。
结营晚会上,大家都哭了。营会结束了,留下的是珍贵的记忆,是鲜活的画面,是志愿者和孩子们饱含深情的文字。连续两年参加的志愿者高翔这样写道:
“2017年初入那山成长营,从北川地震废墟到九寨沟灾区,我逐渐成为了一名公益志愿者。我想所有去过那山的人,必将和我一样,永远都不会忘记,在那样一个夏天和那样一群孩子在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在这个夏天的成长营里,一个生命在影响着另一个生命。在这里,每一位志愿者都是孩子的陪伴者,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2018年,我又来了。我想,我还会再来的。”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来到了第四届,2014-2017年诞生了300个大赛金奖项目、1206个银奖项目,那山成长营与其他获奖项目一样,扎根基层、服务民生,在为社会带来光和热的同时,默默地生根发芽。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张朝晖同志对以那山成长营为代表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那山成长营是一场十年的坚守。在共青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中国心”志愿者团队主动而积极地响应时代的呼唤,从青年志愿者的激情起步,从浪迹四方的游子回归本乡本土,尝试着去理解社会组织、社会治理、社区建设等陌生的话语,并努力去“干成点啥”,探索积累形成了得到大家认可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模式。他們的努力改变了许多困境儿童的人生轨迹。个体命运的改变终将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是缓慢的,却又是持续的、坚定的、不可逆转的。
那山成长营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走上了更大的平台,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关注。走过十年很不容易,要继续往前走,还要继续创新。张朝晖同志对项目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要注重提升项目设计体系的成长性,继续大胆论证,精心设计,以那山成长营为核心项目,延展寒暑假以外的常态志愿服务活动,形成较为完整的项目体系。要注重优化志愿者招募培训体系,加强核心团队能力建设,提升志愿服务管理质量。要注重提升宣传格局,不但要做好自媒体宣传,更要紧扣国家党政中心大局,在主流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那山成长营的发展一直得到团四川省委和团绵阳市委等各级团组织的关注和支持,也是四川青年志愿者服务留守儿童工作的优秀项目代表。四川省是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团四川省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工作,仅在2018年暑期就动员各级团组织和青年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到全省162个农村学校,开展青年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全省各级团组织累计开展活动500余次,累计结对服务农村留守儿童20314人,参与服务志愿者2503人,服务时长94936小时,募集物资共计576万余元。
(作者系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挂职干部,团东莞市委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