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漪
新学年开始,翻开沪上部分小学课表,一类主题式综合活动课引人注目——一年级小朋友要自己整理书包或者捡拾校园落叶贴成图画;二年级同学则要开始尝试阅读绘本、践行公益……去年11月以来,上海在16所小学先行试点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今年开学后,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试点将进一步在全市推进,黄浦区将率先在全区试点开展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培养学习兴趣,激励主动学习,为学生可持续成长打好基础。
怎么上课
踏上“蒲公英之旅”
普陀區新普陀小学将校园中随处可见的“蒲公英”作为活动设计的主要元素,研发了“探寻点点”主题式综合活动。在“蒲公英之旅”活动中,学生完成三项任务:
一是乐游校园,在教师指导下,用App软件了解校园植物,制作“花语养护牌”,呵护绿色植物生长;二是情寄点点,学着用扭扭棒制作“闪亮蒲公英”,与伙伴合作设计装饰画,美化教室环境;三是成长心愿,制作“缤纷许愿瓶”,与未来的自己对话,写下自己成长的预定目标。
教师在活动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与适时的评价,及时搜集学生参与活动和思考的轨迹,记录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保留学生的活动成果。
如何“给风姑娘照相”
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设计了主题为“给风姑娘照相”的综合活动,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开设,包含三大任务:
一是感知与体悟,学生到自然界中去寻找风,感受风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二是观察与表达,学生做一个“捕风人”,捕捉一个瞬间、一个镜头,用符号、图案、文字记录“自然笔记”;三是思考与创造,学生用创意形式表达观点,体现多角度思考途径、多领域表现形式。
有些学生用图画呈现风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带来的变化,有些学生用列表记录在马路、公园、草坪、学校等不同地点看见的“风”,甚至有些学生用定格动画来表现。学生记录、组内交流、组间交流的过程彰显了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学做“社区小主人”
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在二年级开设主题活动“社区小主人”,包括“了解我生活的小区”、“我为社区建设献一计”、“我做小小志愿者”等具体任务,聚焦学生最感兴趣的社区话题,组织学生走进学校旁边的小区实地调查,观察小区环境和设施,采访居民,咨询居委干部,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寻找社区服务的“赞点”,并针对环境卫生、宠物犬管理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还当了小小社区志愿者。
鼓励学生用绘画、表演、动手制作、文字表达、交流互动等方式展示活动成果。一张张生动活泼的照片,一份份社区建设倡议书,一个个服务社区孤老的节目,每一个活动足迹都留在了为学生精心设计的“活动手册”上,记录了学生的多领域发展成果。
效果如何:
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强
据了解,这项活动虽然得到了许多学生、家长的欢迎,但也向学校提出了诸多挑战。比如,有校长坦言,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涉及多个学科、多种灵活的体验形式,对教师自身的课程设计能力挑战很大。此外,不少学校都在尝试与社区、场馆等联系,引入资源,既需要安排专人负责,也需要考虑到孩子出学校考察调研的安全问题。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16所小学先行试点结果看,教师对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正逐步加深,活动设计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和表达意愿强,学习持久性和主动性明显。
市教委强调,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是当前深化“零起点”和“等第制”的重要举措,也是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促进小幼衔接的重要内容。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相辅相成、相互支撑,让学生具备知识性学习和社会性成长“两条腿”走路的本领;其实施过程比评价结果更为重要,评价要更多强调过程性和多元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兴趣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