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
摘要:文章在分析艺术类高职院校贫困生现状的基础上,以高校现行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构建艺术类高职院校精准资助体系的四点建议,即提高贫困生识别精准度、加强贫困生动态管理、拓宽资助资金来源渠道以及开展心理扶贫活动。
关键词:精准化资助;贫困大学生;艺术院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教育扶贫是避免贫困代际传承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做好新时代的学生资助工作。艺术院校是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摇篮,艺术类学生的资助工作必须立足自身特点,着力构建具有艺术高职类院校特色的精准资助体系。
一、艺术高职类院校贫困生现状分析
(一)学费较高
艺术专业学费是普通高校非艺术专业学费的2~3倍。以2017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职艺术类专业为例,学费一般为7500~9000元/学年,而非艺术类高校的学费一般是3500~5500元/学年。同时,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学生还需购置一些设备、服装等,这进一步增加了学习成本。在当前国家和高校资助政策下,普通高校贫困生获得资助后基本上可以缴清学费,甚至还能解决部分生活费。但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获得资助后只能解决部分学费[1]。
(二)贫困生基数较大
社会上存在艺术院校贫困生较少的认知误区。实际上,艺术类家庭困难学生数量之多,贫困程度之高,拖欠学费数额之大是许多非艺术类高校无法比拟的。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在校学生约5600人,近3年的困难生人数一直保持在1100人以上,约占全校总人数的20%。贫困生基数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艺术院校学生在高中阶段培养成本较高。比如专业辅导班培训费用高,一般收费在一万元左右,许多家庭在子女踏进高校前就因学致贫或返贫;二是艺术高职类院校的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单一,家庭年收入较低。
(三)心理贫困现象突出
虽然国家不断增加对大学生的资助投入,艺术类高职院校也不断加大贫困生的物质资助力度,但贫困生心理贫困现象却日渐突出。这主要是由于艺术院校学生之间消费水平差距大,贫困生易产生虚荣、攀比、敏感、自卑、不诚实等不良心理,这使得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也整体偏高。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现行资助措施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学生识别不准
实施好精准资助政策的前提是精准识别贫困生。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仍采用传统的认定方法,即学生在户籍地开具贫困生证明提交学院,学院再根据指标情况进行筛选。这种认定法容易导致识别不精准,这是因为:一是贫困材料真假无权威认定。贫困生认定主要根据户籍所在地开具的贫困证明,然而贫困证明本身缺乏权威性,从认定开始就埋下了识别不准的隐患。大学生资助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国家给予的一项政策,不占用地方资源,这就导致地方在为学生开具贫困证明时,存在审核不严格甚至根本不审核。二是贫困标准不统一。学生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而学校在评定资助名单时却按照同一个标准,从而造成更需要资助的学生反而没能获得资助。三是评定制度草率。高校在审核贫困生材料时,在除了学生提交的贫困证明以外没有其他贫困材料且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学生投票、演讲等方式确定资助对象。
(二)资助工作缺乏动态管理
文章查阅国内10所艺术类院校学生资助政策后发现,高校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普遍缺乏监管。在走访贫困生调查时发现,许多学生获得的资助资金并不是用在学习和基本生活上,而是用于娱乐游戏或追求高消费,从而造成不良的影响。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意在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种浪费有限资助资源的行为,不但损害了其他需要资助的学生的权益,也对学生自身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一评定终身”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校大学四年的资助名单几乎一致。对获得资助的学生家庭是否已经脱贫、以前非贫困的学生现在是否需要资助等问题缺乏跟踪与反馈,导致学生资助资金不能动态配给,大大降低了资助资金的实效,背离了资助政策的初衷。
三、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困难学生识别精准度
精准识别是实现精准资助的基础。提高识别精准度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与国家贫困大数据库实现对接,核对贫困生证明,杜绝贫困材料不实。国家精准扶贫数据库是现有最完备、数据最真实的贫困实时数据库,高校通过查询数据库即可获得学生真实的家庭收入情况,从而避免学生提交的贫困证明中可能存在的造假现象。第二,科学灵活地设定资助贫困生标准。学校要充分掌握每名困难学生的信息,考虑学生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家庭实际困难,综合制订贫困生标准,最大化地保证资助资金的公平使用。第三,健全评定机制。评定机制既要考虑公平、准确,还需要顾及学生的心理等因素,细化评定各个环节。
(二)加强学生资助动态管理
学校大学生资助应借鉴国家精准扶贫中贫困户动态管理办法,建立贫困大学生进入退出机制,加强对学生资助的动态管理[2]。一是建立贫困生档案数据库,详细录入困难学生基本信息。建立数据录入更新机制,实时更新数据库信息,及时录入由非贫困转为贫困的学生的数据资料,及时清理已脱贫的困难学生的数据资料。二是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对受资助学生的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防止大学生滥用资助资金,浪费国家有限资源。加强对贫困生和资助资金的动态管理,可以使资助资金的价值最大化,提升資助工作实效。
(三)拓宽资助资金来源渠道
现阶段国家资助资金只能满足部分贫困学生的资助需求,艺术类高职院校贫困生数量大,学生培养成本高,单纯依靠国家资助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为此,高校必须主动拓宽资助资金来源渠道,帮助更多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首先,学校应积极主动与和学校优势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对接,鼓励企业出资参与学生资助工作。同时,扩大校企合作适用专业的范围,与企业签订贫困学生订单式培养协议。其次,学校要提供更多的校内助学岗位,让部分家庭贫困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挣取生活费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锻炼能力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
(四)积极开展心理扶贫活动
艺术类院校困难学生心理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对此,院校要积极做好贫困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有效提高学生资助效率,帮助贫困学生成长[3]。一是全面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和特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心理疏导顶层方案,把心理扶贫融入学校资助工作甚至是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二是院系要严格按照学校的方案要求,规划做好院系年度心理疏导工作的具体措施,并注重各项措施的针对性与可行性,比如,以年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适应社会能力,开展心理讲座活动让学生学习了解心理知识等。三是辅导员要对照院系规划做好具体工作,保证工作落实到位。深入了解贫困生,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随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鼓励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工作,建立心理问题快速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四、结语
艺术类高职院校精准资助体系的构建对艺术院校贫困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是消除代际贫困的关键,更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艺术高职类院校要积极探索构建精准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宁杭玲.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探析——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86-88.
[2]刘云博,白华.精准化资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思维[J].教育评论,2016(2):67-70.
[3]邓萌萌.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及管理探析[J].科技展望,2016(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