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胡
大約也是农历三月末了,和发小一起去一个汉服主题的游园活动玩耍。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身边熟悉的人穿汉服出街,也是第一次赶赴一场千年前某个姑娘们的春游大会。
我们来到一个春日迟迟、卉木萋萋的大庄园,阳春的明媚阳光照亮了湖水、草坪、挂在树上的彩纸灯笼,也照亮了一拨又一拨身着汉代和唐代汉服的姑娘们。“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姑娘们有跪坐在草席上、茶桌旁对饮赏花的,有三三两两在园中散步赏春,顺便让春风撩一下春衫的,有在湖畔芦苇丛边临水而立,或是对水起舞的,那一刻觉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能就是这样了。还有一些小朋友,也梳起了小角辫儿,穿上小小的汉眼,放起竹胎的纸鸢来。
这个春游大会是研究中国古代服装史、时常穿汉眼出街的朋友昕组织的。来参加这个活动的人们,不论是不是汉服同袍,都可以在现场换上一套喜欢的汉服装扮起来。发小一直喜欢古典美,就拉着自己八岁的小女儿一起捌饬起来。小姑娘第一次穿汉服着古妆,很是新奇地一直揪着自己的上衣裙子看,然后又欢脱地拉着妈妈去水边的芦苇丛,或是很暖心地摘些小野花插在妈妈挽起的发髻上,一朵一朵的。我的发小呢,一边幸福着一边微笑着回答女儿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我在一旁瞧着这母女俩的画面,简直太美了。
后来又去参观昕的古装工作室,也一时心痒穿了一回明代的汉服。最大的感受就是穿汉服的女子会变得古典而优雅。因为仿佛不自觉地走路轻慢起来,肩挺起来,手也端起来,就是感觉自己很仙儿,很美。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民族的服饰。朋友听说,在巴黎时,她有一次去卢浮宫,专门穿了一身汉服,结果旁边的中国游客有说穿的是韩服,有说穿的是和服,竟然没有一个人说是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却往往被人误解为汉朝的服饰。一件汉服既有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又传承了三十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汉服的制作是有很多讲究的,如衣服背面有一条笔直的接缝,代表做人要正直;衣袖很长的,要回袖过肘,体现汉族雍容华贵、庄重的审美……最有代表的是深衣,是汉服中很庄重的礼服性款式,深衣的下摆必须由12片组成,代表一年中的12个月份和对大自然的尊重,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念……
这让我不禁感慨:那场穿越千年的水边的春游大会,魔镜一般重现了我们古老文化中某一个春天的场景,原来水边的丽人一直都住在我们的心里。
林青霞最爱的台湾美学家蒋勋说,“服装的体温是衣服美学的开始。”意思是说,服装因为和人的身体互相适应磨合,有了温度、情感和记忆,也才有了美。我的发小和她家欢脱的小朋友完美诠释了这一点。她也曾说,“衣服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文化的美学。”这可能就是我的朋友昕所说的穿汉服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