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榛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重要内容。东北振兴急需补齐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的短板,关键在于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建设有效政府是推动黑龙江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改善黑龙江市场环境的当务之急和关键一招。
自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就认识到市场环境改善对于我省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善黑龙江市场环境是一个艰巨工程。我们的研究表明,实现黑龙江市场环境的根本好转的关键在于建立起有效政府。
从市场环境与政府的关系看,政府习惯性的管理模式不自觉地替代或抑制了市场机制的功能。黑龙江省曾是一个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完备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的计划因素依旧强势。不管是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经济和产业政策出台,还是微观的市场主体培育、经济活力激发,都会有政府直接介入。这对于推进黑龙江市场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来说决不是好现象。政府的过度介入,抑制了黑龙江的市场化进程和市场环境改善。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证明,市场化程度和市场环境状况是形成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改变政府在黑龙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决不是不要政府,而是需要一個有效政府。
从市场环境自身建设来看,包含着软硬两个方面的内容。市场的硬环境包括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市场的软环境包括思想意识、文化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政府行政能力和态度等。市场环境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市场环境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市场环境变迁可以是由市场带动的各个环节配套跟进的过程,也可以是由外在力量推动建设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市场环境的建设或改善通常决定于政府发挥作用的程度和科学性。市场环境越不完善,需要政府的作用就越突出,而政府发挥的作用越多,市场环境的完善就越困难。打破这种循环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效政府。
从市场环境建设的短板来看,黑龙江市场环境建设中存在着忽视软环境建设的问题。市场意识和法治文化是市场软环境的核心内容。市场意识是人们对市场认识和认同基础上的一种稳定的思维方式,它决定着人们在市场中的行为方式。市场意识强烈意味着人们把平等的市场交换、对市场规则的自觉遵守,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市场意识淡薄意味着人们把寻求不平等交换、规避市场规则,作为自己的行动目标。市场意识或观念的增强首先需要政府遵守市场规律和市场规则,如果政府不能示范,普通民众就会设法钻市场规则的空子甚至破坏市场规则。法治文化是人们对法律制度的认同、法律观念的强化,以及自觉知法、守法、用法等行为方式。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首先是对产权严格的法律保护,其次是对市场交易或契约的有效法律保护,最后是对破坏市场规则行为的严厉惩戒。市场意识的培育和法治文化的形成,与一个无限或有限政府之间存在矛盾,但与一个有效政府的关系却是密不可分的。
政府对于市场环境建设具有关键和决定性作用。实现这一作用必须找到政府推动市场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必须形成一个有效的政府。有效政府不仅有技术性内涵,而且有制度性含义。技术上有效是通过采用最先进的组织技术,达到用足人才,使人力、物力的投资产生最好的效果。制度上有效是充分发挥制度激励作用,激发人才的潜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形成一个有效政府与市场经济的良性互动机制,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关系。
一是把握好政府作用的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对于黑龙江这个市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府作用比较强势的省份来说,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市场软环境建设;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把握好作用的度,建立一个有效政府。
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大民营企业发展的空间。国有企业比重大、势力强,民营企业发展滞后是黑龙江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快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留出更大空间,使民营企业经营有更长远的规划。黑龙江未来的国有企业发展空间有限,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巨大。这是一个优势但需要开发,政府需要把国有企业搞活,更需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三是提高居民市场意识,使更多的人成为市场开拓者和探索者。在地区发展竞争中更重要的是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个人获得市场机会能力的竞争。市场意识是获得市场机会最重要的前提,市场意识培育是一个漫长而内生的过程。但对于黑龙江这样一个有着计划经济传统的省份来说,培育市场意识的内生过程很难适应当下的形势,必须使政府介入,通过政府的积极作用来加快市场意识培育,是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引导并提供各种舞台,让居民成为市场主体。
一是发挥“保底”功能是黑龙江省建设有效政府的基本定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目标。黑龙江省在之前的市场化改革中相对滞后,影响了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调整。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必须在市场化改革中有更大的突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化进程,会引起一些人陷入失业和贫困。失业和贫困又制约黑龙江改革发展进程,从而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状态。打破这种状态的出路便是让政府发挥“保底”功能,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更大的回旋余地。“保底”一定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并且是较全面的保障,使黑龙江省成为一个“民生温暖”的省份。
二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黑龙江省建设有效政府的基本立足点。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使政府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黑龙江省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和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省份,政府管得多是一种常态。把一个具有惯性的主导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是一个重要的考验。“简政放权”是一个大思路。更为具体的思路是切断政府管理人员与管理对象之间可能建立起来的利益链条。让政府管理人员从管理效率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教育和持续推进工作作风的转变。
三是加强省际间政府交流是黑龙江省建设有效政府的简捷方法。中央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中提出,要加强东北各省与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组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与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开展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和定向培训。这是黑龙江省转变干部观念、改善市场环境的一个重要的政策红利,必须用足该政策,让发达地区先进的市场理念和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干部这个重要中介对黑龙江省产生深刻的影响。除了干部之外,还要争取政策使黑龙江省的科技人员与发达省份的科技人员实现广泛交流。就目前黑龙江省的现实来看,吸引发达省份的科技人员到黑龙江长期工作比较困难,但可以吸引发达省份的科技人员来黑龙江做短期交流,如设立省级特聘专家制度,这同样可以为黑龙江省的全面振兴贡献他们的知识和智慧。
四是转变政府工作作风是建设有效政府必要保障。黑龙江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各种制度政策执行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梗阻现象。执行政策和实施管制需要高素质的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也需要政府工作人员在执行政策和实施管制中有很好的服务意识。企业和个人对政府政策和管制的信心也许就在于政府工作人员一个耐心的解释和热情的态度。坚持不懈地抓政府工作作风应该成为改善黑龙江市场环境,进一步实现黑龙江振兴的最有效执政方略。
(作者系省重点培育智库、黑龙江振兴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