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秀丽
近年来,佳木斯市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在城区全面推开的基础上,积极向农村拓展,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为突破口,打开了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移风易俗转变了农民思想观念,净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建设的思想土壤。调研发现,全市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在农村蔚然成风。一是理论阐释,增进认同。全市组织理论骨干,围绕移风易俗,深入到村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陈规陋习的危害,增进村民对移风易俗活动的认同和理解。佳木斯市郊区开办了“新风”讲堂,通过播放宣传片、身边典型人物讲述先进事迹等形式,让群众接受移风易俗教育。二是主题宣传,形成氛围。各县区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权威优势,开辟专题专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有关政策、活动进展、创新做法和先进典型,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三是文化浸润,入脑入心。专业文艺团体和民间文艺团体围绕移风易俗这一主题,创作了快板、小品、舞蹈、歌曲等文艺作品,深入到村屯巡回演出,村民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潜移默化受到移风易俗教育,摒弃陋习,追求文明。四是社会宣传,广泛覆盖。各地在村文化广场立起了“移风易俗”宣传牌、宣传栏;有的地方利用民房的墙体和院墙,绘制“移风易俗”漫画和标语;还有的地方利用大喇叭宣传,营造了浓厚氛围。五是网络延伸,扩大影响。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开辟专题专栏,宣传移风易俗。有的地方建立了微信群,农村宣传委员定期发布移风易俗信息,吸引农村青年参与进来,起到了良好教育作用。
2.移风易俗提升了农民文明程度,增进了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调研发现,各地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并与全省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机关作风整顿、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相结合,有效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相结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积极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我们的价值观”“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增进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激发了树立文明新风的热情。二是与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相结合,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在移风易俗活动中,各地主要抓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全省机关作风整顿行动,狠刹村屯党员干部办学子宴、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严肃处理了一批违纪党员干部,以党风政风带动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佳木斯市委出台了《佳木斯市关于规范党员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操办红白喜事的规模、邀请人员的范围、禁止的事项等。三是与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相结合,用好家風带动好民风。各地把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基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评比表彰活动,吸引农民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涌现出了一批农民文明家庭典型。通过对这些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引导农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
3.移风易俗完善了农村工作机制,提供了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条件保障。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村镇建立了移风易俗工作机制。一是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70%的县(市)出台了移风易俗意见和办法、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工作思路、工作举措,推动了活动扎实开展。佳木斯市从市、县、乡、村四个层面下发了《关于开展文明祭祀活动的通告》《关于移风易俗节俭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办法》《红白事简办新办民约》等,陈规陋习有效遏制,不文明行为受到约束。二是建立了群众自治组织。60%的村屯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对村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有效遏制了陈规陋习。佳木斯市郊区望江镇佳兴村,免费为办喜事的村民提供场所,现在是喜事当天一顿饭,受到村民的热烈拥护。三是制定了规章制度。85%的村屯出台了村规民约,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移风易俗、摒弃陋习的内容。有的地方还编成顺口溜,便于群众传颂。有的地方还联合纪检部门出台了党员干部婚丧嫁娶事宜报告制度,形成硬约束。
4.移风易俗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调研发现,移风易俗活动在农村的广泛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勤劳致富的干劲,提振了奔小康的精气神。一是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明显减少;天价彩礼现象基本消失;玩纸牌、打麻将等赌博行为少了,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快了致富步伐。二是推出了一批致富能人。开展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活动,不但给农民思想上带去了一股新风,而且通过开展送科技、送政策、送文化等活动,激发了农民科技致富的热情,涌现出了一批致富能人。三是培养了正确价值追求。调研了解到,过去,农民“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富即安思想,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下一种潮流。扭秧歌、跳快乐舞步的多了,唠“孩子进步、孝老爱亲、崇尚文明”的多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了。
1.对移风易俗活动重视不够。一是存在认识不足。调研发现,部分乡镇领导干部认为移风易俗活动是“软任务”,是“务虚”的活,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认识不到位。二是没有长远规划。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农村移风易俗活动的随意性很强,60%的村镇没有长远规划,只是按上级要求,机械式开展工作。三是推进不够平衡。部分村屯只是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上级部门检查时,就临时突击布置,营造一下氛围,等人一走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受财力条件、人员少等因素的影响,工作推进的不够平衡,有的地方推进的好,有的地方根本没动。
2.移风易俗活动宣传力度不够。一是宣传媒介单一。部分村屯只是设置几个宣传栏、悬挂几个宣传条幅、发放几张明白纸、象征性出动几次宣传车等,媒介简单,效果不好。有的村还没通有线电视,村民了解知识信息的渠道还比较狭窄,等等。二是宣传覆盖面不够。由于宣传的频率低、大型宣传活动少,部分村镇的群众对移风易俗活动还不知晓。三是没有形成宣传合力。调研发现,在宣传移风易俗时,传统媒体和新传媒往往是各干各的,互不通气。文艺宣传、社会宣传等也没有机融合,导致宣传效果不好,影响有限。
3.移风易俗活动缺乏吸引力。一是活动载体缺乏创新。大部分村镇都没有精心策划设计符合本地实际的载体,而只是秧歌扭扭、大喇叭喊喊、宣传栏换换、外请人讲讲,缺乏吸引力。二是自选动作少。部分村镇往往习惯于传统套路、常规打法,上边搞什么活动,下边就搞什么,满足于“常规动作”,缺少“自选动作”。三是活动没有接地气。主题公益广告宣传引导不到位,没有结合农村具体情况,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设计。没有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举办的活动参与性也不强,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
4.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结合得不紧。一是单打独斗。由于没有整体规划和统筹,部分村镇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没有相互融入,也没有融入到农村的社会管理、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二是移风易俗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移风易俗活动没有将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内容,没有在活动中融入核心价值观24字,也没有体现其核心要义。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也没有利用好移风易俗这一载体。
5.移风易俗活动保障不到位。一是相关政策不完善。各地村镇的情况不同,“移什么风”“易什么俗”也不相同。有的地方陋习主要表现在大操大办,有的则体现在封建迷信、信奉邪教上。上级部门的文件很宏观,操作性不强,导致有的村镇无法落实。二是相关制度不健全。“一约四会”只是形式上的,相关的配套制度还没出台。有的村屯没有结合实际,村规民约只是照搬照抄,没有针对性。活动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三是缺乏有效监督。有的村镇在制度执行上,没有明确主体责任,很难执行。还有的村屯把制度挂在墙上当摆设,根本没有人监督执行。
1.要提高思想认识,把移风易俗活动摆上重要位置。一是要深刻认识移风易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途径。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是学习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组织县(市)、乡、村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有关理论和政策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农民提升思想境界,转变思想观念,发现生存价值,追求生命意义,进而实现农民的品格重塑、农村的和谐稳定,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重大意义。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是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的重要途径。帮助他们理解和認识,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对农民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二是要把移风易俗活动纳入农村重点工作目标。建议出台全省规划。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情况调查,全面了解各地情况、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全省移风易俗活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应组织各地全力推进。根据制定的规划,要召开全省移风易俗活动推进会,制定推进工作方案,细化目标和责任,搞好督办检查,真正抓出成效。提供必要保障。要出台相关政策,为移风易俗活动提供政策支持。要完善制度保障,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活动常态化开展。要提供资金支持,为农村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2.要加大宣教力度,推动移风易俗活动更深入人心。一是要整合多种宣传资源。全面整合理论宣传、新闻宣传、文艺宣传、社会宣传和网络宣传等资源,打好“组合拳”,抓好覆盖面,形成宣传合力。整合所有的宣传阵地,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宣传公示栏、村广播、村文化小广场等阵地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发挥这些阵地的作用。二是要搞好典型宣传。组织力量深入挖掘农民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通过开展评选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感动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把典型选出来,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传播载体宣传出去,切实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让农民群众学有标杆,让农民群众时时感到文明新风就在身边。同时,要曝光反面典型,让那些不文明行为被摒弃。
3.要搞好融合参与,推动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一体化共进。一是与农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要善于把移风易俗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穿于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每年设计工作思路时要统筹考虑,将这几项活动都融在其中,列入目标考核,共同推进。二是与群众文化活动相融合。要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生活,多设计一些人民群众喜爱的活动形式,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不断扩大群众的参与面。各类文化机构应发挥直接面向群众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艺活动,为群众提供寓教于乐的各类文化服务,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升华精神境界。
4.要不断创新手段,推动移风易俗活动向纵深拓展。一是创新活动载体。要立足实际,贴近农民需求,创新载体,不断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土专家“讲”、明白人“说”、文化带头人“演”、身边先进典型“带”等形式,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二是丰富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要突出参与性、新颖性、实用性,找准与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结合点,创造一些农民群众内心接受、乐于参与的活动内容,推进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向纵深拓展。三是注重运用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如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多样化传播方式也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超链接于一体。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形势,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将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制作成H5、vR、微电影等,吸引广大农民参与进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作者系中共佳木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编辑/曲直quzhi@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