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
上篇
2018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初八,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出现在铸锻钢事业部炼钢厂。红彤彤的炉火传递着新年的喜慶。刘明忠详细询问了春节生产情况、每天开T炉次、日产钢水数量和目前制约铸锻钢事业部产能释放瓶颈等具体问题。“要人人担当作为,从上到下人人关心产品成本、质量和当月乃至当天产出数量,这是人人肩上扛指标的具体体现。”刘明忠认真地说,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争当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军。
说者用心,听者上心。刘明忠的话语激发着每一位职工的创新创业热情。点燃职工热情的还有刚刚发生的一幕:中国一重成功实现扭亏为盈,2017年实现订货122.5亿元,同比增长50.9%;回款120.7亿元,同比增长50.4%;营业收入102.95亿元,同比增长221.27%;利润1.08亿元,同比增利55.82亿元,网满完成了2017年既定经营计划和预算目标,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这一切,首先缘于一重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
改革,一个能读出“残酷”的字眼儿。在一重,对改革,员工们不仅信奉,还信服。
“2016年5月,刘明忠董事长就职一重,最大的改革就是机构瘦身健体,全员竞聘上岗。”集团公司组织部部长张百忠如是说。
“瘦身”,他一些人离开了原有的岗位。
周金波,原财务部部长助理,在改革中落选。一副金丝边眼镜,一脸和善,在他脸上看不到沮丧。
“我原先的岗位挣的是年薪,现在不是了。作为资产财务部高级经理,职位比原来低了一级。”周金波说,干部指数有限,优秀人才很多,他认可改革措施,虽然收入受损失,但是平台更大了,个人的发展前景更广阔。
真的口服心也服吗?周金波坦然说:“我们采取‘5+2公开竞聘模式,一共7名评委,外部评委5人、内部评委2人,公开公平公正。虽被选下去了,但是服气。”
张百忠说,公司专门建了评委库,内部评委都是随机抽取。外部评委或是央企、主管部门领导,或是独立董事、咨询机构人员。考试题目紧紧结合一重的经营情况,基本杜绝了作弊的可能性。
“健体”,使一些人走上了领导岗位。
关军学,原炼钢厂生产办主任,现炼钢厂副厂长。刚从炼钢车间走出来的他,脸红彤彤的,身上带着一丝高温炙烤的糊焦味。
“我们厂是公司的第一道工序,有600多人,无论生产什么产品,首先都要炼钢。”关军学觉得自己的工作很重要。
“改革第一刀就砍在我们厂。由于废品率达到10%,损失一个亿,2017年我们厂4名领导被全部拿下重新竞聘。经过层层考核,原来4个领导仅有一个聘上了,其他3个都下去了,改革力度建厂以来从未有过。”
关军学说,如果不是公开竞聘上岗,生产办主任上面还有助理,还要等组织推荐,按序上岗,不知道猴年马月他才能当上这个副厂长。
改革带给每个职工的压力,不亚于万吨水压机,重新竞聘上岗难免意味着有人哭有人笑,稳定如何做到?
张百忠说,本着职工自愿、双向选择等原则,公司制定了提前退休、内部退养、离岗歇工、解除劳动合同、转岗培训、停薪留职6条安置通道,妥善分流安置职工。公司还为67户集体企业的12267名集体职工发放了安置费。
三项制度改革,最令人头痛,就这样在一重平稳落地了。19个管理部门精简至13个;撤销总部职能部门业务科室69个,取消二级单位所属制造厂生产工段、行政办及生产管控中心109个,减少了管理层级;中层以上干部由320人减至192人,在岗职工由11203人减至8600余人,平均年龄由41岁优化至38岁。
改革的数字枯燥,改革的效果却很鲜活。
早间运营调度会,每天7点半准时。大本营会议室,“在家”的集团公司领导、职能部门、各二级单位及所属生产厂负责人悉数到场。大屏幕上,北京营销总公司、大连地区、天津地区子公司相关人员也各就各位。会议先是项目进展情况检查,主持人简要介绍项目情况,相关二级单位负责人作答。随后进入质量通报环节。“我正在大连地区检查,这几天发现了几个问题……”孙敏,负责营销的常务副总裁连说了几个问题。项目承接部门、技术部门负责人战战兢兢,有的头上冒了汗,60多人的会议室,喘息声都听得见。
“令人窒息的早会。”走出会议室,人们都长长出了一口气。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文颖说,以前公司只有生产调度会,每周一次。改革后,每个工作日的7时半都要开早会,不但要汇报生产进度,通报质量问题、交货问题,还要将客户的意见直接反馈给研发、生产、管理部门,用市场倒逼生产。“这样才能实现小事不过班,大事不过天。”
“早会”如同中枢神经,迅速将指令传递下去。
关军学感受到了压力,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我们炼钢厂有周密的考核办法,每天都有奖有罚,厂长的弦儿绷得更紧,每天早晨7时多到,晚上10时多才离厂。换了领导班子后,成绩有目共睹:原先一吨钢成本最高7400元,现在5600元,一年就能节省2亿多元,废品率大大降低。”
在董事长刘明忠看来,改革使一重卸下了包袱,释放了活力。2018年,一重将继续深化内部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225”管理创新体系落地,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激励,全面从严依法治企,切实激活全面振兴发展的动力活力。
老树新枝别样绿。中国一重,老字号国有企业,正大步走在振兴路上。人们期待着她书写出新时代更加壮美的发展篇章。
下篇
在一重,党建不是空洞的说教。每名党员,在整齐的蓝色工装上,都佩戴著党徽。这可不是做做样子,而是要每个人时刻记着自己是党员。那枚党徽在每名党员的心里熠熠生辉。
党建工作发生深刻变革,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显著增强。一重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23451”党建工作总体思路,认真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党言党在一重广大党员、干部中蔚然成风,党员意识和党的观念显著增强。
在一重采访,抬头望见“1954”深深嵌在铁红色的厂房,斑驳的字体在风中述说着一重厚重的历史。这里是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车间里一台世界领先的几十米高的15000吨级水压机,正在加工一个被烧得浑身通红的巨型铁柱,距离20多米远,都能感觉到滚滚的热浪。
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列为一重党建“双创”工作典型,就在水压机锻造厂的楼上。推开房门,工作室带头人刘伯鸣,技术指导王勇岗和另外两名成员正在研究新课题。工作室也就10多平方米,墙上贴满了课题项目名称,桌上放着各种模型,水压机的咣当声不绝于耳。
“快进来坐,这帮臭小子,都想‘私房钱想疯了,没事就缠着我们琢磨课题,也不怕被老婆发现了挨收拾。”刘伯鸣一边嘀咕一边打招呼。
刘伯鸣说的“私房钱”指的是“百万一重杯”奖金。
“我们这个工作室有10个成员,2014年成立,都是班组长或者锻造行业的行家里手。公司拿出100万元设立‘百万一重杯竞赛,职工可根据负责的领域立下技术攻关的项目,上报公司,审核通过后,攻克下来就能获得奖金。其实奖金分下来,一人也就几百块钱,但是发的是现金,这几百块钱就变成了‘私房钱。”刘伯鸣哈哈大笑。
“公司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都拼命攻关,好多难啃的项目就是这样完成的。”
“2017年我们工作室的课题确定了14个,完成效果都不错,比如我们围绕《创新生产方式加快生产节奏》和《转变方法提高长筒类锻件质量》两项课题开展节能降耗,节约附具资金达87.25万元,特别是2016年以后长筒类锻件通过减少加工余量,钢水使用量降低21.4%。”技术指导王勇岗说。
通过搭建四大“双创”平台,一重建立了34个党员创新工作室,19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不断自我对标找差距,持续改进,完善和补齐短板。同时制定了首席技术专家和首席技师等人才激励机制,刘伯鸣被评为首席技能大师,聘用期内,每月享受3000元津贴。
出了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的大门,一路向前再右转,便可见一栋房体暗红房顶雪白的建筑,那是一重刚刚投入使用2个月的职工食堂。
正值午餐时间,一拨拨儿的员工涌进食堂,20多个打饭窗口前都排满了人。6800平方米的大厅宽敞明亮,崭新的桌椅摆放整齐。菜品也很丰盛,有6元、8元、10元、12元的套餐,也有馒头、油饼、面条、包子、花卷等面食,两侧的窗口还有卤得金黄的熟食。
“这个食堂原来是一个废弃的仓库。职工都是带饭上班,大冬天的,冻了一上午,饭早就凉了。刘明忠董事长来后,公司决定把这个仓库进行装修,同时引入国内知名快餐企业,方便职工吃饭。”中国一重社会服务中心副总经理丁启春说,食堂大厅可以集中容纳1500人同时用餐,公司为每名职工每月补助210元,午饭基本就不用花钱了。
钢水五宝合浇场景
不仅为职工考虑到吃,还想到了穿。公司为了方便职工洗衣服,购入先进的工业洗衣机,设立三处洗衣房,衣服洗完还给免费烘干。
下班时间到了,一个来取衣服的职工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有个新鲜词儿,叫获得感。俺们的获得感满满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重的发展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逐步变成现实。据了解,一重坚持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首次将职工收入增长指标,明确写入企业年度计划及“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企业与职工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积极解决职工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先后开设了职工食堂、电影院、文化宫、体育场以及全员体检等惠民工程,努力创造一重人的美好生活。通过共同努力,企业面貌为之一新,一重人的精神状态为之一振,干事创业的初心、信心、决心不断增强。
2018年的新年钟声格外悦耳,中国一重踏上全面振兴发展的新征程: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打赢作风建设、防范风险、脱困振兴“三大攻坚战”,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协同、军民融合、人才强企、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争创体制机制、产品、技术、服务、人才、能力“六个一流”,努力把中国一重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轧辊类产品加工
全球首台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交付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发自肺腑地说,我们对实现中国一重全面振兴发展是充满信心的,但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战略引领,遵循市场规律,瞄准主要矛盾和问题,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精准发力、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规划期内各年度的经营计划和预算指标,久久为功、步步为营。
这是一个新的火红年代,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国一重,在改革创新发展的新路上,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刘淑滨ushubi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