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应用型城市大学 助力黑龙江全面振兴

2018-05-14 09:37孙洪庆
奋斗 2018年6期
关键词:哈尔滨双创应用型

孙洪庆

哈尔滨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地方性这个“根”、创新性这个“魂”,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应用型城市大学,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用新思想武装头脑,领航学校发展新征程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是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新时代新思想武装师生头脑、指导工作,领航学校发展新征程,让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落地见效。

一是抓好“三进”,思想引领。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四信”专题教学,编撰《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教材,用新时代新思想武装师生头脑。组织成立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深入基层为师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56场。举办党委中心组学习会、组织生活会、各层面专题讲座、专题党课,开展新媒体平台宣传,举行主题班会、“图说辉煌”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创新学习方式,强化了师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增强了师生对新时代新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成立中心,研究阐释。学校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校主要领导担任中心主任,发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人才优势,集结雄厚的研究力量,订计划、设专题、立项目,提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研究,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基地和传播平台。学校学报开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专栏,刊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论文章。专家学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专项课题攻关,在《光明日报》发表了谈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的专访文章,在学术期刊发表系列理论研究文章,推出了一批有质量的研究成果。

三是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学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优良学风,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培育优势学科,加强科研工作,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高办学层次,促进改革转型,进一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二、建设应用型城市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哈尔滨学院主动融入省、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与区域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改革转型,建设应用型城市大学,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推动转型发展。哈尔滨学院是由6所院校合并而成,与相当一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一样,存在学科专业趋同化、人才培养同质化、综合l生倾向严重、缺乏办学特色和优势等问题。为突破办学困境,加快改革转型,学校确定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哈尔滨大学”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遵循“坚持融合共生,建设城市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优化布局和结构为重点,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融入地方发展,在服务区域中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社会大背景对新时期地方本科高校的必然要求。学校围绕哈尔滨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按照“调优、扶强、创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点建设教育、艺术、软件等学科,获批黑龍江省高等学校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为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考虑社会需求、比较优势和支撑能力的前提下,增强学科专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优先发展与节能环保、食品安全、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工科类专业,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的应用型专业占比增加到85%以上。

三是促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路径。学校建立了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实行“订单”教育与培训的新教学模式,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优势,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资源共享,深度合作,为黑龙江、哈尔滨培养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与哈尔滨地铁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立“哈尔滨地铁集团订单班”,精准化育人;与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国际一中国办事处等共建“黑龙江湿地培训中心”和“哈尔滨湿地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马建章等知名专家为名誉院长,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培养湿地科技和管理人才。

三、发挥地方高校优势,写好“双创”工作大文章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等重要部署。学校从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入手,强化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打造“双创”平台,助推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把更多毕业生留在黑龙江、留在哈尔滨创新创业、成就事业、实现价值。

一是形成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双创”教育新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双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设立素质拓展学分模块,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创”教育课程,完善了“双创”教育体系。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双创”实践,增强“双创”本领,激发了“双创”活力。48个教学实验室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开放,134个项目获批“黑龙江省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项目”,强化“双创”实践,培养了“双创”能力。

二是完善稳步推进“双创”工作保障的新机制。成立“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职处级部门,学校牵头成立了哈尔滨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联盟,建立了一支由43名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创”指导团队,每年投入60万元开展“双创”教育,出台了系列文件、政策措施,建设了两个创业孵化基地,总面积4261.82平方米,吸纳32支创业团队,170名大学生入驻孵化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多措并举,为“双创”工作提供了组织、师资、经费、制度和条件保障。

三是开展富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新实践。学校学生结合黑龙江实际打造了一批特色创新创业项目。推广冰雪文化,打造黑龙江冰雪创业企业。创办哈尔滨健径达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主打“冰雪体育+旅游”;创办哈尔滨运广艺术设计有限公司,主营冰雕、雪雕设计等。以农产品包装设计为切入点,服务龙江农业经济发展。创办哈尔滨微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北域新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发挥地缘优势,建设“互联网+”对外商贸企业。创办哈尔滨显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与俄罗斯、乌克兰、秘鲁等境外企业建立了业务往来。立足哈尔滨,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服务。与“哈尔滨赛格印象文化设计公司”合作开发《梦回哈尔滨》项目,已完成剧本创作;“冰雪版”大型3D实景灯光秀在太阳岛雪博会演出,观众23.5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200万元左右;开展“基于北方地域文化特质的冰雪艺术创新研究”,开发创作“冰花瓷瓶”“冰花瓷板”“冰花磁盘”系列艺术产品,等等。近年来,学校在“建行杯”黑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

(作者系中共哈尔滨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赵嘉宾zhaoiiabi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哈尔滨双创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静听花开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刘派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哈尔滨冰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