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召康 衡印传 徐凯 王炯炯
4月的高密,春意盎然,生机无限。在这座城市,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马路边,看得见穿红马甲的引路人;进商铺,有增添免费服务的店家;学校里,有传承“雷锋精神”的孩子们……眼下的高密,每天都有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一个个凡人善举,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将文明之花深植城乡沃土,让雷锋精神扎根凤城大地。
近年来,高密市以党建为统领,用党旗凝聚力量,倡导党员亮明身份,立足岗位作奉献,争当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排头兵,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先锋模范,掀起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一轮又一轮的热潮。在高密,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参与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也成为创新社会治理、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的重要一环。
600多万个小时,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们——这是高密志愿者们用12年时间完成的善举。市志愿者协会、党员雷锋团、青年志愿者联盟等8家公益性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参与志愿服务人员达9万多人,其中党员志愿者1.6万多人,共成立1100多支志愿服务队。
市社会组织党委副书记徐建东说:“如果说体量大而组织分散、管理无序,是众多志愿者社团的通病,那么,改变这一现状,撬动更多社会力量投身志愿服务,必须找到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党建。”2009年10月,高密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为学雷锋志愿服务的良性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径。他们积极探索“以党建统领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志愿服务相融共进、互促共赢,发展成为高密传承雷锋精神、促进和谐发展、引领文明风尚的新“地标”。
作为全市志愿服务的龙头,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始建于2006年,是一家拥有53个志愿服务分会、5万余名会员的公益组织。协会成立之初就同步建立党支部,2016年“升格”为党委。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单政达在组织体系建设上颇有心得:“我们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应用于协会管理,每建立新的分会、成立新的服务队,都同步设立党支部、党小组,分会长、队长兼任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这就保证了党对协会工作的领导。目前53个分会、108处社区志愿服务站、3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2300多名党员,均会长、书记‘一人兼。”根据志愿服务一般在周末空闲时间举行的特点,志愿者协会党委创新推行党委“周末例会”制度,协会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等在周末党委例会上研究部署。在党支部推行“周末支部生活日”制度,组织党员开展集体学习、志愿服务、积分评定等活动,确保了党组织的健康运行。
在志愿服务组织中,探索推行“1+N+1”党建工作模式,即“志愿服务组织党组织+党员+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以党员志愿者为纽带,把志愿服务组织党组织与所在单位党组织紧密联系起来。围绕“所在单位党组织出题目,志愿服务组织党组织搭平台,党员带头做奉献”,志愿服务组织根据党员志愿者所在单位党组织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实现了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支持、党员志愿者欢迎、志愿服务优质的效果。高密红高粱集团党员施亮说:“我加入志愿者协会后,经常跟大家一块去做志愿服务,单位党组织了解情况后,通过我与协会建立联系,并号召我们单位全体党员职工加入志愿者协会。”目前,全市130多个镇街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职工整体加入了志愿者协会,实现了党建工作、志愿服务双促共赢。
志愿服务组织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市级领导直接联系志愿服务组织,通过财政列支、党费返回途径,采取以奖代补、重点扶持的形式拨付志愿服务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选派优秀党务干部到志愿服务组织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建设活动阵地、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吸收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入党。近年来,先后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1名,发展党员20名,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党委被山东省委组织部、潍坊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党建工作联系点。
将志愿服务组织拿成个、抱成团,让志愿服务对象得到一站式服务。2017年,高密市依托市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志愿服务中心,实施“建库→调度→反馈→评星”服务体系。其中,建库,即建立全市各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志愿者信息库,为需要帮助的对象建立数据库备案,及时收集、汇总、分解志愿服务需求信息;调度,即通过“凤城雷锋”APP、公开电话为需要帮助的对象主动安排志愿者;反馈,即对安排的志愿服务情况跟踪了解,并做好相应评价汇总和补位工作;评星,即根据记载的服务时长对志愿者进行星级评定,对排名靠前的给予表彰奖励。
为实现志愿服务的智能化管理,高密市志愿服务中心牵头开发了“凤城雷锋”APP,设置了登记注册、活动发布、供需对接、服务记录、组织管理、志愿新闻、教育培训、智能匹配、积分兑换、学习园地等十大功能,让全市的志愿服务活动更趋精细化。高密市志工办主任李菲菲说:“以前我们主要是手动填表、电话预约,现在有了‘凤城雷锋APP,发布项目、认领服务都可以线上完成,方便又快捷。可以说,我们现在提供的是‘AT服务,即手机APP和服务热线telephone的缩写,也是@的发音,‘只要您有需求,就可以随时@我们。”
在高密,参加志愿服务记录时间累计达到100小时、300小时、600小时、1000小时和1500小时的志愿者,由高密市志愿服务中心审核,会被分别认定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志愿者,颁发星级认定证书、星級勋章,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当年将获得一张义仓领取卡,免费领取200元的物品。党员雷锋团志愿者宋扬说:“像我们这些公职人员,都是在8小时之外参加志愿服务的,没想到坚持到最后,还被评为‘优秀志愿者,获得了义仓物品领取卡,这是一种肯定。今年,我和其他志愿者一样,把这张卡拿出来,给了有困难的家庭,让卡的价值最大化。”
2016年,高密市推行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效果不错,但认定困难。2017年,随着党员雷锋团的正式成立,建立了“党员主动认领项目→党员雷锋团备案→党员到社区服务→社区反馈党员雷锋团→党员雷锋团反馈党员所在单位”这套程序,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截至目前,该市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次数累计达2.1万人次,在基层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高密市委老干局机关支部书记郑玉文说:“以往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这项工作,牵扯支部精力很大,无法做到精准认定,现在这项工作纳入了党员雷锋团管理,与志愿服务一同认定一样获得积分,与单位评先树优挂钩,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也比以前更高涨。”
“小伙子,拍片的地方在哪里?”一位大爷拿着就诊卡找到了王纪明。“大爷,您往里走,右手边就是。”高密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里随处可见像王纪明这样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或在自助设备旁帮忙取单子,或在急诊、分诊区域忙碌。热情的面孔配上鲜艳的红色马甲,被来院患者和家属亲切地称为“红衣天使”。为方便就医群众,市志愿者协会党委成立了“红衣天使”项目组,每天安排12名志愿者到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市内大医院为病患服务,如今已经坚持了3年多的时间。“红衣天使”服务品牌只是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党委打造的15个品牌之一。
活跃在高密城乡的,还有“私家车互助救援大队”,每辆车上都有工具包,拖车绳、千斤顶、充气筒等工具一应俱全,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车辆,他们都会热心地帮一把。目前,高密市有1200多位私家车车主加入了“互助救援大队”,近3年来累计开展救援1200多次。
扶孤助学始终是学雷锋志愿服务绕不开的话题。为让孩子开心成长,党员雷锋团发起了“7日圆梦”行动,只要是关系到孩子的事情,党员雷锋团的党员志愿者们就会在7天之内给予解决和答复。柴沟镇郝家村单亲儿童晓晓因母亲离家出走无法落户,已到上学年龄的他急需落户上学,党员雷锋团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赶到晓晓家中,按照线索多方打听,一周下来行程1500多里,足迹遍布青岛、诸城等市县,终于找到再婚的生母,通过耐心做工作,载她到孩子出生医院开出了出生证明,让孩子落了户,帮助晓晓步入了校园。
18个志愿服务项目、15个志愿服务品牌,涵盖了爱国教育、社区建设、抗震救灾、无偿献血、植绿护绿、“圆梦大学”以及春运、创城、扶贫、助学、赛会等各个层面,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一座城市集体向善、向上,不断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新时代正能量。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座灯塔。在高密,每10名市民中就有1名志愿者,100名志愿者中平均就有17名党员。别看党员在志愿者队伍中占比例不大,但发挥的作用却不可估量,在高密11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中,负责人绝大多数是党员担任,实现了“一名党员影响一群人,一群人点亮一座城”的灯塔效应。
高密也有一棵“兰小草”,她叫李宜润,是志愿者协会的妇联副主席。2012年偶然从上初一的儿子口中得知同班的一位女同学突遭家庭变故、即将辍学的消息后,瞒着儿子和他的同学,通过班主任每年捐助这位同学4000元。2015年,这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密一中后,李宜潤又联系到她的高中班主任,每年捐助她1万元。如今,6年过去了,儿子和他的同学们仍不知道这位“好心人”是谁,协会同伴也是在无意中发现了她的善举。李宜润连续两年被授予“十佳志愿服务先进个人”“高密市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从“兰小草”到“常青藤”,见证人间美好的不只是阳光雨露,还有时间和年轮。年逾八旬的老党员郭文正依然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执着前行,他退休之前是市烈士陵园的职工,节假日义务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他的事业,如今他做志愿服务近30年,担任着27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每天他坐公交车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英烈故事,唱革命歌曲,教孩子们剪纸,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一年能走多少路,老郭自己也算不清楚,他只知道每天都闲不着。
在高密,像李宜润、郭文正这样的党员志愿者有许许多多,他们虽平淡如沙、平凡如草,但美在奉献、美在执着、美在坚守,成为引领红色志愿之城的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