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贤
一些小孩主导的恶作剧频见报端,有推倒参展雕塑“尼克狐”的,有将其他小孩推下电梯的,更有想看流产而推孕妇的……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变成了人见人嫌的“熊孩子”。不难看出,“熊孩子”不是简单的调皮捣蛋、好奇探索,而是危及了公共安全,甚至他人的生命安全。这也向我们敲响警钟:该管管“熊孩子”了!“熊孩子”层出不穷是谁之过呢?分析“熊孩子”出没原因,包含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因素。《民法通则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明确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教职责。对于“熊孩子”,于法于理都必须坚持共教共育。
子不教,父之过。家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天生并不“熊”,“熊”也不是一天养成的,正所谓“熊孩子”背后都有“熊家长”。从这点来说,把“熊孩子”归结于家庭也不无道理。未涉世的孩子对简单的是非对错、规矩原则、礼貌教养,多半是从家庭中模仿习得。而一些家长不仅做不到言传身教,而且对孩子一味娇惯,还以“保护孩子天性”为说辞,对孩子采取放任态度。这是家庭教育理念上的偏差,更是孩子成长的大忌,其结果就是孩子的我行我素、唯我独尊。重视家教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应该牢记习近平主席的嘱托: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除了家庭教育,对于大龄“熊孩子”来说,学校教育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考试成绩这个指揮棒,以及德育缺乏量化指标的实际,一些学校还存在重视学习成绩、轻视素质教育的问题,德育成了副科,沦为考前背诵的应景之事。望学校切实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外,导致“熊孩子”做傻事的还有一些不良的电视、电影或者儿童书籍、玩具等。显然,管理“熊孩子”,社会也不能缺位,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日常监管。广大民众则要多传播正能量,减少负面影响,给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向上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