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国华
近日,关于何家沟黑臭水污染的报道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多个排污口的污水直排松花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政府部门没有及时制止并采取有力措施恢复生态功能,归根结底,恐怕是地方有些部门不愿较真碰硬。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松花江污染应该不是“急性病”而是“慢性病”,是長期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原因造成的,依法履职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在这里变成了“稻草人”“橡皮泥”。由于这些污染问题与地方少数人的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施水污染防治,短期内可能会使当地经济指标呈“自由落体式”下降,直接关系当地少数领导干部的政绩。此外,治理水污染既需要巨额资金,也很难立竿见影,致使一些领导干部对于污染防治,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愿意较真碰硬。即使遇到检查督导,个别领导干部往往千方百计“保护”那些高污染企业,相关部门查处难度很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所以,治理环境问题,还需从领导干部抓起,特别是“关键少数”。少数领导干部片面追求政绩,只要自己的“金山”而不要祖国的“青山”,往往对环境问题“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生态环境问题潜伏期长,难以及时发现,能否找到责之所在,使之有责可追,有时候甚至都是一个谜。如果不敢较真碰硬,即使找到责任之所在,追责也很可能“流产”,最后不了了之。由此可见,只有敢于较真碰硬,才能彻底斩断利益链条,解决这些“老大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陆续出台到“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开始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逐渐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逐渐进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制度已成为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而要让制度成为“高压线”,关键要敢于较真碰硬,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搞“下不为例”,敢于拿“老大难”开刀问斩。只有敢于较真碰硬,严格依法办事,才能根治“老大难”,才能铲除“老大难”滋生的土壤。
本栏责任编辑/刘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