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楠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这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养成在工作中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要在心里敬畏法律、工作行为上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所谓法治思维就是领导干部做决策、解纠纷,要牢固树立人民授權和职权法定意识,要严格遵守目的合法、权限合法、手段合法、程序合法的要求,切实保护人民利益和尊重人权,自觉接受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法治思维是在思想层面上要求领导干部要心中有法,时刻紧绷法律这根弦,牢牢树立法律意识,将法深深地根植于思想意识之中。
所谓法治方式,就是执政者通过制定法律、制度来处理各种经济、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争议的措施和方法。法治方式是在工作层面上要求领导干部要依法行政,要用法律的条文、按法律的程序处理矛盾、解决争议。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提出,对领导干部今后工作中思考、处理、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法律的真谛在于对人权和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法治的根本宗旨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这也是法治的精髓。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首先应该体现为人权和权利的思维。任何情况下,人权和权利都具有优先性。
树立公平正义观,切实保障社会公平。公平正义,是法律的核心,也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轴心。我们讲法治,就是讲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全民诉求,我们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非常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法制观念,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尺度。
弘扬理性精神,要文明执法。理性精神是法治精神的核心要素。我们要学会理性平和地运用法律处理各种问题,包括行政执法。要善于与人民群众理性对话,善于与不同意见的当事人协商,做到既合理又合法。所以我们在执法工作中要多一份冷静、少一份冲动,多一份温情、少一份冷漠。
增强程序意识,严格遵守正当程序。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程序思维和程序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法治就是程序,依法办事,就是依照程序办事,领导干部确立法治思维和方式,就是遵守正当程序。
坚持法律至上,维护法律尊严。宪法法律至上是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制度所决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宪法和法律都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修改和通过的;宪法法律至上也是由法律规范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这种特殊性,就是法律的强制性,一旦触犯法律了,一定会受到制裁;宪法法律至上是建立在宪法神圣的理念之上的。
(作者单位:中共孙吴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