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诗赏
编者按:“东北振兴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必须解决好精神状态问题。越是困难,越需要‘真把式,要真抓实干。”国庆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用4天时间,行程2000公里,跨越东北三省,围绕深入推进东北振兴这一重大课题,实地考察调研,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举国关切的东北,将如何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关注新时代的东北振兴,CQDK选取颇具代表性的黑龙江省作为研究视角。今年盛夏,CQDK全媒体特派记者参加了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主办的“2018年全国地方党刊改革开放走龙江”采访活动,深深感受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黑龙江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黑土地上锐意进取的热流奔腾,正掀起新一轮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大潮。
金秋时节的东北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激荡起磅礴的奋进力量。
时间切换到三个多月前。那片黑土地上,留下了CQDK全媒体特派记者的足迹。
2018年7月19日上午,黑龙江省漠河市初心广场,“2018年全国地方党刊改革开放走龙江”采访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
来自夏日惬意的微风,从参加活动的全国党刊工作者身上拂过。他们与黑龙江相“约”,也可以说是闻“风”而动。而这“风”,正是龙江大地40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
按照既定采访路线,采访团在此后近一周的时间里,由北向南,途经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全方位采集新时代黑龙江发展的故事、奋进的故事、开放的故事、腾飞的故事。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黑龙江省致力于谋发展,谱新篇,努力练好耕耘黑土地的“好把式”,以一段段旧貌换新颜的壮阔历程,一个个史诗般的发展奇迹,有力印证了改革开放是黑龙江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由之路。
2018年7月24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重)。
“鹤的故乡”: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李芳宇
伴随着机器轰响声,走进中国一重车间,“大国重器”的气息扑面而来。目光环视一圈,近十米高的厂房内,摆满直径长达几十米的大机件、“身材魁梧”的重型机械。从这些庞然大物旁走过,让人顿时倍感渺小。
中国一重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一五”期间国家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创造了400多项“中国第一”,肩负着振兴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历史使命。
截至今年8月,中国一重已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近40项,省部级科技奖项150余项,有效专利496项,其中发明专利226项,并且在核电、石化和冶金成套装备领域,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重大转变。
事实上,中国一重也曾几经波澜。
“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对外开放、思想观念等方面,是东北地区客观上存在的短板。加上企业自身市场化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強、技术人才缺失等原因,导致生产一度步履维艰。”中国一重相关负责人说。“虽然‘难字当头,但中国一重始终秉承‘以一为重、永争第一的企业精神,通过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变化与新要求,有力促进了企业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一重的发展壮大,是改革开放40年来黑龙江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更是黑龙江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落地见效的生动展示。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比重大、基础好——能否切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直接关系到能否把老工业基地的活力重新激发出来、释放出来。
采访团在中国一重厂区车间参观图/李芳宇
抓改革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改革创新,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及打造宜商宜业的良好营商环境,企业、资本和人才就会流失。
近年来,黑龙江认真梳理出200多家“老字号”企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改造升级“老字号”企业的具体举措,通过打好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技术改造、军民融合、市场开拓“五张牌”,激发内生动力、挖掘自身潜力、增强竞争实力,让“老国企”焕发了“新青春”。
当前,在改造升级“老字号”的同时,黑龙江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结构调整,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致力于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夏日暖阳中,水波粼粼的黑龙江缓缓流经黑龙江省黑河市。
在黑河口岸码头,商贸往来频繁,出入境游客众多。隔黑龙江依稀可见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的轮廓。
在中俄黑龙江大桥建设现场,焊花飞溅,履带吊车忙碌不停,工人们正挥汗如雨地埋头作业。
在黑河市大黑河岛国贸城的“俄品多”商场里,俄罗斯面孔云集,他们跨越国境来这里“赶集”,一边逛一边挑选琳琅满目的商品。
黑河,是一座集中俄两国风情于一体的边境口岸城市,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组成了中俄边境线上一对距离最近、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的对应城市,享有“中俄双子城”的美誉。
跟随着采访团踏上黑河这座“中俄风情之都”,记者就听到了一个“西瓜换化肥”的故事。
1987年,黑河用208吨地产西瓜换回布拉戈维申斯克的360吨化肥,释放了黑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从那时候起,黑河的边贸便开始骤然升温。
近年来,黑河市按照“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推进对俄合作战略升级,沿边开放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目前,随着黑龙江中俄跨境大桥、跨境索道、中俄跨境天然气、石油管道等一大批项目的建成落地,黑河正在积极向国家申报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沿边开放30年来,黑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黑河市相关负责人说。
开放发展是观念、是体制、是格局。近些年来,东北三省面临着经济结构老化、发展增长失速等问题,开放化程度偏低一直是制约东北振兴发展的一大症结。
共建“一带一路”,黑龙江区位条件优越,沿边沿海优势明显。位于祖国的最北端,身居东北亚腹地,襟带俄罗斯疆界,黑龙江可谓是东北亚六国互联互通的“黄金枢纽”。
封闭必然导致落后,开放方能带来进步。因此,构建新时代黑龙江开放发展新格局,关键就在于对内要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对外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
据了解,黑龙江正以新一轮扩大开放为契机,坚持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注重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目前已取得了重要成果。开辟15个边境口岸,口岸设计过货能力5695万吨;同俄罗斯建设18个经贸合作区,入区企业146家;畅通国际贸易通道,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58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
可以预见,未来黑龙江将跻身世界开放舞台的前沿。
巍巍大兴安岭,山峦起伏,满目苍翠的连片茂林绵延无尽。
在这万物蓬勃的群山之中,孕育出了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基层党组织——
1987年,面对大兴安岭“5·6”大火的烈焰,这个党组织的党员冲锋在前,职工奋勇跟进,扑火灭火,全力保住了一片葱茏,因此被中组部表彰为“烈火攻不破的战斗堡垒”;
1989年,木材生产黄金时期,又因为“党员先蹚路、带领群众富”,该党组织再次获得中组部表彰;
2001年,该党组织面对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的双重考验,又首创党员“岗上奉献单位、岗下服务社会”的经验,第三次获得中组部表彰。
时代潮流奔涌至今,在木材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的轉型期,这个党组织毅然放下斧锯,走好生态转型路,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于2016年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次次的涅槃和新生,成就了现在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西林吉林业局前哨林场党总支!
在前哨林场党建陈列馆内,党总支书记杨跃斌指着墙上的一张张照片,声情并茂地向采访团讲述了林场党总支带领全场党员干部及职工群众共同奋斗、共奔致富路的不平凡历程。
从单纯依靠木材输送的大型林场到绿色发展典范的“前沿哨”,前哨林场“蝶变”的原因更值得细究。
面对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响彻山林的隆隆机械声不复存在,前哨林场该何去何从?职工生计该如何维持?迷茫、困惑和忧虑一度在林场职工间弥漫扩散。
关键时刻,林场党总支通过组织生活、民意恳谈、专家论证等方式,逐步拨开了思想迷雾,确定了转型坐标:“党建强企、生态立企、转型兴企”,定下“组织定思路、党员先膛路、职工奔富路”的“三步走”战略。
一个支部扶持一项产业,一名党员带富一户家庭。前哨党总支改变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在漠河全市率先把支部建在自营经济和林下经济、特色养殖业、绿色食品采集业和生态旅游业等产业项目上,实现党员学习教育、社会实践、先锋示范“一条龙”。
“前哨林场之所以能在各项工作中夺标扛旗,靠的就是党组织强起来,党员动起来。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杨跃斌话语铿锵,“不管时代如何变,‘烈火攻不破、困难不低头的好作风不能变;放下了斧头锯,‘扛住红旗不放,挺立排头不让的精气神不能丢!”
像前哨林场党总支这样,在广大基层党组织中一脉相承的拼搏精神、奋斗精神、创业精神,正是东北振兴的希望所在!而这,离不开以强化党建为前提,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根”和“魂”,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
激情、信心、希望、梦想,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黑龙江正阔步前进。
原载《当代党员》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