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定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什么样的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思想发展脉络的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进一步提升了对党的文化方针、文化纲领的认知高度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强化了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坚定信心和充足底气。
一、深入推进加强城市文化研究,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在推进新时代七台河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着力重塑七台河文化价值,主动挖根找魂,让文化价值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一是加强城市文化研究。七台河是一座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兴城市,肃慎、挹娄、魏晋、辽金等悠久历史积淀了这座城市的底蕴,抗联斗争、矿区开发建设、民营经济率先崛起的发展历程塑造了这座城市的品质。七台河城市文化源自于党领导的革命年代的抗联红色文化,熔铸于矿区开发建设的矿工文化,兴盛于短道速滑人才辈出的冰雪冠军文化,实践于民营经济率先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创新创业文化。这四种文化是七台河从历史走到今天,从现在走向振兴的最为宝贵精神财富,从中我们提炼出“奉献、实干、拼搏、创新”八个字的七台河精神,树立起文化旗帜,塑造城市精神符号,增强了市民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为打造城市文化标识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成立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专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文化建设的部署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的要求,召开城市文化建设专题会议,明确了“充分挖掘保护城市文化资源”,科学制定了城市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成立了七台河市城市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的专项专推机构,进一步细化工作原则、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机制,形成了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是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发展。坚持高层次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市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推动文化遗址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开发的有机衔接、有序推进、有效结合。积极推进成立七台河城市文化研究院,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人才,建立了文化智库,提出具体化建议50余条,开展了“四种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创造性转化工作。2018年,抓住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成立80 周年契机,突出对抗联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宣传,通过举办抗联文化研讨会、建设周保中公园、拍摄文献纪录片、编纂抗联二路军军史等系列活动,打造更具规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快推进文物保护立法工作,依法保护宝贵的城市文化资源;打好“名人牌”“旅游牌”“产业牌”,做好结合文章,推动“四种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助力转型振兴发展。
二、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建设工程,积极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兴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小康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美好生活需求体现平衡性、系统性的全民愿望。大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充实并引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推动转型发展、建设新时代七台河提供坚强思想动力。一是推进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展了“送文化送欢乐”进矿山、“规范汉字书写技巧”专题公益讲座、“七台河市山水园林城”风光摄影展览、“传统文化经典颂读冬令营”、诗词大讲堂及作业点评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和动员文艺工作者走进转型振兴发展的火热实践之中,始终坚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树牢家国情怀,吃透生活底蕴,汲取创作营养,激发创作灵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事业发展方向,深入推进“七台河艺术之冬”“七台河之夏”系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了黑龙江省首届社区文化节“美丽家园、幸福生活”七台河市社区合唱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性文化活动。分步骤、分阶段实施了建设一处主题公园、举办一次作品研讨会、组织一次大型文艺演出等“十个一”文化建设工程,扩大了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摇篮”的影响力,塑造和传播了城市品牌新形象。二是集中力量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文化建设新使命,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围绕党的十九大重大主题和七台河转型振兴生动实践,发行出版纯文学刊物《达紫香》6期、《北国风诗刊》4期、《五月花》4期。2018年还将推出《手握秒表的城市》《抗联第二路军英雄系列丛书》《速滑妈妈》《抗联英雄城七台河》等一批具有七台河特色的主旋律标志性作品。通过文艺作品的选题、采风、创作的聚焦进一步强化思想文化的引领,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的同时,让人民群众看到发展、看到改进、看到变化、看到希望,汇聚起全民共谋发展的时代洪流,凝聚起向德向善的磅礴力量。三是优化环境培养文艺人才。发展文学艺术事业,关键在于人才。积极开展文艺名家和文艺人才的研修培训、采风展演、作品研讨、宣传评介,制定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家协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加强对各文艺协会的服务与管理,营造文艺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举办了李翀先生作品《倭肯河夜话》研讨会、刘国林先生作品《可爱的草塘》入选人教课本30周年纪念活动、“如何做好一名扎根实干的志愿者”座谈会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文艺评论和评奖工作,调动了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开拓文艺平原,勇攀文学文艺高峰积极性。
三、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担负起文化发展和创新的责任。牢固树立抓文化建设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理念,驰而不息地抓好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充分释放宝贵精神文化财富的巨大优势和强大动力。一是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互联网舆论管理体系建设、媒体深度融合等6个方面10项改革任务,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实施方案》,申报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检查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召开了全市文化体制深化改革推进会议,促进了文化生产力发展,有效提高了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二是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优化社区和乡村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健全基层文化站室,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目前,市群众艺术馆共开设15门课程,学员累计1000余人;市图书馆共接待读者5万余人次,流通图书5万余册,免费放映影片40余场。积极推进“三馆”建设达标工程,占地面积29709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的市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主体工程,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三是积极培育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积极扶持勃利黑陶、北派根缘、英雄刀剑、橡木酒桶等文化企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申报了4家2017年文化产业项目。利用好“冬奥冠军之乡”城市名片效应,发挥冰雪体育名人作用,大力发展冰雪文化旅游产业,举办“七台河冰雪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暨中俄冰雪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协调“赏冰樂雪欢乐季”各项活动,推动文化和旅游、体育、冰雪产业加速融合发展。<\\192.61.1.60\fzpaper\fdzzs\pubpath\kfdab.tif>
责任编辑/张博zhangb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