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2018-05-14 10:51周男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6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素质博物馆

周男

【摘要】我国的教育先行者梁启超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是由这个国家的少年决定的,少年的富强、独立、自由、进步都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必须对少年儿童的体能、智力、文化素养进行综合培养。可以说,一个国家在少年儿童教育方面投入的多少决定着这个国家未来。儿童教育不单单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教育中,博物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博物馆本身就承载着教育的职责。本文主要探讨了儿童博物馆与儿童教育之间的关系,期待儿童博物馆能够真正当担起自己的职责,更好地为青少年服务,从而促进我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关键词】博物馆;儿童教育;智能;能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纵观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仍缺乏专属于儿童教育的博物馆,只有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和上海儿童博物馆两家属于公立性质的。我国博物馆基本的办馆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教育部门、文化部门负责监管,投资主体是政府,所以博物馆本身都属于国有资产。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制约着儿童博物馆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儿童教育中所承担的作用,有必要在大型博物馆中开设适合儿童教育的儿童馆,在普通的博物馆中引入儿童教育内容。

一、理论意义

第一,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引入博物馆教育的理念,打破应试教育的弊端,从而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美国的相关杂志上曾刊登过心里学家研究的成果,即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是东亚人和犹太人。复旦大学的硕士论文中也曾提到,智力本身会受到种族的影响,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是最高的。但是不可忽略的数据资料是:世界诺贝尔奖的获奖人次犹太人为200余人,而中国6人。不可否认的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我国的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我国的少年儿童有普遍活泼好动的孩子气和积极的创造性,他们从小就被严格的纪律所约束,所以具有严格的组织性,这是外国的教育者不能理解的现象。而博物馆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寓教于乐,这是课堂教育很好的延伸,这种教育可以使孩子走出校园,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鉴赏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实施博物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与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它本身不应该是单独的存在。有关专家也表示,将博物馆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融合,可以组成一个健全的教育体系,这与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方向是相符合的,也将使博物馆发挥出它存在的价值。所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将博物馆教育纳入改革的重点,让孩子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体会到知识的乐趣。

第二,必须建立健全博物馆教育评估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博物馆教育评估系统。我国现有的博物馆普遍缺乏系统的策划工作,所以也就不具备完整科学的操作流程,这种现象在儿童博物馆的建设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做好教育评估工作,从而搭建一个完备的评估体系和评测指标,推动儿童博物馆教育的正常开展。

第三,通过建立儿童博物馆,可以使我国的博物馆学有更深刻的内涵。在现阶段,博物馆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但我国仍然缺乏符合儿童特点、能够专门为儿童服务的博物馆,在大型博物馆中建立的儿童教育项目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仅有妇女儿童博物馆儿童馆、上海儿童博物馆、北京豆豆科技馆、黑龙江省博物馆儿童少年活动室、深圳博物馆儿童馆五家儿童展览馆,而且大多数没有系统的运作体系,不能对博物馆的正常运营给予正确的指导,到2012年10月31日,我国有关“儿童教育”“博物馆”及“展览”的论文仅有57篇,在硕士毕业论文中与该内容有关的报道仅8篇,而且这些内容都是在2005年以后才出现的。这说明我国关于博物馆儿童教育方面的内容相当匮乏。我国的博物馆与国外的博物馆关注的内容是不同的,国外主要关注的是“该如何做”,而我国主要研究的是“该做什么”。可见我国缺乏儿童博物馆建设的理论经验,与社会的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导致我国的儿童博物馆缺乏应有的活力。

二、实践意义

第一,儿童博物馆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能够促进儿童教育事业的进步。我国的博物馆儿童教育应积极引入国外成功的经验,在实践中不免会出现效仿重复的现象,而且各个博物馆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经常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缺乏创新精神。所以,可以将视觉效应引入博物馆的儿童教育中,营造一种互动的形式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博物馆资源对儿童及其家长同时进行教育, 期待着有望改善博物馆经营惨淡的现状,使以往庄重严肃的博物馆变成儿童的学乐基地。

第三,通过开发儿童博物馆,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可塑性都是最高的,所以,必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其潜能的发挥。瑞士心理学家吉恩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对实物进行接触,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而且这也是儿童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会满足儿童的成就感。这与博物馆的功能是完全符合的,博物馆主要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儿童可以自行操作并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交流,无形之中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早在1974年,史密森尼博物館就开设了儿童专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各种动物标本和矿物模型,孩子通过触摸、观察、思考、提问的方式获得了宝贵的知识。

第三,可以对博物馆的信息进行传播,培养未来的客户群体。儿童参观博物馆往往都有家长的陪伴,利用微信、QQ等网络设施,可以把信息传播出去,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参观学习,往往能达到广告无法企及的效果。另外,博物馆今日的儿童观众,将会成为未来的成人观众,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忽略的话题,通过社会影响的积累才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生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也是相当可观的,所以,必须重视这部分资源,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第四,通过开发儿童博物馆,可以打破传统的博物馆经营模式,让广大受众对博物馆有深层次的认知。博物馆本身兼顾着收藏和教育的职责,也是人们学术交流、休闲娱乐的良好去处。博物馆儿童教育将是课堂教育的一种延伸,使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知识,还可以将课堂的理论付诸于实践。美国复旦大学的相关博士论文中曾经提出,儿童博物馆可以探索从单纯的动手操作向参与互动的模式转变,加强与社区和家庭的合作,从而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这些理论的提出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博物馆的认知。目前,我国的博物馆教育的力量不够,缺乏正确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在博物馆的经营中还普遍停滞在观摩鉴赏的阶段。所以,必须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改变博物馆经营的现状,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素质博物馆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博物馆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