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英文简称CGTN)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对外传播理念、思路、布局的全面升级,为增强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客观条件。在国际话语体系的搭建上,主要涉及话语者、话语内容和话语渠道等方面。本文拟从国际话语体系的角度分析CGTN在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增强话语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
【关键词】国际话语权;中国国际电视台;话语者;话语内容;话语渠道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话语权不仅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是指“说话”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它包括一国对国际议程的设置能力、对国际舆论的主导能力等。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和体现。媒体,特别是肩负着对外传播使命的媒体,在引导国际舆论、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家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在此背景下,2016年12月31日,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英文简称CGTN)正式开播,这也是中国国际传播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从CCTV NEWS到CGTN,改变的不仅是名称呼号,还标志着中国对外传播理念、思路、布局的全面升级。自此,央视各外宣频道组成了以北京为圆心、辐射全球的电视网络,为搭建国际话语体系、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客观条件。
依照传播学理论,传播者(信源)、传播接受者(信宿)、传播内容(信息)、传播方式或渠道(信道)构成了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具体到国际传播,在国际话语体系的搭建上,主要涉及话语者、话语对象、话语内容、话语方式和话语渠道等几个方面。从国际话语体系的角度来看,CGTN的开播对于提升国际话语权意义重大。
一、话语者: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风险有所加剧。特别是近几年来,伴随着国际政坛“黑天鹅事件”不断上演,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遭受巨大挑战。在这番纷乱中,中国一直在发挥“正能量”,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全球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积聚综合国力的同时也为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打下了基础。在此背景下,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要塑造和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在CGTN开播之际,总书记发来贺信,并在贺信中强调:“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要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良好形象。”这番话既指明了CGTN的前进方向,也为当下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者身份做出了准确定位。不过,我们也认识到,中国的话语者身份同样存在着“被定位”的尴尬。如一些西方媒体将中国描述成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者,给中国贴上霸权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标签,或是散播“中国崩溃论”,有意歪曲事实,试图抹黑中国,使中国丧失国际话语权、失去国际舆论的支持。面对外部的杂音,以CGTN为代表的中国媒体更应主动发声,回击质疑和不实,展示中国良好的“大国形象”。
二、话语内容:做好议程设置讲好中国故事
在国际话语体系中,“说什么”即话语内容,是话语传播的核心部分。根据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大众传播突出强调的内容会影响受众对它们的认知和排序。因此,在国际传播舞台上,中国媒体必须主动设置中国议题,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取国际话语权。自开播以来,CGTN在国际报道中注重议程设置,对外积极传递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再到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总书记在各个场合强调的“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国际话语传播的核心主旨和重要内容,这也是CGTN对外传播的重点和亮点。
议程设置很重要,但只是做好议程设置还不够,还必须要让议程内容能吸引人、打动人。“软实力”理论创始人约瑟夫·奈指出,在全球传播时代,大国间竞争真正的赢家是那些最会讲故事的国家(或非国家组织)。对于中国媒体而言,要争夺国际话语权,就必须学会讲好中国故事。这是因为喜欢听故事是人们的共性,不管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有多么不同,讲故事都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长期以来,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当中存在形式上单一呆板、内容上晦涩难懂、缺乏生动性的问题,这正是不会讲故事的表現。如今,CGTN试图通过讲好故事的方式来改变这一局面。以CGTN旗下的央视非洲分台为例,该分台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在CGTN每日制作播出三小时的常规新闻节目(Africa Live)和部分专题类节目。这些节目坚持用非洲人的视角观察报道非洲,用非洲人的理念展示非洲,让世界更好地认识非洲,了解中国。在2017年的“两会”报道中,CGTN推出了《外籍记者看两会》系列,非洲分台记者罗伯特·纳吉拉对两会的关注集中于非洲民众感兴趣的中国议题和中国故事,他的精彩报道也让CGTN收获了不少非洲粉丝,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
三、话语渠道:融媒体成话语权争夺之关键
在国际话语体系中,话语渠道关系到传播者信息如何抵达受众,并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播效果。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电视、通讯社成为西方建立“话语霸权”的重要工具。而在网络时代,融媒体则成为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所在。CGTN自成立伊始便把发展融媒体放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CGTN并非将原有内容资源和机构进行简单叠加,而是进行了诸多改革创新。它不再是一个传统的电视台,而是整合了6个电视频道、3个海外分台、1个移动新闻网为主的多语种、多平台的融媒体传播机构。目前,CGTN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整频道或部分节目的落地,尤其在运用新媒体和移动终端进行融合传播方面采取了诸多举措,包括打通新闻阅读、移动直播、个人电脑(PC)端等多个终端,建设多语种账号构成的社交媒体账号集群。截至2017年11月,CGTN主账号在全球十二大新媒体平台运营了23个官方账号,总粉丝数达到6908万,总阅读量94亿,独立用户访问量61.5亿,视频观看量5.5亿。此外,CGTN还在社交平台打开了国际传播突破口,成为了Facebook全球新闻媒体第一大号,并实现了YouTube视频点击量央媒第一、Instagram粉丝数央媒第一。
总书记强调,“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要以丰富的信息资讯、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今后,CGTN在对外传播中应更加注重把握平衡性原则,在让中国故事“走出去”的同时,也应将海外的故事“请进来”,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受众的研究,形成适合西方受众的话语方式与表达技巧,以此来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增强话语权。作为外宣旗舰媒体,CGTN将把国际传播的路径创新和内容创新作为核心议题来对待,按照国际传播规律,开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旨的国际传播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正良,周婕,李包庚.国际话语权本质析论[J].浙江社会科学,2014(7).
[2]史安斌.中国对外传播的挑战与前景[J].当代世界2011(8).
[3]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外语频道总监江和平在第六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上发表的《新时代 新战略 新探索——CGTN重新定义融合传播》主旨演讲。
作者简介:闫一晨(1980-),男,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