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古开新

2018-05-14 10:51刘丹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期
关键词:石材篆刻创新

【摘要】我国的篆刻艺术早在商代就已经产生,秦代开始奠定了八百年来印章的形式基础,经秦汉时期的大繁荣,到唐宋时期印章的艺术形式趋于衰落,明代开始篆刻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文彭作为这一时期篆刻的领军人物,对篆刻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将花乳石引入印材中,使篆刻五百年来的‘篆与‘刻分工状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其次在他的倡导下明代文人的篆刻印风回归到雅正、雄秀之路,矫正了唐宋元时期的装饰性;同时文彭创“双刀法”镌刻印款。文彭在篆刻历史上的重大贡献,使其成为篆刻流派印的一代宗师,后人尊为文人篆刻的鼻祖。

【关键词】文彭;创新;石材;篆刻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可见的最早印章是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三枚铜玺(图一),对于这三枚铜玺的年代目前还无法确定。但在1998年,河南省安阳市水利局院内的一处夯土房基内又清理出一枚铜质印章,且已确定为商代,这就有力地证实了殷商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铜质印章。鉴于我国的信史自商代始,故而前述三枚铜玺,暂可推定为商代遗物。从逻辑上讲,印章的起源由此也可以推定为商代。

印章的起源与社会经济有密切关系,刘熙《释名》卷六《释书契》:“玺,徒也。封物使可转徒而不可发也。”虽然此“玺”未必是印章的本义,却道出了印章的早期用途。那时,商品交换频繁,需要一种信用凭证,保证物品转徒过程中的安全,先民便创造出印章。刘熙《释名》中说:“印者,信也。”早期印章的用途主要是钤封泥,另外也用在记名、图记、印子金、殉葬、烙马等。将印章蘸上印泥盖在纸面,是从南北朝开始。

学者们将印章的发展史划分为两个时期:秦汉至南北朝是一个时期,隋唐以后又是一个时期。秦代开始奠定了八百年来印章的形式基础,秦时期的官印和私印都是有边栏有界格的白文印,这种形式一直沿用到西汉时期。汉代享国年代久长,汉武帝时代制订出一套针对官印的体系制度,这一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沿用了六七百年。隋代开始印章制度发生了大变动,这时期的印章印型渐大,特别是官印一般在5~7厘米见方,相比秦汉时期的2~3厘米的尺寸增大一倍。南北朝时印章开始钤印在绢纸上,唐宋元时期书法家、画家便已经开始使用印章来代替签名。宋代文人画开始盛行,文人治印的苗头兴起。明代时期篆刻成为了一门新兴的艺术,大量的文人学者参与其中,使这门新兴艺术迅速发展。印章的实用功能减弱,艺术功能增强,到此这一被古人贬为“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艺术形态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呈现出来。

事物的发展必然是有多方面的推动,一门新的艺术门类的兴起,需要一些人在其中起引领推动作用。对于篆刻艺术来说,文彭就是这么一个重要人物。

文彭,(1497-1573),字壽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明代中期著名书法、篆刻家文徵明的长子。文彭对篆刻艺术在印材、取法、边款的创新在篆刻的发展史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他对当代印学也具有开创之功。由于他的一系列创新为当时的篆刻艺术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也因此确立了明清流派印开山鼻祖的崇高地位,以他斋号命名的“三桥派”,从者如云,他对篆刻技法的改良后人奉为“金科玉律”。放在历史中看,文彭应该算是第四代印学家。早有北宋时的米芾,元初的赵孟頫、吾丘衍,元末的王冕,作为第四代印人的文彭能崛起印坛,后人认为是他不但能追踪古人,而且能变古开新。他对印材、取法、印款的创新,激发了当时文人们对篆刻的创作热情,文人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篆写和镌刻工作,篆刻创作从根本上摆脱了工匠的参与。以下笔者就从印材、取法、印款中探究文彭对篆刻艺术做出的贡献。

一、印材的革新

秦汉南北朝时期的印章主要是用在封泥上,此时的印材主要是铜质,间有玉质、金质、银质、铁质、水晶、陶泥等。隋唐以后,由于绢纸的广泛应用,印章的尺寸也增大了一倍,这时的印章主要用于钤盖在绢纸上,官印材质仍旧主要是铜质,宋代开始官印有用瓷质。私印的材质在明以前以玉、牙、角为主,明以后花乳石才开始广泛应用。翻看历史,在明代以前很少有关印人的记载。三国时代曾有印工杨利、印工宗养,他们的名字出现在《三国志注》中,因为当时社会也还未把印章制造看成一门艺术,即使二人是当时著名印工,但他们仅仅作为普通的工匠身份被记载。中世纪时期,印章的制作仍旧是会篆的不会刻或会刻的不会篆,处于篆与刻分工状态。相传宋代的米芾可以自篆自刻,并且他对治印、用印之法也有自己的主张。现存的古籍中我们可以看到米芾用印的印蜕(图二、图三),不算是雅致,相比同时代的欧阳修、苏轼镌刻工细的程度,可以说米芾的印章粗糙很多。当时人们私印使用的印材主要是玉、水晶、牙、角,这类印材的质地坚硬,不易受刀,镌刻难度大。以上这些可以说明,米芾自己治印的事实,可信度很高。既然在宋代已经出现了文人自己治印的先例,为何没有普及开来,根源还是在印材的选择上。这时期的印材质地都很坚硬,不易镌刻。玉的莫氏硬度是6-6.5;水晶的莫氏硬度是7;牙和角的莫氏硬度是6-7;而人们可以手工雕刻的硬度是在莫氏4度以内。纵使文人想参与其中,但是苦于印材的限制。

元末的王冕开始用花乳石制印,这一发明,为印章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王冕最早开始使用花乳石治印,但王冕仅仅是个浙江诸暨九里山中以卖花为生的寒儒,未对当时印学造成影响。在王冕死后140年,文彭出生。文家声气广大,帮助了文彭在印学上成功。文彭开始也是使用牙章来治印,自己篆好印文,请匠人刻制。后来偶得花乳石发现此类石材硬度适中易受刀,自他开始推广使用,带动起文人们参与篆刻创作的热情,可以说自文彭开始“篆”与“刻”分离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关于文彭偶得花乳石,周亮工在《印人传》卷一《书文国博印章前》,有这样一段故事记载:“余闻国博在南监时(文彭官南京国子监博士),肩一小舆过西虹桥,见一蹇卫(蹇卫是驴的别称)驮两筐石,老髯复肩两筐随其后,与市肆互诟。公询之,曰:‘此家允我买石。石从江上来,蹇卫于负者须少力资,乃固不与,遂惊公。公睨视之曰:‘勿争,我与尔值,且倍力资。公遂得四筐石。解之,即今所谓灯光也。下者,亦近所称老坑是。谼中(汪道昆)为南司马,过公,见石累累,心喜之。先是公所为印,皆牙章,自落墨,而命金陵人李文甫(石英)镌之。……自得石后,乃不复作牙章。谼中乃索其石满百去,半以属公,半涣公落墨,而使何主臣(何震)镌之。于是冻石之名始见于世,艳传四方矣。盖蜜蜡(一种冻石名称)未出,金陵人类以冻石作花枝叶及小虫蟢,为妇人饰。即买石者亦充此等用,不知为印章也。”文中的花乳石是一个总称,根据石材的产地,主要是浙江的青田石和昌化石与福建的寿山石。所谓灯光,是今天人们说的灯光冻石、鱼脑冻石,这类石材的硬度在1-1.5莫氏度,非常适合篆刻使用。在篆刻中使用花乳石,堪称文彭的发明,这一发明使得明、清印学达到昌盛时期。

二、取法的变革

篆刻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门类,在文彭的带动下,印学领域开始了一系列变革:他引入花乳石作为印材,使文人们可以参与整个篆刻创作过程。其次文彭提倡篆刻应师法秦汉,以其为宗。文彭认为汉印文字风格浑厚,魏晋以后逐渐单薄,宋代以后的官印,为了在印文的写法中寻求美感,更是创作出了“九叠篆”(图四)。这种印文屈曲盘折,越来越缜密,虽名为九叠,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都是九叠,叠数是根据印文的布局而定,只是取其九为最大的数值命名。这一呆板程式化的印文一直沿用到明代。这类线质的纤弱不为文彭所喜好。文彭认为明代离唐宋未远,即不能把唐宋视为“古”,而只是将其视为“近”。篆刻艺术想求大发展必“印宗秦汉”方能成为正道。文彭以六书和文字学为理论支撑力矫时弊,他这种不效仿近人的创新精神,使以他为首的明代印风回归到雅正、雄秀之路,确定了他在印学史上的地位。同时文彭为了追求古色,传“三桥刻石章完,必置之于椟中,令童子尽日摇之,以待其剥落呈现显古色。”我们暂且不论这种方法是否得当,但是可以感受到文彭求古之心。在他的影响下,明代中后期的文人也多以这一印风为时尚纷纷效仿。在他之后承袭者众多,并且发展出诸多篆刻流派。有与文彭互称师友的何震开创“雪渔派”;有师从文彭并将何震印风中猛利一面发展至致的苏宣开创“泗水派”;有将文彭印风中和平一面发展至致的汪关开创“娄东派”等。

三、印款的创新

印款的雏形出现在隋代官印上,当时的官印有在印背上刻制铸造年月及朝代的习惯,世称“背款”(图五)。明代开始得力于印材的革新,在文人们参与篆刻的创作和高涨的创作热情下,边款的形式也是出现了多样化。文人们不满足仅出现在印背的印款,便出现了一面款、二面款、三面款、四面款甚至连印顶也一并刻上的五面款。刻制的内容也不似早期的年月、朝代款,增加了图画、诗词句等内容。文人们寄情于每一枚印章的小天地中,将它赋予更大的情怀。文彭作为明代篆刻的领军人物,他在印款上也做出了创新。文彭身为文徵明的长子,擅长书法、绘画、诗词。自幼受文氏家学的熏染,加之自身勤奋好学,在精研六书、深谙文字的学习中,积攒下深厚的文字学功底。少年时便打下良好的书法功底,这也为日后他在篆刻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文彭受到父亲影响,一方面主张复古,笃守儒家正道,要有气节;另一方面又反对偏激过火的举动。所以在他一生创作的大量作品中都难见“火气”而是多蕴藉平和。文彭对于印款的设计也是很有心得。他创造了“双刀法”刻制印款,他先将所刻内容写于石材上,然后再依墨下刀,每一笔均是双面落刀,依此法刻制的边款犹如刻碑,字的刀口清晰,极具美观性,视觉上呈现温文尔雅之态。文彭的篆刻作品虽然在当时名重一时,但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编辑过他的印谱,原作存世极少,又因为后来尊之者众多,所以传世的作品中赝品较多。今天我们能看到的传为文彭的作品应是后人模制而成。如在《小石山房名印传真》中收录文彭的作品数枚,并附有印款(图六),此作品虽然未必可信,但是估计其还原率应是很高的。篆刻发展到今日,我们在评析一件篆刻作品时,印面和印款已经放到同等地位,这就好比在欣赏一件绘画作品时,画面和落款同样重要一样。印款在这门新兴的艺术中的发展这一功绩我们应该为文彭记上一票。

作为明代印坛领军人物的文彭,在篆刻史上具有“继往开来之功”,他革新印材、变革取法并创新印款,正因为他的一系列变革,确立了他作为流派印鼻祖的地位。在他的带领下,明末清初的篆刻达到了鼎盛时期。

参考文献:

[1]黄敦.中国书法史·元明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劉江.中国印章艺术史[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3]刘正成.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清·张廷玉.明史·文苑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

[5]乔哓军.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6]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

[7]韩天衡.中国印学年表[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8]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

[9]陈抱成.明代人物轶事[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10]崔尔平.明清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刘丹(1983-),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硕士,研究方向:篆刻学。

猜你喜欢
石材篆刻创新
一种石材种沙湿贴工艺
石材展会“新格局”
厦门石材展跃居世界第二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