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号”来了!2017年6月26日11时5分,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线双向首发。“复兴号”犹如银色长龙在中华大地上疾驰穿梭,让全世界为之惊叹。“纯中国血统”的“复兴号”,承载着亿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唱响了辉煌中国的时代旋律,驶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复兴征途路漫漫,如今铿锵再启程。党的十九大顺应时代前进潮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精辟概括了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把握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准确标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前行的时代坐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厉害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中国强起来”“唱响新时代,生活更精彩”“新时代,加油”……人们纷纷在“朋友圈”为新时代点赞,寄托对美好新时代的祝福和期待。
古人云:“辨方位而正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不是凭空作出的,而是有着充分的历史、时代、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概括说来,这一判断基于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基于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基于我国面临新的国际环境。可以说,这一判断符合实际、顺应潮流,是发展进步、矛盾运动、历史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谋划未来发展、开拓光明前景的战略起点。党的十九大用“三个意味着”,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中国和世界相结合的维度,深刻阐明了这一判断深远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世界意义。
对中华民族来说,这是迎来实现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新时代。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民遭受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中华民族陷入了沉沉的黑暗之中。为了改变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艰辛探索、开拓创新,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个胜利,使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身处新时代,中华民族从未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傲立东方,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自信满满、豪情万丈。
对科学社会主义来说,这是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新时代。500年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大幕徐徐拉开,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壮阔史诗。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质疑“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20多年过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大旗未倒,反而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起的壮丽凯歌。
对整个世界来说,这是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智慧和方案的新时代。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曾宣称,欧美模式是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途径,除此之外别无他途。然而欧美模式并没有带来现代化的福音,反而使一些国家尝尽了照搬西方模式的苦果。相比之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不断彰显,开创了一条迥异于西方的走向现代化之路。事实雄辩证明,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不是唯一的,中国道路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2017年10月中旬,一部名为《中国:习近平时代》的电视纪录片,在海外许多国家火了。这部由英国子午线公司制作、美国探索频道出品的纪录片,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反映了5年来中国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该片一经播出,在海外引起广泛热议,激起了无数外国人对中国新时代的探究热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中国人关心,全世界也都在讨论。那么,新时代到底“新”在哪里?
续写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接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7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大踏步赶上世界潮流,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站在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谱写新的伟大篇章,已经成为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战略新安排。建设现代化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不懈追求。从世界发展史看,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大多都经历了300年左右的时间,而我国要用100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其变化之快、规模之广、难度之大超乎寻常。党的十九大在深刻把握现实条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作出了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战略安排。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进节律,也是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的动员令。
生活新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经过长期努力,中国人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同时,随着人民群众需求层次的不断升级,好日子又有了新向往。党的十九大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求,提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梦想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儿女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走好长征路,前赴后继、接力前行去奋斗。经过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梦想。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曙光可见、胜利在望,但前方的路也布满荆棘、沟深壑险,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形成齐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国际新地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世界的关系进入新阶段,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将顺应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趋势,不断开创新时代大国外交新格局,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繁荣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社会都充满各种矛盾,其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准确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找到破解难题、增强动力、拓展空间的金钥匙。
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我们党在每个发展时期,都会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准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比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主要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抗日戰争时期,主要是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正是抓住了各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党才制定了正确的革命路线,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八大作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了进一步提炼,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是基于这样的重大判断,我们党才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开创了今天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因时制宜,顺势而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发生了新变化。据此,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重大判断,强调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会作出这个判断呢?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实际决定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先看社会需求方面。今天,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要生活富裕还要有更高质量,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期盼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再看社会生产方面。经过改革开放40年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在世界上已经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现在,“落后的社会生产”确实不能概括今天中国的社会生产状况,更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今天的中国,繁华都市和落后乡村并存,东部发达和西部滞后同在,既有高铁、超级计算机、“中国天眼”望远镜、移动支付等领先世界,也有“靠天吃饭”、铁犁牛耕等落后生产方式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面对这些显著变化,再讲“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难以准确反映实际了。因此,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适应社会发展新的特点和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的需求和向往,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准确的逻辑前提。
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
现在,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一些人提出这样的疑惑:是不是我们已经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了?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需要在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上作一番深入分析。
万物皆变,变化之中蕴含着不变。要看到,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必须清醒认识这一点,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保持适当发展速度。目前,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还不高,只有美国的1/7左右,排在世界60多位。只有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很多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否则经济提质增效和民生改善就无从谈起。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筑牢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强大物质基础。
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走的是数量规模型道路,主要依靠大投入、高消耗拉动经济增长,长此以往不可持续,最终没有出路。只有建立在高质量高效益基础上的经济大厦,才是稳固和坚实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我国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奇迹,同时也产生了不平衡、不协调、不全面的问题。奏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华丽乐章,只有各个声部、各种乐器协调发声、错落有致,才能演奏出恢宏磅礴、美妙动听的时代交响曲。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补齐短板、缩小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发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世界社会主义饱经几个世纪的风起云涌、沧海桑田,在中华大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立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潮头,必将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书写出新的胜利篇章。
深度阅读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