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晓峰
【摘要】米勒是19世纪法国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自然主义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田园生活为主。米勒的作品很有意境,而且给人真实的感觉。对米勒代表作《拾穗者》的艺术语言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分析出他的绘画作品的特性。由于米勒出生于农民家庭,他更熟悉和喜欢田园生活。米勒的家庭成员都是基督教徒,他的作品中也传达出了宗教的静穆之感。这些特性,使得米勒的绘画拥有一种独特的意韵,他的作品中所传达出的真实之情也深入人心。
【關键词】米勒;《拾穗者》;意境;语言
【中图分类号】J231 【文献标识码】A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出生于法国芒什省格鲁什村,逝世于法国塞纳-马恩省巴比松村,享年60岁。①他传世的作品有80多幅,②每幅都体现了画家非常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画意。《拾穗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在艺术史中也是幅非常重要的画作。多层面去分析米勒的代表作品《拾穗者》,可以感触到米勒绘画所表达米勒《拾穗者》1857年布面油画83.8cm×111cm奥赛博物馆的真实之境。
一、作品《拾穗者》的艺术语言
(一)平稳的构图
米勒创作一幅作品往往要精心的构图。作品《拾穗者》中有一条横穿的地平线,画面的主体没有超过地平线的位置。地平线构图给人一种永恒感。这条线与三个农妇组合在一个画面中。弯腰拾穗的两名农妇构成了两个重叠的三角形,这两名农妇与略微起身的农妇构成了大的三角形。地平线上的麦堆也是三角形结构,位于画面的左上角,这样的排列保持了画面的左右平衡。三角形的稳定性更增加了这个构图的沉稳、永恒之感。
(二)深远的空间
一个辽阔的空间无疑会给作品更深远的意境。米勒曾说过:“无论多么小的风景画,必须要拥有无限扩大的暗示,并且必须将那水平线里的任何一个小角落,表现出那是整个广大视野里的一部分才是。”③《拾穗者》这幅作品带给观者的就有这种意境:秋收完毕,广阔的麦田里,三个妇女在低头捡拾收割后遗漏的麦穗。麦田尽头是许多麦堆和一排农舍,近处的人物和远处的场景结合得非常融洽和自然,三个农妇刻画得具体而生动,远处的场景显得虚而不失细节。近处的农妇与远处的场景拉开了距离,既有辽远的空间,又不失整体。这样的空间自然是赋予联想性的,同时也使作品更真实可信。
(三)明暗度
《拾穗者》中每个农妇的塑造都离不开这些明暗调子,这些人物造型准确生动,有立体感。这样的农作空间,明暗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就整幅画中出现的影子来对比,也可以看得出来一些巧妙的运用。在最前面的影子最重,然后越往后对比度越弱。这样使得空间明显地向远处纵深。他的明暗度安排有序。整幅画面中,三位农妇整体是最暗的,而中间那位农妇的明暗对比最大。这样的明暗反差,体现出了她们的主体地位,有主有次。这样的明暗度的采用,使得画面的构图进一步完善。
(四)色彩的运用
米勒经常使用三原色搭配画面。在《拾穗者》这幅画中,三个农妇分别戴着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帽子。她们身上蓝色和土黄色的衣服因为洗过多次而发白,在黄色的丰收后的麦田里非常和谐。三位农妇的色彩饱和度很高,色调沉稳,使得她们稳固地处于画面的前面部分,与后面的农作场景拉开了空间距离。每个个农妇的色彩运用都耐人寻味,画家似乎有意将中间的农妇作为画面的中心,在观众仔细看这幅杰作时,中间的农妇最引人注目,她头上的红色头巾是画面中最饱和的色彩,浅红色的袖套更加将她与另外两名农妇区别开了。最右边农妇因为位置靠前,颜色较最左边的农妇鲜亮一点。这样的处理使得画面避免了平均,加强了节奏感。《拾穗者》色调非常沉稳,这种色调符合米勒心中的农民劳作场景,更使得作品有一种质朴的真实。
二、米勒作品的题材和表达
(一)题材的选择
米勒热衷于表现农作场景,《拾穗者》描绘的是农村秋季收获后,三个农妇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是现实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作。画中绘有三个妇女在拾穗,这一情景常发生在土地所有者大规模收割麦穗之后,一些贫苦的农妇捡拾残留在田地里的麦穗。米勒善于将农作场景与圣经中的故事联系起来。拾穗这一场景在《圣经》中的路得这一人物身上出现。
农民题材在米勒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之前的时代其实并不常见。即使描绘了农民,也不是用赞美的笔法。米勒树立了虔诚崇高的农民形象,描绘了朴实安宁的农作场景,并将宗教的仪式感带入平凡的题材中。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了题材。初到巴黎时,他也画一些漂亮的裸女画。但由于他对艺术的初心和对土地的热爱,让他最终确定自己想要表达的题材,被人们称作“农民画家”。
(二)米勒作品中语言表达的共性
米勒很善于营造气氛,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表达了深远的意境。米勒的其他作品,比如《晚钟》《簸谷者》《牧羊女》等,都展现了米勒独特的风格,宗教气氛浓厚,也具有真实的意境。他的画作总是能带给观众以现场感,因为他营造的意境足够真实。他的宗教信仰也使得他的画作有着强烈的宗教情感。这种情感和田园场景融合得十分自然,甚至会让观众有所恍惚:平凡的田园在米勒看来竟然是这样美好而有意境的世界。
三、米勒作品的深远意境
(一)米勒作品中的真实
《拾穗者》描绘的是一个普通的农作场景,在画中看不到画家对农民的同情和怜悯,有的只是淡淡的悲伤和宗教意味。画家把农民的形象和土地都赋予了自己的理解,是他所理解的真实世界的模样。在这幅画作中,时间仿佛是停驻的,这样的场景仿佛永远都会存在。160年后的今天,观众再看这幅作品,依然会觉得它真实可信。他的作品题材看似平凡,但其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味,这种永恒的庄严令人动容。米勒心中有一个理想的世界,是源于现实生活而高于现实。
米勒的油画创作大多是先选定题材,然后画大量的速写,最后凭借记忆回到画室绘制油画。他留下的大量的速写手稿表明了他观察和积累的过程。这样画出的画更加符合米勒内心中的世界,因而更加真實感人。米勒的观察非常细致入微,正是由于这样敏锐的观察,才得以画出生动反映现实的优秀画作。
(二)米勒作品在美术史上的重要性
1848年革命时期,一批艺术家聚集在法国农村巴比松,形成了巴比松画派。米勒当时在巴比松居住,他用新鲜的眼光去画人物,而且是表现农民题材,这可谓是一个开创性的做法,有着重大意义。他作品中的真实、质朴之感深入人心。米勒的绘画对后世的艺术家也有借鉴作用,如19世纪末的艺术大师文森特·凡·高,曾多次临摹米勒的作品。因为他所表现的题材和库尔贝表现的现实生活一起,打破了当时只表现高贵的人物的现象,形成一场现实主义革命运动。
四、结语
米勒的《拾穗者》在世界美术史上是一幅十分重要的作品,它表现了平凡的劳动者的美。三个农妇的刻画超越了贫穷与艰辛的表象,使农民具有了纪念碑式的崇高形象,这样的农民形象在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笔者有幸在上海中华艺术宫《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展览上看到了这幅作品,从而感叹印刷品远无法传达原作的精妙绝伦,以及无法带给观者“可触性”的真实。好的艺术品可以通过一个已知的世界展现一个未知的、形而上的世界。《拾穗者》这幅作品跟米勒其他的作品有着相同的题材,他的一生都在描绘劳作的农民和田园。米勒的作品不多,但是幅幅都是精品。他重新塑造了农民的形象,使其具有庄严感,他本人的虔诚信仰也使作品具有神秘的宗教气息。米勒用画笔勾勒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真实、质朴。
注释:
①参见维基百科“米勒”.
②参见张待纳.环球美术家视点系列:米勒[M].
③参见何政广.米勒:爱与田园的画家[M].第206页.
参考文献:
[1]何政广.米勒:爱与田园的画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盛葳.历史的错位_J_F_米勒及其在中国的评论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2009.
[3]张待纳.环球美术家视点系列:米勒[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
[4]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