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白族的民间曲艺已经被中国的曲艺专家所认同,民间曲艺反映了一个民族发展的历程,和民间文学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瑰宝。因此,做好云南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就云南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析,依托大理古戏台的传播平台,提出了有效的传承发展策略,旨在为人们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云南白族;民间曲艺;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一、云南白族民间曲艺概况
云南民间曲艺是少数民族的曲艺,据相关研究统计,云南的曲艺种类有很多,在全国范围中曲艺的种类最多,已经有83种,其中56种为少数民族曲艺,也正因为如此,云南素有“曲艺富省”和“民族曲艺之乡”的称号[1]。白族是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人口众多。白族的古代先民创造了各种传说、神话和歌谣,《白族调》《摘果瑶》等都是白族广为流传的古歌,反映了白族先民的实际生活。大本曲是白族传统的民间曲艺,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民间曲艺,在云龙、大理、鹤庆等地区最为盛行。大本曲是在哪个具体年代产生的现无定论,人们一般认为最迟于唐宋时期发展流行起来的。
白族大本曲的曲目非常多,现搜集到的已经超过100本。从大本曲的内容来看,大本曲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从汉族的民间故事或者历史演变出来的,第二种是由白族自身的民间故事和历史改编而成的,《白族调》《摘果瑶》反映的分别为白族先民的农耕生活和采集生活。此外,《血汗衫》《百王的故事》《蟒蛇记》也是根据白族的民间故事和历史而创作的。第三种是根据宗教故事进行改编而形成的。在明清时代,白族大本曲的曲艺发展就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产生了三腔、十八调和九板,其中三腔分别为北腔、南腔和海东腔,十八调分别为螃蟹调、道情调、祭奠调、放羊调和麻花调等;九板分别为小哭边板、大哭边板、小哭板、大哭板、脆板、平板和阴阳板等。大本曲的腔调是以白语声调为基础产生的,声韵的调音一般是和乐句落音保持一致的。
二、云南白族民间曲艺传承发展的必要性
白族曲艺是一种说唱艺术,在曲艺类中,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白族的民间曲艺很多都是来源于各种民间的故事和实际生活,和民间的口头文学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白族民间曲艺发展的过程中,白族民间曲艺已经和民间文学产生了重要的相互作用,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存在,两者缺一不可。白族的曲艺和民间歌谣、民间故事之间联系紧密,很多白族的民间诗歌、文学、故事等都是采用曲艺的表演方式来进行表演的,人们已经很能将民间文学和民间曲艺区别开来。从严格意义上讲,白族民间曲艺和白族的民间文学之间是具有区别的,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都和民间曲艺有所不同,民间文学一般只需要将故事的发展描述清楚,但曲艺主要是以表演和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两者之间依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2]。曲艺的题材非常多种多样,而其中的一些题材就是从民间文学而来,是以民间文学的故事蓝本为题材来进行说唱和表演的,在利用的这些民间文学中,有一些是现代作家创作的,也有一些是从古代通过人们的口头传承下来的,种类非常多种多样,包括民间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以及一些新人新事等。白族的民间曲艺和民间文学、民间歌谣是相混的,因此,很多白族的民间曲艺不仅仅是一种曲艺曲目,同时也是白族的民间文学作品。云南白族的民间曲艺和白族民间文学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学是我国的重要瑰宝。因此,要想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文学,就一定要重视云南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
三、云南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发展策略
(一)挖掘和整理白族民间曲艺
要想使云南白族的民间曲艺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就一定要充分挖掘和整理白族的各种民间曲艺,积极组织力量深入到云南白族中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加强对白族民间曲艺挖掘和整理的资金投入。市、县文化部门可以建立专门的白族研究学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机构,组织一些懂白族文字、爱好民族文化的人士深入到白族地区进行调研,到白族的村寨对民间曲艺进行翻译和整理,可以录制视频,充分挖掘各种白族民间曲艺,并将其保存好,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加强对白族民间曲艺的保护。在充分挖掘和整理各种白族民间曲艺的过程中,一定涉及到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要想使白族民间曲艺的挖掘顺利进行,就一定要加强投资,尤其是应该加强商家投资和集体投资,这样才能有条件更好地为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和发展出力,积极投入到录像、录音中,并出版相关的书籍和民间抄本等。对于私人保存的白族民間曲艺,也应该按照国家的文物保护法来整理。
(二)充分依托大理古戏台演出平台
大理古戏台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独特,承载了千百年来白族人民生产、生活、礼仪、孝道和忠义等原生态传统文化变迁。大理古戏台的发展历史也是白族民间说唱曲艺的发展史。在古代,没有现代先进的传播媒介,大理古戏台不仅是每村标志性的建筑,更是集欢庆、娱乐、社交、祭祀、婚嫁等重要民俗活动为一体的重要节日载体。随着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建筑和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重要的一个旅游增长点。节庆期间,大理古戏台举行的白族说唱曲艺的演出已成为游客感兴趣的一个节目。充分依托大理古戏台演出平台,由本地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演出原汁原味的白族说唱曲艺传统节目,既丰富了当地白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又传承了白族传统文化,扩大了白族民间曲艺的影响,这也是一个白族民间曲艺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采用多样化的传承发展手段
加强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和发展,就一定要采用多样化的传承手段和发展措施。(1)鼓励其积极参与“以老带新”的各种演出活动,让白族的民间曲艺能够通过这些老艺人和老专家传承给下一代年轻人。可以对这些老艺人和老专家适当给予经费补助和优惠政策,激发其积极性。在当地可以举行一些民间曲艺的演唱会。在云南大理地区实际上已经举办过类似的演出活动,曾经举行的《白族大本子曲、吹吹腔激情演唱会》就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表演演员达200人,白族曲艺节目达到50个,表演者年龄大的已经有70多岁,年龄小的才几岁。这些民间曲艺的老艺人说,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还应该靠新一代的年轻人。通过举办各种演出活动,鼓励老艺人和老专家积极参与,这样就将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和发展落在这些表演者的肩上。(2)通过市场促进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和发展。一些商家非常看好各种民间曲艺的市场,对白族的民间曲艺进行投资拍摄,制作成光碟,通过这些光碟来传承白族的民间曲艺。光碟可以反复播放,人们也可以通过光碟来进行学习,将这些民间曲艺光碟作为先生来学习白族的民间曲艺。这种方式非常单纯,光碟制作的成本低廉,人们可以通过光碟进行免费的培训和学习。这样,商家获得了盈利,同时也将白族的民间曲艺传播了出去,对民间曲艺感兴趣的人也可以从中获得学习。
(四)促进白族民间曲艺出新
在新时期,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促进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和发展,还应该促进民间曲艺出新。白族民间曲艺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吹吹腔、本子曲、大本曲、讲古话等,这些都有传统的本子,唱腔和表演的套路都很独特。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民间曲艺面临的是现代的观念,现代观众的审美和欣赏口味变化很大。而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受到各种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的冲击,导致白族的民间文化的发展受到冲击。针对这种情况,要想在新时期拥有新的市场和观众,白族民间曲艺就一定要出新,在曲艺的选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要进行创新。从民间曲艺的选材上来看,应该从现代群众关注的热門话题入手来选择新的说唱题材[4]。但在出新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迎合观众来进行改编,还是要表现出白族民间曲艺的特色和特点,这样的民间曲艺传承和发展才有意义。民间曲艺的出新是要使其符合时代特点,因此,在改编过程中一定要慎重,是在传统民间曲艺上进行改编,而不是重新谱曲。
四、结语
云南白族民间曲艺和白族民间文学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民间曲艺是我国的瑰宝,因此一定要注重白族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在实际传承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加强重视,鼓励人们充分挖掘和整理白族民间曲艺,积极对现存的大理古戏台进行修复,在节庆期间充分利用古戏台传承白族民间说唱曲艺,采用多样化的传承发展手段,在旅游基地中表演民间曲艺,举办各种民间曲艺表演大会,同时还要促进白族民间曲艺出新。
参考文献:
[1]蒋云华,谢莉鸣.浅析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以大理地区白族舞蹈为例[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16(7):102-103.
[2]郭晓梅.走进白族大本曲[J].曲艺,2017,17(7):54-55.
[3]尹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传统戏曲传承与保护——云南白族传统乡戏“吹吹腔”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20(4):71-75.
[4]朱波.论民间文艺团体的文化价值——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J].参花,2017,14(5):111-112.
作者简介:杨秀玲(1980-),女,白族,云南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现从事专业民族艺术和艺术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