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琴
[摘 要] 基本会计等式是指用数学语言来对会计对象进行科学的表述和概括,这也是构建会计方法体系的重要基本理论,同时也是会计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基本会计等式命题的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会计的记录方法和载体以及会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首先对基本会计等式的概念进行阐述,接着对基本会计等式的总括性、平衡性和二等式并列性进行分析,最后对会计等式原理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进行具体的举例分析。
[关 键 词] 基本会计等式;概念和特征;会计实务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7-0136-02
任何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都会形成一定数量的资产。如果将每一项资产都一分为二来看,我们就不难发现,一方面,资产只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可能表现为机器设备或现金或银行存款等。另一方面,这些资产都是通过一定的渠道进入企业的,有的是投资者投入,有的则是银行借入等,但是资金必定会有具体的提供者,毕竟,一般人们是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即资产)让渡出去,这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被赋予了相应的权益要求,资产的提供者对资产拥有绝对的索偿权,而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本文主要对会计等式的概念和特征进行阐述和分析,并对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基本会计等式的概念
基本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它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作的概括表达,即反映各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它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任何事物都得遵循变动发展的规律,会计对象的变动发展也是持续变动和相对静止这两种状态的统一。这是客观存在的静态和动态两种平衡的关系,所以,这也就形成了两个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平衡等式,从两个方面并列反映了会计对象的全部内容。即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动态平衡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由此可见,基本会計等式是对复杂的持续变动的会计对象的内在变化规律和数量关系进行科学的表述和概括的,也是构建会计方法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所以这也是会计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基本会计等式的特征
(一)总括性特征
基本会计等式就是用数学语言对会计对象的两个侧面进行概括和描述,每个侧面都由特定的会计要素所构成,这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和会计科目分类的重要依据。会计对象两侧面的平衡关系一般只有在报告末期和特定的时间点上才能够体现出来,其主要的功能就是对会计信息进行设定、对控制数据进行综合汇总、对会计平衡进行试算、对会计财务进行综合梳理以及对会计报表进行填制等。它是对会计对象的所有内容进行整体的概括,平衡总体关系的,因此基本会计等式具有总括性特征。
基本会计等式的总括性还体现在它涵盖了所有的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将会计要素在等式的两侧按照规定进行定位,确立了所有会计要素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包括等式同侧的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侧的会计要素之间不同的内在联系以及变动的规律,是对会计对象在经济业务层全部内容的总体概括。
有的教材和会计文书会将认为动态会计等式就是“收入-费用=利润”,这样的说法不完全正确[1]。在产生收入的同时也会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当产生费用的同时也会引起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这些都是由会计要素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上述等式中没有明确地对收入会让费用产生时所引起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进行表述,只是单纯地对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表述,这只能够反映出这三者变动的一个侧面,而无法表明这三者在变动时对应方的经济变动规律。这个等式虽然是在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但是却不具备总括性特征,所以这也不是一个基本会计等式,只能称之为“利润等式”,这样才不会和上述基本会计等式的动态会计等式区分开来。
(二)平衡性特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会计对象主要存在经济关系以及表现形态这两个侧面,而表现形态主要反映的就是会计对象的可用货币计量以及物质形态的经济权利,指其在实际的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价值,这也进一步表明会计对象自然的属性[2]。经济关系主要指的就是投资人的权益以及债权人的权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生产的关系,而这也正是体现了企业的受托责任,表明了会计对象的社会属性。两者之间价值相等,并且相互依存。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来看,一切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而会计对象这两个侧面的对立统一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对企业来说,会计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以及资金。如果依据会计分期的假设来进行会计对象一个周期的考察,那其两个侧面的平衡状态为静止状态到变动的状态,最后又回归静止的状态。所以,会计对象中两侧面平衡关系也是直接包括动态和静态平衡这两种,进而也表明两种会计等式的存在,也就是动态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
会计对象中资金的所有活动都是经过各种的经济业务所完成的,其主要是通过所涉及的会计要素的变动来体现的[3]。而资金运动指的就是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抽象,其主要包括企业资金的退出和投入,资金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周转以及循环。所以,会计要素的增加或者减少的变动也就将企业资金运动直接具体化,而我们也是能够直接通过会计要素的变化规律来找寻资金运动的变化规律。
会计要素在会计对象两侧面中所处的位置主要就是根据其经济的性质以及内容来决定的,而这也正是揭示会计要素的变动规律以及其中内在的联系的关键所在,并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计等式的形式[4]。资产会计要素能直接反映出企业资产存在的状态,具体可以将其定位在表现形态这一侧。而所有者权益会计要素与负债会计要素也是分别反映了投资人的权益以及债权人的权益,具体可以将其定位在经济关系这一侧。而费用会计要素优势直接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产耗费反映出来了,这也是处于资产的转化形式,可以将其定位在表现形态这一侧。除此之外,收入会计要素能将企业收入直接反映出来,与费用会计要素性质相同,所以可以将这两者都定位在经济关系这一侧中。在资金运动不断的变动过程中,在会计对象两侧面中将会计要素定位之后,那会计要素所体现的变动量也就可以直接组合成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一动态会计等式。而这个等式也是完全将各个会计要素变动量中的规律以及其中的联系直接揭示出来,在这个等式的同一侧会存在一个增那另一个就会减,而异侧则存在同增同减,而这个等式的总量是指保持平衡。
三、在会计实务中对会计平衡原理的应用
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资金运动中的变动量平衡原理其实一直被广泛的运用。例如,在1963年出版的《会计原理》这本书中就进行了有关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以及会计核算形式的论述,并且还对《科目汇总表》这本书进行了推荐。这个表中对各个会计要素的发生进行了统一的编制,发生额的减方与增方的合计数相等,并且这也是编制最为基本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核算[5]。从理论上来讲,汇总表的发生额也就是会计要素的变动量,而发生额的减方与增方合计数的相等也就是表明了变动量的数值平衡。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很久之前的会计学家就已经在使用会计平衡原理了。除此之外,在会计核算中,编制会计凭证是其中工作量大并且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的最为基础性的工作。其主要是根据会计平衡原理进行设定的。还有就是在借贷记账法中,分段核算期末或者是报告期末时必须使用两种平衡来进行试算,也就是余额平衡试算以及发生额平衡试算。余额平衡试算主要就是根據会计账簿上的余额来进行试算,其主要就是将存量的平衡关系反映出来。而发生额平衡试算主要就是根据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来进行试算的。
总而言之,在会计实务资金运动中存在的两种平衡原理也是一直都在使用,仅因为理论工作方面的落后才没能够将其中存在的规律体现出来,而会计实务工作人员也只能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摸索以及总结当中存在的规律,以此来有效提升业务水平[6]。将动态与静态会计等式之中的区别以及联系充分展示出来,而这两个等式也直接反映出了会计对象中所有内容的观点,作用十分重大。
综上所述,基本会计等式就是用数学语言对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概括和阐述,基本会计等式符合事物变动动静结合的规律,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是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科目分类的重要理论依据。基本会计等式具有总括性、平衡性、二等式并列的特征,将其应用到会计实务中,可以有效地反映出资金的平衡关系,使会计计算变得更加的具有科学性,进而促进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韩淼.基本会计等式的概念和特征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34(11):142.
[2]张英辉.浅议企业会计实务中税收筹划的运用[J].中国外资,2013,24(21):246-247.
[3]周玉鸿.会计学入门教学的重点及方法[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1996,19(1):65-67.
[4]李美娣.资产概念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J].工业会计,1997,31(10):154-156.
[5]卢素凡.辅导老师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J].时代财会,2000,15(3):46.
[6]吴峥.会计基础与实务(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规划教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