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初级入门教学方法探讨

2018-05-14 08:59吴美仪
北方音乐 2018年5期

吴美仪

【摘要】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琵琶演奏技法和作品风格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喜爱并学习琵琶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每位学生在学习琵琶的过程中都會有各自的问题,尤其体现在琵琶初级教学的时候。因此,一套合理规范、严谨系统的教学方法和体系可有效帮助零基础学习快速掌握琵琶入门技巧。笔者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对琵琶初级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初级教学;识谱视奏;音乐美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学会基础乐理知识具备识谱能力

琵琶被誉为“民族乐器弹拨之王”,相对于其他民族弹拨乐器而言,琵琶在演奏技法上复杂多变,对于琵琶初级入门学习更有难度。对于零基础的琵琶入门学生,笔者在教授第一节课的时候首先是把基本乐理知识作为讲课重点内容之一。这里的基本乐理广义上是基本乐理常识;狭义上指的是琵琶记谱中各个标记知识。

广义上的音乐基本知识是学习任何乐器的前提,只有具备一定基本乐理知识才能去识谱和演奏。在基本乐理中,笔者从自然音阶的音程及和弦关系讲起,接着是节拍、基本节奏型。节奏和节拍是音乐的基础骨架,是每位音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重点,尤其是对于未接触过音乐零基础的学生,建议老师单独抽出两节课左右的时间帮助学生尽快熟知节奏的概念及把不同节奏型混合一起后进行打节奏型的训练。

狭义上琵琶演奏中一些技法标记的掌握也是琵琶初级入门的学习关键。比如,琵琶中每根琴弦标记、初级右手技法弹、挑、轮指等标记,左手按弦指序的标记等。在笔者看来,教师在教授初级琵琶入门学生的时候需要把与琵琶相关且反映在谱例中的乐理知识讲解一遍,让学生在概念上加深对琵琶的了解,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从理论上,使学生对音乐及琵琶学习由感性认识慢慢过渡到理性实践。

具备识谱视奏的能力。掌握基本乐理知识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识谱视奏能力做准备的,学生在看谱视奏的过程就脱离了很多音乐教学中都会出现的“模仿式”教学模式,因此,要培养学生懂谱、看谱、视奏会极大地调动练习者学习琵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并且学生在看谱时候能充分开发音乐思维和建立起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不再是不动脑筋的模仿老师动作,而是自动自发地去吸收学习音乐知识,在琵琶练习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使学生对琵琶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热爱。识谱视奏不应只是成熟演奏者必备的能力,也理应是琵琶初级入门者学习和掌握的重点之一。

二、琵琶基本功训练

所谓“千日琵琶百日筝”,琵琶作为民族乐器弹拨之王也不是浪得虚名。琵琶复杂多变的演奏技法使很多学习者头疼,因此,基本功训练是琵琶入门学习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课下的练习是关键,若再有老师正确规范、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学生则会更快掌握琵琶相关的基础训练。训练方法有:循序渐进左右手技法分开训练,笔者认为,在掌握了“弹”的演奏时的手型、力度、触弦感觉的时候再去学习“挑”。可用单“弹”连续做几个音乐片段的训练来加强手指触弦的敏锐感和爆发力;多在空弦上做练习先脱离左手按音辅助,巩固了右手后再慢慢上左手。初级琵琶左手训练中注意稳固手型,小关节站立按弦,熟练掌握音阶即可。从各演奏技法的针对性练习曲为突破口,注意调整正确的手型姿势,慢练、多练,容易弹错的地方单独抽出来反复练习。

三、音乐美感的培养

学习音乐是陶冶审美和情操的一个过程,这也是初学者学习音乐的目的。无论学习任何乐器,音乐美感的培养是老师教学目标之一。有关琵琶音乐美感的培养整理了以下几点建议:琵琶相关基本技法和识谱能力的掌握是建立音乐美感的基础和前提,琵琶初级教学中切忌“模仿式”教学,应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建立起识谱视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建议初学者在演奏的时候内心默唱,使手上演奏的音符跟着心理音乐旋律走,即“心手相通”。这样演奏的旋律会更加流畅连贯,节奏感会更好;学习新的乐曲的时候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乐曲相关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介绍并找到相关的视频去欣赏学习;时刻提醒学生注意乐谱中表情记号,如渐强、渐弱、由慢到快等,在演奏中尽量去贯彻好,使演奏出的乐曲此起彼伏饱含情感。如此一来,音乐更有层次,音色更动听,在演奏过程中乐感、美感都能得到加强且反作用去刺激学生身上潜在的音乐细胞,使音乐审美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以上总结了三种琵琶初级教学方法,每一个教学方法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对于琵琶初学者笔者,始终认为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培养演奏时思考的能力,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进入音乐世界的大门,明白其原理是什么,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接受“应试”教育或“模仿”式教学,从而偏离了学习琵琶这门乐器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