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2018-05-14 14:32江梦怡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农奴火种面纱

江梦怡

空旷的原野,茂密的森林,错落的房屋,清澈的河水……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农村,宛如一幅精美的风景画。

然而在这美丽的乡村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屠格涅夫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揭开了地主们“文明仁慈”的面纱。

地主巴甫雷奇,一个“风流倜傥,最有教养”的贵族。他一出现,村子里立刻笼上一种惊惶不安的气氛,孩子吓得往屋里跑,连母鸡也吓得往门里头钻。农民被他的管家欺压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向他请愿,他不但不听,反而怒气冲冲、大发雷霆。

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中,地主的冷酷无情可见一斑,令人不寒而栗。

再认识一下“可敬善良,赢得人普遍敬重”的地主赫瓦伦斯基。他瞧不起无钱无势的贵族,对他们决不肯平等相待,至于对那些地位卑微的人,更是不瞧一眼。他喜欢打牌,但只愿同身份低的人打,这样他可以随意呵斥,等到同省长或其他高官打牌时,他那态度便发生惊人的变化:满脸堆笑,整个人变得像蜜一样甜。

诙谐幽默的叙述中,其道貌岸然、趋炎附势的嘴脸跃然纸上。

还有自称“老实人”的地主斯捷古诺夫。邻居家的鸡无意中跑进他的花园,他不仅把鸡没收,还把赶鸡的小姑娘鞭打一顿。他对奴仆更是残酷无情,奴仆犯了一点小错,就招致无情的鞭挞。他对那些不够听话的庄稼人就更狠心了,把他们“送去当兵,把他们东一个西一个地拆散开来”。

隔着文字,隔着漫漫岁月,仍能感受到他的凶狠残暴,读来触目惊心。

透过温情的面纱,我发现:这些地主出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們虚伪、冷酷、残忍的本质是一样的。

《猎人笔记》是一部讨伐农奴制的檄文,它揭开了农奴制真实的面纱。正如当时进步舆论所说:《猎人笔记》是射向俄国社会生活的灾难——农奴制度的“一阵猛烈的炮火”,是“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读完《猎人笔记》的故事,我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望无际的俄罗斯平原上,狂风肆虐,雪花漫天,一株株白桦树在狂风中摇摆、挣扎……

那是农奴们无声的控诉。

那是农奴们无言的呐喊。

(指导老师:王明)

猜你喜欢
农奴火种面纱
来自奥林匹亚的火种
冬奥会火种灯采用哪些高科技手段
Mosuo on the move
口罩时尚
撩开“漂亮”证明的面纱
在深色的面纱下她绞着双手
鱼儿的火种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
头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