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轮指是琵琶右手指法中一非常重要的指法,也是琵琶演奏中很富有特色的一种表现手段。本文主要介绍轮指系统的分类、基本手型、触弦点及力度掌握,以《彝族舞曲》为例,从乐曲结构入手,逐段分析轮指技法的运用,分析内容包含段落中琵琶轮指种类的运用以及每种轮指技法所表现的音乐情感和内容。轮指技法在本曲中的大量运用为乐曲增添了丰富的音乐色彩。
【关键词】轮指;琵琶演奏;彝族舞曲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轮指是琵琶右手指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指法,也是琵琶演奏中很富有特色的一种表现手段,在琵琶演奏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既为指法系统的丰富作出了贡献,也为乐曲赋予了更加生动的表述。《彝族舞曲》是一首生活气息浓郁的极其抒情的乐曲,抒发了青年人健康而优美的情操,全曲大量运用了轮指,是一幅用音乐描述山野风情的画卷。
一、琵琶轮指系统的分类、触弦点及力度掌握
琵琶轮指的种类非常多,丰富了琵琶的指法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半轮和长轮。轮指时,右手触弦的深度,即指甲入弦的深浅度,称为“吃弦”,演奏时,应根据乐曲内容的需求控制好右手入弦的深浅,使得发音干净、明亮、集中,颗粒性强,犹如玉珠断裂后碰撞发出的声音。当音乐需表达结实、淳厚的效果时,触弦可稍稍偏深,常用来表现激烈雄浑的音乐情绪;当音乐需表达优美、清晰、流畅、的效果时,可触弦稍浅点,常用来表达优美、婉转的音乐情绪。在乐曲演奏中,随着音乐情感的强弱变化,右手触弦的角度、深度也要做处相应的改变。
二、轮指在《彝族舞曲》中的运用
(一)引子
乐曲的第一段是自由散板的引子。轮指运用的是五指轮,其演奏的难点是倚音的演奏,重点是颗粒性要突出。对于倚音的要求要做到随着轮指速度的加快,倚音要从独立清晰到与主音的逐步结合。这段不仅考验演奏者对半轮的控制,而且演奏时要有画面感。双弦演奏的部分要注意轮指的力度,不能过大或过小,右手的空弦要弱一点,左手弹奏倚音时情绪上要有对比起伏。
(二)主旋律部分
第二段是本首作品的主题旋律段落,也是本曲中最具歌唱性和旋律最柔美的一段,相较于演奏时技巧的精细,演奏时情绪的转换才是难点。这段乐曲的旋律可分为两段,即舒缓的和激情的。《烟盒舞》是舒缓情绪段落的重要参考,极具歌唱性的那段旋律就是改编自《烟盒舞》。演奏时要在双轮部分注重其音色的强弱、高低对比,音与音之间的连接要紧密,主旋律部分应更加欢快和激动。
(三)高潮过渡段
乐曲的第四段是整首乐曲的第一个高潮部分。本段用到了一种由王惠然先生在琵琶上首创的特殊技法,是乐曲中最为特别的地方,此技法为四指轮。庄永平的《琵琶手册》中讲到:“食、中、名、小指顺序弹出连续作轮谓四指轮,而单个的四指轮即为半轮。”平常大家所听到的四指轮一般指四指满轮或者长轮,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一致的用力方向,音响效果较五指轮更加和谐、紧凑。也正因如此,大指被解放出来,当低音区需要弹奏旋律或节奏型时,大指的运用使得音响效果更加均衡、圆润和饱满,与此同时,琵琶的表现力增强。本乐段中还有几次速度提升,其中,为了热烈气氛的烘托,在最后一次的速度提升演奏中,演奏手法从扫弦变为了拂轮(拂和轮相结合的一种轮,即大指拂后紧接着食指开始顺序左轮)。本段为四指轮后的另一演奏难点,不仅节奏强烈而且速度逐步提升,这对演奏者有着极高的要求。
(四)朦胧而柔美的主题再现段
乐曲末尾,即第八段与第九段,运用了主题再现的手法,使整个音乐回到了与引子所描绘部分一样的画面。在本段中, 作者大量运用了轮奏双弦技法,背景为一弦和二弦所演奏的长音轮,低音部分旋律由右手大指在四弦弹奏,引子部分的乐曲音调再次出现在了相把位。整段旋律既重现了引子部分的画面,也营造了一种朦胧而柔美的画面。
三、结语
《彝族舞曲》這首作品不仅继承了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也借鉴了很多外来的优秀手法,风格新颖且独特,无论从音乐作品内容还是旋律都极具艺术性,琵琶演奏技法的运用和音色的内涵使作品具有颇高的价值。轮指在此曲中的大量运用为乐曲增添了许多情感色彩,使整个乐曲听上去具有极强的叙事性。
参考文献
[1]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仇雨薇(1995—),女,汉族,山西祁县人,宁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