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塑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工艺美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陶艺是中华传统文化、审美品味的一个缩影,博大精深的中国元素、古典造型与纹样,均可以通过陶艺设计得以体现。探讨并总结中国文化符号,结合陶土本身的色泽、材质,寻求陶艺设计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最佳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力求让古老的陶艺文化绽放出全新的光彩。
[关 键 词]陶艺;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6-0114-03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无数陶瓷传世佳品。许多人将“陶瓷”看做是一个词语,事实上,陶器与瓷器是两种不同的工艺形式。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在历史上,是先有陶器,然后在陶器的基础上不断改良探索,才产生了瓷器。根据现有考古发现推测,陶器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000-公元前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一般认为,陶器伴随史前人类的定居生活而出现,所以与中华文明同步,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
数千年的陶艺史,留下的器物、文物数量十分庞大,陶器也早已成为大家司空见惯的日用品。所以,如何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巧妙创新,在陶艺设计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使之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艺术魅力,这就成为当代陶艺设计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陶艺植根于中华文化,就必然要善于利用中国文化,发展自身,与文化相辅相成。在陶艺设计中巧用、善用中国文化元素,是陶艺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术史——陶艺设计的灵感源泉
中国传统艺术设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中国传统手工艺——制陶,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古人千百年来总结沉积的艺术符号、创作灵感,是现代陶艺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陶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要想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必须从孕育它的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些都可以成为陶艺设计灵感的来源,需要设计师努力学习积淀,巧妙构思利用,这样才能使作品具有更深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更好地契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开拓更大的市场,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的统一。
(一)什么是陶艺设计
要使陶器具有更深的文化底蕴,就必须明确陶艺设计的范畴与要求。
陶瓷艺术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一个分支,要求设计师既要具备工业设计师的基本技能,同时又要有对陶瓷材料的基本属性有充分的了解。
陶瓷艺术设计的方向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日用陶瓷(茶具、餐具)设计、卫生洁具设计、建筑陶瓷设计、艺术陶瓷设计等。术业有专攻,本文讨论的主要是艺术陶器设计方面。在中国,陶器艺术历史悠久、工艺娴熟,作品讲求艺术性、装饰性、观赏性、认知度。
陶艺设计者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描绘以及对塑造艺术的运用,来体现自身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赋予客观世界以艺术化的呈现。优秀的陶艺设计,既具有丰富、饱满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又具备美观大方的造型、质感,可以说,陶瓷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蕴涵了具象、抽象、隐喻、象征等多种表达形式,并以泥土为表达媒介,挖掘和释放“泥与火”“陶与瓷”的个性色彩,搭载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创造出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独特美感。
陶土呈现深褐色或暗红色,色彩凝重古朴,质地粗中有细。陶艺设计者可以根据陶土这样的材料性质,进行巧妙的构思设计,表达特定的主题。陶器的质地、颜色,与古代青铜器具有很高的相似度,所以可以巧妙利用这一特征,创作陶艺仿古器具。拙作《古典装饰羊器皿罐》便是对这一思想的尝试运用,用褐色陶土模拟青铜色泽,配以釉色,视觉效果良好。
(二)什么是“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符号形象,二是思想呈现。
1.符号形象
符号是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的、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或标记。符号学认为,社会生活中的仪式、游戏、文学、艺术、神话等,构成要素都是符号。
中国文化符号,是指被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凝结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符号和形象,具体包括:历史和人文景观、文物、书法、篆刻、民间非遗艺术、传统纹样装饰物、民族乐器、兵器、传统生活用具、文房用品等。这些符号或形象,通过设计都可以呈现在陶艺之中,成为设计灵感的体现。
2.思想呈现
古老深邃的中国哲学思想,也会体现在陶艺设计之中,成为作品的灵魂所在。影响艺术设计的传统哲学思想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意境”的概念。“意”是寄情,“境”由心造,陶艺作品的“意境”,指的是作者通过感悟自然变化、物质生活,在创作设计中融入自己的心境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人文主义的内涵,饱含生活的温度,耐人寻味,又真实可感。
“意境”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感情追求,而对意境的运用,可以使陶瓷艺术超凡脱俗,形象得以升华,成为心灵和情感的产物。一位优秀的陶艺创作者,必然能够把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转换成设计语言,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寓情于手中的器物之中,拓展灵感空间,通过作品表现个人情感体验、价值追求。
二、红色文化——新时代的“中国元素”
上文所提到的“中国元素”,都在传统文化的范畴之中,中国元素并不等同于传统,其实,广义的中国文化元素还包含另一大领域——红色文化,而对红色文化符号的运用,不仅可以使陶塑具有美的视觉体验,而且可以上升到精神高度,成为时代主题、历史使命的承载与流露。
红色文化在世界观、价值观、认识结构、知识水平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红色经典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出人们的视野,也没有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而过时,红色经典文化以经典的方式探讨、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展示出旗帜鲜明的时代精神、中华风貌,同时又具有“超越而开放的人类文化品格”,已经渗透到了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深层,揭示了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历程,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强大力量。经過漫长的时间沉淀,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之瑰宝,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一)红色文化的代表形象
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与社会建设成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寄托。红色文化元素主要包括:领袖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肖像、革命战斗场景、建国后各行各业建设成就,以及以红色诗词、歌曲为主题的艺术化设计等。
在陶艺设计中融入红色文化符号,既可以打破创意瓶颈,又可以为作品带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竞争力,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与认同。例如,笔者所作《无限风光在险峰》,塑造了毛泽东主席坐在山岩之上,眺望远方的场景,同时借用毛主席诗词名句,作为陶塑名称,表里如一,生动再现了一代伟人敢于攀登险峰、勇于挑战困难的革命斗争主义精神,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符合时代审美。
(二)在陶艺设计中慎用、巧用红色文化
目前,对于“红色元素”在陶瓷产品设计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还不够成熟,亟待进一步研究尝试。具体来说,以红色元素为主题的陶瓷设计产品数量比较少,而且形式单一,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也不够深,大多限于设计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包装,缺少创意,对文化底蕴的挖掘也远远不够。
因此,对于红色元素,我们既要巧用,又有善用。
一方面,要深入发掘探索,通过书籍、图片资料或实地考察,了解红色文化,进而转化为创作的灵感,通过对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呈现在陶塑之中。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中凝聚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昂扬向上的建设热情,是正能量的体现,对红色元素的运用,要心怀敬畏之情,切忌哗众取宠,也不能在想法不成熟、不完善的情况下,草率使用。
三、陶艺设计师的文化使命
在陶艺设计中运用中国元素,是一种文化担当。中华文化历时五千年,灿烂辉煌,作为陶瓷设计者,既要秉承陶瓷传统制作工艺,充分运用民间艺术符号和传统艺术手法,深入发掘中国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又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现代陶艺设计界,构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中国陶艺体系。将古典与现代巧妙融合,在传承中创新,才可不辱使命,将悠久的陶瓷艺术传向未来。
(一)传承
制陶是一門艺术,历经了千万年岁月的洗礼,沉淀着一代代制陶者的灵魂。身为制陶者,首先要担负起传承的使命。陶艺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一门艺术,而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手艺,在如今的工业化社会,制陶工艺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机械化生产,但是,机器只可以生产日用陶器,陶瓷艺术永远不会被机器取代,艺术强调感性的力量,而机械无法“复制”艺术家所倾注的感情,这份陶土之情需要一代代匠人心口相传,陶瓷艺术的魅力才会越来越多地呈现。
作为传承者,陶艺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积极学习历史、文化、美学相关知识,并运用于日常的工作设计中,为古老的陶器增添更多的艺术品味、文化意蕴、时代气息。同时,还有注重对下一代制陶人的发现和培养,通过师徒传授、集中培训等形式,继往开来,培育更多的陶艺人才。
(二)创新
创新是陶瓷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锐意进取,积极创新,才能让陶艺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蓬勃发展。
结合多年从业经验,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制陶者需要做到两方面的创新:
一方面,要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从传统的制器手艺中走出来,积极探索新的表达形式、设计理念,既要熟练运用传统元素,又要结合现代审美标准。传承不意味着守旧,只有紧随时代步伐,才能找到陶艺设计的新出路。
另一方面,必须注重保护作品的知识产权。在传统工艺领域,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手工艺者既不会保护自身作品的知识产权,也对他人的知识产权缺乏尊重,模仿剽窃行为时有发生,创新性产品得不到保护,会直接影响工艺师创作、创新的积极性,阻碍陶艺的长久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兼顾技艺水平与审美品味、传承经典,创新发展,并为制陶者提供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才能使古老的陶瓷艺术绽放出亮丽的文化之光,成为真正的中华骄傲。
参考文献:
[1]刘丽坤 , 穆枫 , 梁姗.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J].大舞台, 2011(11):142-143.
[2]李媛媛.关于陶艺设计的时代性[J].上海工艺美术,2003(3):71-72 .
[3]黄春平.陶艺设计[M].兵器工业出版社,2012.
[4]涂彦珣 , 余雅洁.创意文化视野下红色经典陶瓷产品设计可行性概述[J].美与时代,2015(12):110-112.
作者简介:谭长干,男,1959年11月出生于全国五大陶都之一釉下彩发源地湖南长沙铜官镇,1982年毕业于湖南省醴陵陶瓷学校美术专业,1983年湖南省铜官陶瓷总公司美术陶厂工作,1997年赴沿海广东深圳从事雕塑造型艺术,2011年回铜官在全国陶艺大师雍起林陶艺园由名家指点创作红色雕塑,是红色雕塑家雍起林大师的传承人之一。现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长沙市非特质文化遗产协会会员、湖南省陶瓷工艺大师、湖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
代表作品毛泽东座像《无限风光在险峰》荣获第七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银奖,陶艺古代纹样图案装饰动物器皿象荣获2014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陶艺啸天象组合荣获2014年“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铜奖;陶艺古典纹样装饰羊器皿罐荣获2015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陶塑骏马头在第50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2015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铜奖;在第三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暨第五届湖南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陶塑《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古典装饰羊器皿罐》分别荣获铜奖;雕塑《福猴添宝》、陶板《浮雕纪念钞》分别荣获2016年中国收藏产业“凤羽奖”铜质奖;陶塑《骆驼》先后荣获第七届湖南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铜奖、2016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中国十大名窑金奖;陶塑《温情》获2016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中国十大名窑金奖,陶塑《国画大师齐白石》、陶板浮雕壁画《追随》分别荣获2016年第六届“大地奖”金、铜奖。
论文集:《从广义的陶瓷中看现代陶艺》在《陶瓷科学与艺术》陶瓷产业复兴和陶瓷技艺创新论坛荣获三等奖并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