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8-05-14 11:32潘晨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产业结构

潘晨

摘 要 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专业分工的产物,也是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分析指出当前漯河市农业发展中存在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从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改善。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河南省漯河市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9.023

农业产业化是集生产、经营、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生产经营方式。目前学术界对农业产业化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角度不同,对定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概括的来说,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主体,通过中介组织联结农户与市场,具有一定规模化的组织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沐浴着改革的春风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市场格局[1]。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农业发展道路模式一直不断探索,在遵循农业生产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创造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农业发展道路。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2]。

1 漯河市农业生产结构现状

2010年漯河市国内生产总值为680.49亿元,2016年增加到1 081.93亿元,年均增速7.8%。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加4.5%,第二产业年均增加5.5%,第三产业年均增加16.35%。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来,农业增加比重在GDP生产总值增加比例中较低,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做出的贡献最大。

2010—2015年漯河市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总体上在增加,尤其是2014—2015年增加了0.272万公顷。到2015年漯河市粮食种植面积有27.031万公顷,总产182.6万吨,建成7.607万公顷高标准良田。培育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4家,数量居河南省第二。漯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 844家,家庭农场627家,土地规模33.333 hm2以上的农户有197家。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193万公顷。土地流转服务站建立43个,实现县乡全覆盖。乡镇信息服务站建立49个,其中1个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站和7个农业物联网试点,26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初步形成了科研、示范、推广、培训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截止到2014年,漯河市肉产量在逐年增加,随后两年产量有所减少。漯河市2015年生猪出栏359.4万头;家禽出栏3 671.41万只;肉牛出栏9.18万头;肉羊出栏25.17万只;奶牛存栏3.52万头;肉类总产量32.1万吨;禽蛋总产量13.59万吨;奶类总产量13.38万吨。漯河市畜牧业总产值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占漯河市GDP的9.67%。截止到2015年底,漯河市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达200多家,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5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0家、市级38家。

2010—2016年漯河市蔬菜种植面积呈现稳定趋势,蔬菜产量在2015年以前小幅稳定增长,但2016年产量有所下滑。到2015年底,漯河市蔬菜面积达到6.673万公顷,总产量达到225.6万吨,实现总产值39.4亿元。温棚面积达到3 265.333 hm2,13.333 hm2以上的蔬菜园增加到45个,33.333 hm2以上的蔬菜园区增加到16个,66.667 hm2以上的蔬菜园区达到6个,生态都市蔬菜园区扩大面积66.667 hm2,城供蔬菜基地面积达到977.333 hm2,人均蔬菜占有量868 kg。其中,8个蔬菜园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区,申请认证绿色蔬菜产品品种有28个。

2 漯河市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漯河市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较高,并且农、林、牧、渔也没有均衡发展。在种植业内部农产品种植比例中,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较其他农产品播种面积来说比重过大,超過80%,辣椒、芝麻、大豆、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相对较低,无法形成规模优势。畜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虽然超过一半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畜牧业饲养结构也不尽合理,牛、羊等禽类产业发展缓慢,而生猪饲养产业规模发展较快,这一现状导致了漯河市畜牧业的不均衡发展[3]。由于漯河市土地面积有限,大规模的小麦、玉米的种植也限制了林业的发展。

2.2 产品结构不平衡

不合理的农产品结构使得漯河市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国内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主要因为现在的农产品市场中低档产品多于优质产品、大路产品多于专用产品、初加工产品多于精加工产品。尤其是在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方面缺少竞争力,影响较弱。

2.3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漯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处于偏低水平,企业虽然多,但是发展不均衡。双汇集团一枝独秀,后续力量不足,带动力不强。龙头企业大多是松散的合同关系,利益联结机制不强,约束力不够,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一家人”的协调机制。

2.4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

虽然近年来漯河市农业信息服务站、农业推广服务网点不断设立乃至覆盖漯河市各个乡镇。但是当前的服务体系还无法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基层农业推广服务网络不健全。当前基层农技推广网点工作人员年龄大都偏大、知识库存陈旧,无法承担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的工作。与此同时,基层网点还面临着经费不足、机制不健全、留不住人才的窘境。2)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漯河市目前主要的金融机构是农商行和中原银行,但是由于这种那种原因,金融机构对农民的帮助非常有限,贷款手续繁杂、门槛高,一般农户很难从银行得到生产所需资金。3)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农产品的产品质量检测服务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 漯河市农业产业化问题成因分析

3.1 管理体制不协调

漯河市农业管理部门机构多而分散、行政管理模糊、资源配置散乱、职责分配混乱,面对这种状况,各部门之间不能有效合作,更不能有效地服務于农业工作。由于机构工作的相对独立,使得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割裂开来,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2 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国家财政扶持力度有限,通常还需要当地政府的补助。漯河市地方财政能力有限,尤其是县区财政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完全无力对农业生产进行大规模投入。另外,社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农业生产“靠天吃饭”这一特殊性,加上养殖业不定期地发生瘟疫等,使得农业生产的不可控风险较大,因此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

3.3 科技力量薄弱

科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还不明显。漯河市作为一个年轻的市,科技研究水平不足,科研院校少,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不能及时引进,制约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此外,科技人才的短缺也影响着农业进步。留守家中的多是老人或小孩,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而一些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都不大愿意回到农村工作。

3.4 市场机制不完善

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波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例如生猪价格波动幅度一直很大,当猪肉价格过低时,很多饲养农户损失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等有关机构没有对市场上的农产品的生产量、供给量、消费量和产品价格进行专门的、充分的统计和分析,农民在没有有效信息的情况下只能盲目生产,对农产品的成本、风险、收益都无法进行准确预测,其结果往往导致市场上农产品供给和需求不相匹配。

4 漯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4.1 加强农业结构调整

积极响应国家农业政策,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措施的落实,农业结构性调整要密切围绕市场变化,保障农民收入的增加。调整农业结构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农业结构涉及很多方面,调整工作必须要以农民利益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创造利益的最大化[4]。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通过规划引导、优化布局、扩大规模,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4.2 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坚持质量兴农,深入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面对漯河市当前的农业发展情况,漯河市的农业重点应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同时兼顾到林业和渔业。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质量是粮食生产的首要工作。作为一个年轻的以食品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漯河市食品产业的总产值占漯河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因此,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对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4.3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就是发展农业产业化。政策护航、规划带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结合企业规模和市场需求来布局龙头企业,实行政策倾斜、财政倾斜、人才倾斜、资源倾斜,全方面给予支持。2)发挥农业信息服务站作用,尤其是在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农资购销、农业贷款等方面要做好帮扶作用,为农户生产种植解决后顾之忧。3)建立健全农户与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机联合体。

4.4 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作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漯河市必须要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中心职能,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乡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高素质职业农民,最终建成全面覆盖城乡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另外,要进一步规范农产品质量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监测标准,提高农民对农产品的安全意识,生产出健康、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同时,进一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外,积极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开展项目研究,推动工农产业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 郭胜利.漯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

[2] 张远宾.漯河市食品产业的结构及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 李铜山.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J].中州学刊,2017(12):1-6.

[4] 唐巧.中国共产党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1978—2016)[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7.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