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恩施富硒生物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2018-05-14 11:32南占东赵静李晓婷董庆亮刘超陈国辉杨爱明黄毅华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恩施生物发展

南占东 赵静 李晓婷 董庆亮 刘超 陈国辉 杨爱明 黄毅华

摘 要 随着硒资源技术和产品开发的不断深入,富硒生物产业成为湖北省恩施州的主导产业集群之一。通过SWOT分析方法研究了恩施富硒生物产业,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富硒生物产业;SWOT分析;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中图分类号:TS21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9.022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地处湖北省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位于东经108°23′~110°38′,北纬29°07′~31°24′。恩施州东接湖北省宜昌市,南毗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东北端连神农架林区。恩施州下辖二市六县,人口402万人,有国土总面积2.4 km2,占湖北省总面积的13%,森林覆盖达67%。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和山地立体气候构成了恩施气候的多样性,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境内年均气温16.2 ℃,年平均降水量1 600 mm,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这为恩施发展富硒生物产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科学补硒科普、科技创新、市场培育、政策法规、资金及人才引进等方面基础薄弱,富硒生物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长期以来尚未形成显著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恩施立足于资源优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富硒生物产业集成开发,使之成为该地区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逐步发展为恩施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本研究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恩施富硒生物产业发展进行多维度分析,如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以期为立足区域特色、发挥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提供经济技术支持。

1 恩施富硒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恩施拥有丰富的富硒矿床资源和富硒土壤资源,具有发展富硒产业的资源潜力。近年来,恩施开发利用富硒资源形成了以富硒农业、富硒食品为代表的富硒生物产业发展新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势头。恩施富硒生物企业充分利用硒资源开发了富硒粮油、富硒茶叶饮品、富硒蔬菜水果、富硒药材、富硒肉蛋、富硒烟叶、富硒天然产物等100多个品种系列。2015年恩施硒产业总产值超330亿元,其中恩施硒农业总产值达到185.14亿元,比去年增长16.5%,2016年达到382亿元;恩施从事硒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企业达187家,其中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达17家,经过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认定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40家[1-2]。在恩施现有硒品牌中,获“湖北省名牌产品”38件、湖北省著名商标42件、中国驰名商标4件,出现了“恩施玉露”“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利川山药”“大山鼎蔬菜”等38个公众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更是多达上百个。目前,恩施富硒农业开发规模已发展到粮油播种面积43.33万公顷、高山蔬菜13.73万公顷、药材8.67万公顷、水果7.2万公顷、烟叶16.67万公顷、茶叶9.33万公顷、生猪500万头以上、家禽1 174万只、水产7 555 t。恩施富硒生物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已形成恩施特色产业集群中的重要板块。

2 恩施富硒生物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S—优势

恩施硒资源丰富且得天独厚。现已初步探明含硒岩石储量50多亿吨,表层硒适中土壤分布面积2.3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95%以上,各类动植物种生物有机硒含量是其他富硒地区的数十倍以上。2011年9月,因拥有“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和“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两大世界级资源,恩施被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学术委员会(TEMA14)授予“世界硒都”称号[3-4]。无论是硒矿床储量、富硒土壤面积还是发展规模、国内外影响力方面,恩施均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恩施富硒农业发展初具规模,品质优良。近年来,恩施已逐步形成了以茶叶、畜牧、林果、中药材、特色蔬菜、烟叶为主的六大富硒特色农业和富硒绿色食品集群,已建成基地20万公顷,其出产的富硒茶、富硒鸡蛋、富硒白柚、富硒西兰花、富硒堇叶碎米荠、富硒绞股蓝等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和消费者的喜爱。

恩施区位优势凸显,厚积薄发。除了“世界硒都”称号外,恩施还有“华中药库”“鄂西林海”“烟草王国”“土苗风情园”“天然氧吧”等美誉,再加上山清水秀、文化浓郁特色的旅游,以及恩施许家坪机场、高铁站、318及209國道等便利交通,使得恩施发展富硒生物产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凸显,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2 W—劣势

恩施富硒生物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链纵深开发深度不够,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小。目前,恩施从事富硒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企业或农业专业合作社逾上千家,但是大多数呈现出重复建设、劳动密集、恶性市场竞争等特点,且以初级农产品为主,精深加工成高附加值食品品类的较少,各单位间产业链开发关联度小,产品和品牌同质化严重。

恩施富硒生物产业科技投入不够,人才缺乏,技术水平差距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5]。由于我国富硒生物产业起步较晚,从事富硒食品和富硒农业科技开发的人才严重缺乏,且对该产业认识不足,研发投入较少,富硒农业种养殖技术、富硒食品深加工技术以及产品技术成果较少,还存在较多的共性关键技术和难题需要解决。

缺乏资金和龙头聚集带动作用,产业发展配套功能不完善。随着人们对科学补硒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富硒产品市场的日益增长,许多投资者和从业者不断涌入恩施,一时间科学补硒科普活动铺天盖地、富硒产品琳琅满目、龙头企业逐渐壮大。但是,纵观恩施富硒生物产业企业,大多数为本土企业,自有资金和资产规模有限,金融信贷额度和力度较小,很多都走进“短贷长用、关联担保甚至民间借贷”的怪圈,出现了以湖北长友农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由于扩张过快、资金链断裂而濒临破产的严重后果。同时,由于各企业低位重复、单打独斗、盲目扩张等,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后继乏力,虽也出现了中国硒谷富硒产业联盟企业抱团发展的势头,但实际操作依然困难重重。近年来,恩施建设了特色产业园区,但在研发、加工、仓储、物流、配送、市场等功能区配套依然分散、缺失和不足,满足不了持续增长的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虽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但在规模上与中粮、双汇等企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产业带动作用有限。

2.3 O—机会

近年来,政府的日益重视和富硒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为恩施富硒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2015年9月22日,《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正式发布并提出将湖北省富硒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和产业优势,到2020年将富硒产业打造成产值过千亿元的富民产业。2016年9月7日,《恩施州硒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并提出到2020年富硒产值达到700亿元。2017年9月27日,《恩施硒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发布并提出大力发展恩施富硒生物产业。在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DBS42/002-2014)的基础上,恩施还将与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就富硒食品国家标准、产业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集力攻关。同时将产业发展基金推进实质性操作阶段,为恩施富硒生物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硒元素自1817年被发现迄今已有201年。大量的科学家研究证实: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癌、保护心脏、抗肝坏死、防止近视和白内障、解毒、提高免疫力、延缓晒老和增强生殖功能等多种生物学作用[6]。因此,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生命之火”“心脏守护神”“抗癌之王”和“长寿元素”[7-9]。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低硒或缺硒水平,缺硒人群近9亿人之多。据调查,我国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中,硒的成年人日摄入量在20~40 μg,离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推荐值50~250 μg相差甚远。科学补硒成为世界各国和我国提高人们身体健康的通常做法。随着人们对科学补硒认知的不断深入和对身体健康的日益重视,富硒食品的市场开发前景将越来越广阔。若我国人人每天补硒100 μg,富硒食品产值将达到万亿元以上。

2.4 T—挑战

富硒生物产业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科学补硒与健康的关系日益明确和不可限量的市场价值递增,国内外掀起了研究开发的热潮,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科技门槛日益提高,产品品牌、市场开发、发展规模、资本角逐等核心要素的博弈。

除了恩施之外,其他土壤富硒地区如陕西安康、湖南桃源、江西宜春、重庆江津、山东博山、江苏如皋、广西永福等,围绕富硒生物产业也进行了大力扶持和集力开发。而北京、江西丰城、湖北武汉、江苏南京等土壤非富硒地区通过人为方式(如施硒肥或硒培养基等技术)进行富硒生物产业开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由于我国富硒生物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在富硒食品标准、产品技术、政策法规等方面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富硒食品国家标准缺失,导致富硒食品技术门槛较低。目前,虽然恩施制订了富有机硒食品标准,其他地区也制订了相关地方标准,国家层面仅有富硒稻谷和富硒茶的行业标准,但各地标准仅为参考,标准使用比较混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富硒农业粗放发展、富硒食品市场恶性竞争甚至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等,再加上富硒食品企业在发展战略、产品技术、品牌打造、市场模式、资本架构等方面无成功经验借鉴等,给富硒生物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了挑战。

3 基于SWOT分析的恩施富硒生物产业发展战略

经上述研究分析可知,恩施富硒生物产业发展优势、劣势并存,机遇和挑战共有,通过采取实际可行的策略和措施,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利用机遇扭转劣势,资源整合规模发展,创新路径做大做强。结合SWOT战略分析为恩施富硒生物产业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3.1 SO战略

政府应继续重视产业政策导向,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贫困区位政策和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切实推进产业发展基金落到实处,积极扶持和培育富硒生物产业龙头企业从战略定位、资本架构、科技开发、市场推广和规模化发展等方面做大做强,真正实现“硒品产业化,产业金融化”,辐射带动恩施地区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和脱贫摘帽。

3.2 ST战略

立足富硒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切合市场的需求和客户的需要,不断推进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开发,加大对富硒聚集机理、富硒营养生化机理、富硒食品质量标准、精深加工及安全控制等技术研发的投入,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成果,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同时,加强科学补硒知识文化普及,提高产品和品牌的客户粘贴力、市场影响力,使得恩施富硒食品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3.3 WO战略

在政府大力帮扶和支持下,龙头企业需自我造血和输血,引进和培养人才,实施资本战略、产业战略、品牌战略、科技战略、市场战略等,更要抱团发展、强强联合或者吸引外部投资者,形成产业功能配套发展环境,弥补和消除劣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机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和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

3.4 WT战略

政府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区域企业及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提高恩施富硒生物产业发展集约化程度,实现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市场、资本等产业链条开发一体化。政府大力帮扶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发挥其帶动作用,促进产销衔接、增产增效。龙头企业通过规模化发展实现做大做强,在品牌、技术、市场等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抢占国内国际市场,屹立于我国乃至世界富硒食品行业前列。

4 展望

硒与人体健康密不可分,其在营养学和医学上的研究方兴未艾,与硒相关的健康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与其相应的富硒生物产业开发势必如火如荼、蒸蒸日上。

恩施拥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硒资源优势,其富硒生物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未来需要在产业布局、配套实施、龙头领军、资本输入、人才引进、技术高精尖等方面引以重视和解决。可以预见,在政府、龙头企业及内联外引的共同努力下,恩施富硒生物产业发展瓶颈势必得到突破,迎来长足发展、繁荣兴旺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程水源,张祖清,陈普亮,等.恩施州硒产业发展的成效、问题、机遇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6):3009-3013.

[2] 程水源.硒与恩施科普丛书:硒与产业[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9):48-62.

[3] 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恩施州硒产业发展白皮书(2015)[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 朱云芬,李卫东,向极钎,等.恩施州硒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3):5894-5897.

[5] 张玉仙.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J].农业装备技术,2005,31(5):6-7.

[6] 卢建新,张仲欣,任丽影.富硒食品加工现状与发展分析[J].农产品加工,2014(11):45-47.

[7] 朱发厅,薛华,徐然,等.硒产业标准化体系探析[J].中国标准化,2017(14):30-34.

[8] 郭汉玖,何银生,卢超,等.从硒视角探讨华中药用植物园升级建设[J].中国标准化,2017,24(11):1-4.

[9] 秦俊法.中国硒研究历史回顾(下)[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4,21(12):36-51.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恩施生物发展
盛夏的离别
第12话 完美生物
飞檐走壁
生物趣多多
恩施富硒土豆丰收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家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