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宝凤 刘芳 吴三林
摘 要 试验选择海拔390 m(常规栽培)和1 150 m(高山延迟栽培)的巨峰、巨玫瑰葡萄为研究对象,进行总糖、总酸、总酚等理化指标测定,并结合GM-MS对果实挥发性风味主要物质角鲨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高山延迟栽培对葡萄风味物质具有明显提高的作用。延迟栽培可提高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总酚的含量、糖酸比及果实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降低葡萄果实中总酸的含量。
关键词 葡萄;高海拔;延迟栽培;果实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9.017
葡萄为葡萄科(Vitaceae Lindl.)葡萄属(Vitis L.)多年生落葉木质藤本植物,生活于暖温带及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长、产量最大的果树种类之一。食用葡萄可缓解低血糖、预防血栓、抗衰老、健脾胃、缓解疲劳,葡萄汁被科学家誉为“植物奶”。此外,葡萄的籽、果皮、枝条等废弃物包含大量酚类化合物、酒石酸盐、葡萄籽油、膳食纤维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已应用到食品、医学等行业中。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葡萄矮密早丰技术的发展,果品淡季供应的高额利润、园艺资材的改进和环境调控技术的提高,使得葡萄设施栽培得到迅猛发展,设施栽培成为葡萄生产中不容忽视的栽培形式[1]。至2016年,葡萄设施栽培在全国范围的总面积达到18.3万公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葡萄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2]。目前,在葡萄设施栽培中,无论是研究还是生产,均是以提早果实成熟期为目的的促早栽培为主,而对于以延迟果实成熟期为目的的延迟栽培却研究甚少。在一些地区,葡萄促早栽培曾一度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种植效益的首选,然而近年来,这种一味赶早的促早栽培葡萄由于集中上市并且品质差,早熟优势渐失,风味不佳、成熟期集中、上市期短、耐贮性差,经济效益低。相比之下,高山延迟葡萄含糖量高,香味浓郁,从而缓解平原地区葡萄上市集中、销售集中等问题,加之高山光照强,糖分积累增加较多,风味物质积累充分。
本试验研究是在四川省乐山市选择海拔360 m和1 150 m的巨峰、巨玫瑰葡萄为观察对象,研究葡萄延迟栽培对葡萄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和香气物质组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较多,但由于境内山峰林立、沟谷深险,山上山下气候悬殊较大;土壤pH呈中性,地势较平坦,土壤为砂壤土,透气保水性良好,肥力中等,有灌溉设施。
1.2 试验材料
供试葡萄品种为巨玫瑰和巨峰。
巨玫瑰:四倍体大粒欧美杂交品种,果穗圆锥形,果皮紫红色,果粒整齐,皮肉容易分离,少核,有独特的玫瑰花香味,俗称香葡萄。
巨峰:四倍体中熟类品种,欧美杂交种,原产日本。1959年引入中国,并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推广,成为深受果农欢迎的主栽品种。巨峰葡萄是生产中的主栽品种之一,适应性强,抗病、抗寒性能好,喜肥水。果实穗大,粒大。果肉较软,味甜、多汁,有草莓香味,皮、肉和种子易分离,含糖量高,是我国主要的鲜食品种。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设置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延迟栽培(1 150 m)、常规栽培(390 m)2种栽培模式,巨峰、巨玫瑰2个葡萄品种,共4个处理,每处理选10株长势基本一致的葡萄植株,3次重复,常规管理。
1.3.2 测定项目及方法
从葡萄花后第12周(果实成熟后期)进行采样。兼顾栽培行阴阳两面及果穗的上、中、下部随机采样,每次剪取果实100粒,迅速放入冰盒冷冻,带回实验室处理。用干净刀片将果皮、果肉、果籽分离,收集果肉,然后迅速投入液氮中保存备用。
延迟栽培葡萄物候期调查:观察记载延迟栽培葡萄的物候期(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坐果期和成熟期),观察标准采用“国家果树种质资源记载标准”中葡萄物候记载标准[3]。
理化指标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4];总酸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5];总酚含量采用福林-丹尼斯法[6-7]。
挥发性物质测定:取100 g果实样品添加200 mL水,将果实用捣碎机捣碎,所得浆状物移入蒸馏瓶中,连接水蒸气蒸馏,收集100 mL馏出液,用二氯甲烷(体积比1∶1)萃取,分2次萃取馏出液,留下层,得到萃取液。在5 000 r·min-1的离心机中离心15 min,收集下清液,下清液用KD浓缩器浓缩至l mL,GC-MS检测[8]。
1.3.3 数据统计及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制表、绘制柱状图,并运用14版 NIST标准检索图库对葡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由峰面积归一法来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葡萄延迟栽培对物候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海拔1 150 m的乐山金口河地区延迟栽培巨峰葡萄从萌芽到浆果成熟持续时间需173 d左右,浆果生长需时约94 d;延迟栽培巨峰葡萄比常规栽培(海拔390 m)花期延迟22 d左右,成熟期延迟30 d左右。延迟栽培巨玫瑰葡萄从萌芽到浆果成熟持续时间约175 d左右,浆果生长需时约98 d;延迟栽培巨玫瑰葡萄比常规栽培(海拔390 m)花期延迟18 d左右,成熟期延迟25 d左右。据试验观察,延迟栽培葡萄成熟采摘后到落叶还有近1个月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应用留树保鲜技术,在延长果实留树时间的同时尽量能保住其固有的品种特性。
2.2 葡萄延迟栽培对果实基本理化指标的影响
葡萄延迟栽培试验果实基本理化指标测定值列于表2。
2.2.1 对可溶性糖的影响
试验初步表明,巨玫瑰葡萄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延迟栽培高出常规栽培10.80%,巨峰葡萄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延迟栽培高出常规栽培19.38%,可见相对而言,延迟栽培对巨峰葡萄可溶性糖的增加效应更好。
2.2.2 对总酸的影响
总酸是葡萄果实的重要味感物质之一,其含量是决定葡萄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9]。试验初步表明,巨玫瑰葡萄果实的总酸含量延迟栽培比常规栽培低23.73%,巨峰葡萄果实的总酸含量延迟栽培比常规栽培低9.52%,可见相对而言,延迟栽培对巨玫瑰葡萄总酸的降低更多。
2.2.3 對总酚的影响
延迟栽培提高了巨峰、巨玫瑰葡萄中总酚的含量,但影响不很明显。
2.1.4 对糖酸比的影响
糖酸比是葡萄果实风味的重要衡量指标。由于延迟栽培对葡萄果实起到明显的增糖降酸效果,因此巨峰、巨玫瑰葡萄果实的糖酸比延迟栽培比常规栽培分别增大了35.75%、45.25%,增大效果十分明显,可见延迟栽培对葡萄果实糖酸比的提高十分有利。
2.3 葡萄延迟栽培对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葡萄延迟栽培试验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值列于表3。
挥发性香气物质是葡萄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糖、酸等性状共同决定了果实的感官品质和市场认可度[10]。试验初步表明,从整体趋势来看,两种葡萄果实中角鲨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含量延迟栽培均高于常规栽培,相对而言,延迟栽培对巨峰葡萄果实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增加更为明显。
3 讨论与小结
一般而言,在适宜种植区范围内,高海拔地区夜温低,昼夜温差大,植物呼吸作用较弱,有利于其果实中可溶性糖积累;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果树趋于矮化,光照条件充足。以上因素致使高海拔地区栽培的葡萄果实风味比低海拔栽培地区好。本试验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1)延迟栽培的巨峰葡萄从萌芽到浆果成熟约需173 d,巨玫瑰葡萄从萌芽到浆果成熟约需175 d;巨峰葡萄延迟栽培比常规栽培生长期长22 d左右,花期延迟22 d左右,延迟采收30 d左右;巨玫瑰葡萄延迟栽培比常规栽培花期延迟18 d左右,坐果期延迟22 d,成熟期延迟25 d左右。
2)从整体趋势来看,两种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总酚含量、酸糖比均为海拔1 150 m地区高于海拔390 m地区,总酸含量则是海拔1 150 m地区低于海拔390 m地区。延迟栽培提高了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总酚含量及酸糖比值,降低了葡萄果实中总酸含量。从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来看,延迟栽培的两种葡萄果实中角鲨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含量均高于常规栽培。由此可以认为,延迟栽培葡萄果实品质综合指标优于常规栽培。
参考文献:
[1] 常永义.冷凉地区红地球设施栽培迟采技术的研究[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5(6):22-24.
[2]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果树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3] 李天智.日光温室晚熟葡萄延迟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6,43(12):43-44.
[4] 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 张志良,崔伟菁,李小方.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王华.葡萄与葡萄酒试验技术操作规范[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
[7] 句邓波,秦阳.赤霞珠和蛇龙珠葡萄浆果中不同组分含量的研究.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12,26(3):27-30.
[8] 刘波,孙玉霞,赵新杰,等.GC-MS法研究玫瑰香葡萄果实中的香气成分[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5(2):4-6.
[9] 问亚琴,张艳芳,潘秋红.葡萄果实有机酸的研究进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3):302-307.
[10] Bueno J E, Peinado R, Moreno J, et al. Selection of volatule aroma compounds by statistical and enological criteria for analytical differentiation of musts and wines of two grape varieties[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3,68: 158-163.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