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金芝
[摘 要]红木是传统的中式家具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材料。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红木是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的家具材料。因为红木非常防水,也很实用,外观也非常好看,所以很多人都很钟爱。红木工艺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品,它们形态各异、造型古朴,非常适合中国家具风格,可以增加一份独特的艺术气息。
[关 键 词]红木雕刻;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1-0088-01
一、红木雕刻的艺术进展
提及红木很多人都不生疏,自明清以来红木家具就是国人的心头爱。它代表着文明的传承,独具艺术特征,是木艺制造最有代表性的工艺成品;而在红木家具浩繁的制造工艺中,若说榫卯结构是它的魂魄,那么雕刻工艺就必定是它魂魄的成就者。
(一)美学分析
红木雕刻中有明显的线条美,类似于绘画中的线条美。曲线是运动和优雅的表现。红木雕刻中线条的美当然不是艺术家的发明,因为自然在其身体中创造了它。红木雕刻师把这种美作为作品的基础,只有通过消除细节来重塑线条的效果,或者通过选择和强调姿势来重塑线条的效果,从而使这些效果更具表现力。所有的约定俗成都是为了增加线条的美感。但过于牺牲红木的自然轮廓,如在一些立体主义者的创作中,导致一种无法弥补的缺憾。
(二)雕刻题材
山水、花鳥类题材在红木家具雕刻中非常多见。山水类题材的作品布局多样,既有层峦叠嶂、气象万千的雄浑,也有小桥流水、春风杨柳的秀丽。在表现手法上,有的是作为主体形象,其间常出现楼台亭阁、墙门庭院、桥梁古城等建筑物,雕刻精致玲珑,显示出古色古香的古雅之美。有的则作为人物的衬景,使人物形象更生动、具体。花鸟类题材既有梅兰竹菊、松柏石榴、牡丹荷莲等植物花卉,也有猛禽、游禽、攀禽、鸣禽等,画面布局繁简得体,显示出生机勃勃的灵秀之美。
二、红木雕刻工艺流程
(一)红木干燥工序:平衡除湿处理,科学干燥木材
红木干燥除湿室可以是不通风系统或部分通风系统,其使用热泵利用制冷过程的冷侧从空气中冷凝水分。如此收集的热量被输送到制冷过程的热侧,以重新加热空气并使干燥和较热的空气返回窑内。风扇像在普通窑中一样把空气吹过烟囱。这些窑通常在100°F至160°F的温度下运行,使用的能量约为传统窑的一半。通常可以通过调节循环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以在任何给定时间控制木材的水分含量来实现令人满意的窑干燥。这一条件是通过采用窑干燥程序实现的。适当时间表的期望目标是确保以尽可能快的速率干燥红木而不引起不良降解。
(二)选料开料:专用顶级红木,精细选材配料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选材配料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家具产品的质量。选材就是要选择材质尽量接近的,同一款产品用同批次、同产地、树龄更接近的材料来拼做,这样做起来省事,质量也好。材质不一样,缩胀比不一样,木工就难以把握,遇温度湿度变化,就容易开裂。配料是在选材的基础上,精心比对花纹、颜色等。把它配得色泽相当,纹理走向一致,过渡自然。材料选得好、选得顺,榫卯就好做,家具也牢实。料配得好,看上去就美观,就能增加家具本身的价值。
(三)红木纹饰雕刻:巧匠精雕细琢,作品美不胜收
用于红木雕刻的纹饰多种多样,凹版雕刻为其中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将硬物质如铜、锌、钢或塑料雕刻成板而制成的。然后,油墨被摩擦到雕刻区域中并远离平坦表面。湿润的纸放置在版上,两者都通过凹版印刷机的辊。印刷机对纸张施加的压力将纸张推入刻线,并打印由这些线形成的图像。在凹版印刷中,雕刻的线条印成黑色。用红木雕刻成细粒硬木块的图像。油墨被卷到块的表面上,干纸被放置在块的顶部上,并且它或者通过印刷机滚动或者通过手动使用将油墨从块的表面摩擦到纸上而被打印。浮雕上的线条显示为白色。红木线描与以往的作品相比,有了更为彻底和细致的渲染特色、光和阴影、纹理。在纯线条雕刻中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种相同之处对某些形式和纹理比对更有利。
三、苏州木雕市场现状
苏州红木木雕,正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大好局面。目前苏州从事红木木雕艺术的人员约在千人以上,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已经成为民间工艺行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更为可喜的是,如今活跃在第一线的艺人,多数为中青年。上规模的作坊正在发展壮大,开设新旧木雕专业商店的仅市区就有十家之多,特别是在吴中区的光福一带,木雕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冲山一条木雕街,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这不仅有利于产品销售,更增加了作品的可比性,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创新、提高木雕的艺术质量。
综上所述,红木雕刻历史久远,自明代起形成造型简练、线条挺括、做工精良、磨清光亮的风格。传统建筑木雕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表现出对永恒美的审美理念的尊重,而其中又以红木雕刻的美学最博得雕刻欣赏者的青睐。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源远流长,红木雕刻在艺术和技术美学等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其形式美和制作精良值得学习和传承。
参考文献:
[1]罗一波.红木家具是怎样炼成的[N].济南时报,2012-07-04.
[2]洪静,刘青.居享其华[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