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澜 公晓慧
40年前,中国以极大的勇气和热情开启了改革开放元年。传统的旧体制,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活力,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邓小平说:“改革就是搞活”,就是要“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搞活”,用一个更形象的词来表述就是“松绑”。在摄影家王文澜拍摄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影像档案中,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带给被禁锢的中国的深层次变化,看到了中国逐渐被激活和复苏的种种迹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适逢改革开放初期,摄影家王文澜开始进入新闻摄影领域,拍下了许多“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时代表情。這些看似“细枝末节”影像碎片,却成为今日我们来近距离感触那个时代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抓手”或者“链接”。
被巨大的变革所震撼,因生活的颤动而感动,王文澜用手中的照相机触摸、观看那段于他们来说堪称“惊鸿一瞥”的岁月革新——由自行车世界形成的早高峰、第一家亮相于中国的“洋快餐”、公园里的时尚女青年,展销会上抢购的场面……那些由时代春风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由“松绑”所带来的勃勃生机,那些街巷中的芸芸众生和他们悄然改变的生活,以及他们营养不良的脸上绽放着希望的笑容,都定格在那个年代的时代底片上。
照相机不过是一个工具,不可能自觉和有目的地工作,所以决定一切的是照相机取景器后面那双眼睛。一个好的摄影师应该是学者型的——不能只关注摄影本身这点事儿,要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研究和认识,这样才能在选择拍摄对象的时候有独立的判断和认知。
在王文澜看来,当时中国社会的巨变,主要变化是发生在思想层面和社会生活的深处,这种变化不太好表现。尤其按照以前拍摄大型历史场面的经验来看,这些隐藏在社会生活内部的东西会让人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就在那时,一些外国摄影记者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在王文澜看来,他们选取的拍摄对象似乎很普通,但内涵深厚,看似寻常,但往往通过对细节和小事物的捕捉,实现了对社会生活的忠实记录。
受外国摄影记者的启发,王文澜选择了以一种贴近生活、不矫饰、不倨傲、真诚的记录方式,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平等的心态,记录时代,捕捉巨变中的中国的点滴变化,生动还原了刚刚解除思想禁锢后的人们,用千姿百态的动作尝试和享受着日新月异生活的真实状态。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普雷基曾这样评价他:“他离被摄物很近,以产生一种真正的亲近,他离被摄物又很远,做到不干扰被摄物。”
在王文澜的影像中,我们读到,摄影语言是记录社会变迁的。以前,中国自行车多,被人称为“自行车王国”。他天天就端着相机在街上守着。后来,王文澜感觉越拍自行车越少了,2000年左右,几乎很难见到自行车。但这几年共享单车又发展迅速,街头又见越来越多自行车,他又重新开始拍。我们跟随他对时代的记录,总能不断找到时代前行的足迹。
在变革的年代里,我们感激有着许多像王文澜一样的摄影人,他们用相机记录着那些精彩的历史。如今回首那些时代表情,就像普希金所说,“一切过去的都将变成亲切的怀念”!
(编辑/公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