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性探微

2018-05-14 09:56徐文明
名家名作 2018年1期
关键词:写字书写书法

徐文明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1-0052-02

西樵镇第三小学坐落在具有浓厚民风的儒林福地海边村旁。一进校门,潘宝来教学楼大门立柱两旁的对联“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格外瞩目。这句话见证了我校书法特色教育的发展历程,也是我校“以书立品”德育创新工作的诠释。书法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的一个良好载体和途径,它有助于突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作为农村一线书法教师的我本着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从事书法教育的热忱,借着小学德育工作的契机,做着种种尝试:促进学生的品性美、培养学生的兴趣、涵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丰富学生的人文教育、培育学生的良好品性、丰富学生的包容心等。“水本无波,相撞而起涟漪”,今抛此文,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挖掘书法教育的内在美,有效促进学生的品性美

汉字是我国民族智慧的产物,也是一种特定的符号。国人对汉字的书写方式进行艺术加工,使之升华为艺术,这就是书法。书法是世界上公认的一门高雅艺术,书法教育自然是借助文字书写的一门艺术教育。书法有言:意在笔先、修身养性。书法教育教学中通过认知文字文化的渊源与书法文化的内涵,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感受到书法的内在美,培养坚毅的意志,有益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课前我都要求学生静心三分钟,从小树立“提笔即练字”的良好态度:不浪费一个格,不浪费一张纸的资源节约习惯;一点一滴的习字习惯。浸润着孩子们的心思,潜移默化地促成学生良好品性的熏陶,促成学生品性美的有效独立和行成。

二、激发写字兴趣,培养书写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我的做法是:1.营造浓郁的写字环境。在全校每个教室内都要开辟写字展示专栏;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写字宣传橱窗;每学期评选“书香星级教室”。周二、周四的“书情写意”书法大课间。2.培养良好的学习书写习惯。从学生进入一年级第一天起,就要对学生书写姿势、执笔方法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与达标。3.练好基本笔画。大纲中亦明确指出:“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各种笔画名称,掌握各种笔画的运笔方法与写法。

三、书法教育的汉字结构美能涵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人们常言:思维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书法教育讲究文字的书写,书写很重要的就是文字的结构美。一笔一画总关情:一横代表思维的宽度,心有多远就有多远;一竖代表信念,挺拔有力;一撇代表行动力,没有开始哪知其中趣味;一捺代表学生生活的乐趣,没有乐趣谈何行动力。书法课堂的横竖撇捺是书写重要的知识点,是基础的基础,也是汉字构成的基本功之一。因此书法课堂就要讲究文字的内在美与外延美,讲究各种文字游戏运用与渗透。让学生通过汉字的结构美与我们的思想结合起来,与我们的习惯结合起来。同学们学习得轻松、快乐,掌握得也就轻松、快乐。艺术教育工作者有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成长。汉字结构美很粗糙,实实在在的在那,可演绎起来是丰富多彩的。最大限度的激发、激活学生的思维习惯。例如,我们抓住笔画与笔顺的教学契机,通过教师生动的故事情节来熏陶、感染,比如教“牛”字,可根据“象形字形”讲故事教学生效果更好:“牛”字像一头牛,小时候不听妈妈的话,乱跑乱撞,把一只角给碰掉了,所以只剩下一只角。左边一撇,是牛的左角,第一横的两端是牛的前蹄,第二横的两端表示牛的两只后蹄,中间一竖表示牛的头部到尾巴。这种教学即形象又生动,加上书法教师的专业技法观摩与比较,创设了立体教学的综合研究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书法教育中汉字的端正美能培育学生堂堂正正的良好品性

书法教育是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教育。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外来工孩子,大多贪玩、活泼好动。书法课堂的教和练都是很乏味的!因此写字就避免不了应付心理!因此字写的歪歪斜斜。写字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如能把这些不足及时迁移,发挥其优势,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增进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书写能力与人文素养大有益处。我们在教育与教学中,主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探索、去比较汉字的端正美。课堂中就要抓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不断提问学生,为什么会歪斜!怎么样不歪斜?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端正、自我养成。

五、充分利用西樵山上的摩崖石刻等书法文化进行人文教育

西樵山自古人杰地灵,山上山下留有许多文人墨客记游的摩崖石刻和碑刻牌匾。林则徐、董必武、郭沫若等名人在西樵山都留有墨宝。开展书法教育,开发校本资源如果不好好利用这些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则非常遗憾和可惜。正如学书法的不认知、不了解西安碑林;画画的不认知敦煌莫高窟道理一样。我们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供师生探索与思考:A.你知道有哪些文人、名人来过西樵山?他们为什么来这里?来这里做什么?B.西樵山的摩崖石刻从内容上分有哪几种?反映了西樵山的什么风情风貌?C.西樵山的摩崖石刻字体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怀?D.西樵山的摩崖石刻与自然景观分布有什么共性?E.你最喜欢哪处摩崖石刻?为什么?

1.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本着学生素質教育为核心,育人为本,坚持把书法教育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陶冶情操,寓学于行,让学生投身到书法学习和各项有益的活动中去。比如参观书法展览、中队书法活动、家乡书法文化遗迹讨论等活动;在双周的书法课堂里安排10分钟的名家名片介绍、班级单周习作展、每学期两次的作业汇报展、每学期一次的师生作品展、学期书法之星的评比奖励。根据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我安排了书法技巧讲授、名家示范引路、教师示范,通过学生练写、课堂点评、考核评级、座谈谈体会等内容,互相穿插、灵活安排。学生的情感态度、书法情绪也越来越高,这种很大的改观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鼓舞和支持。

2.坚持与家庭、生活小区的文化楼、家乡的碑刻、前辈的密切配合。普及书法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加深对汉字的理性认识、空间想象力,发散思维意识得到培养,为日后锻炼增长其他才干间接提供了知识技术的支撑。因此,写字教育教学应深入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学生接触书法、认识书法的广阔天地。家乡祠堂的牌匾、对联;各具特色文化楼的陈设、字画张挂摆设;家乡牌坊、状元坊、旗杆石的书法碑刻;家乡前辈文人“挥春”的舞文弄墨等这些乡土资源,我们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上来。这些实实在在的、同学们司空见惯的家乡书法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书法欣赏现实基础和对象。学校课堂通过与村、生活小区的密切协作,建立校本教研实践活动延伸基地。通过对家乡身边文化的耳闻目染和熏陶,我们看到孩子们的可喜变化。通过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探索和实践,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熏陶。

六、强化书法教育的赏析功能,培育和丰富学生的宽容心

社会不缺宽恕,缺乏的是一种包容。江湖习气的“唯我为尊”在现代的文明社会已没有立足之地。现代的课堂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小组合作或小组评价环节。书法课堂最主要的就是学生评价与欣赏学生代表的习作。我们可以设置几个问题:你最喜欢哪幅作品?说出自己的理由。哪幅作品出现的问题最多?应如何改正?哪幅作品最大胆?不同之处在哪里?有意无意地把单个作品的欣赏范围放宽,把知识点放宽,把受教育者放宽。大家都知道,好的作品是大家公认的、共同的。我们如果不把课堂欣赏的问题解决,现在的问题很有可能就是今后公民文化素养的大问题,而且我们都是以欣赏的角度去分析作品,而不是去分析作者的本身的内在状态。这样一种宽容心必然孕育着学生们的文化包容心。从小让学生浸染“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民族自豪感。

七、书法教育的点画教育让学生处处感受自己的发光点

点画是汉字笔画的重要内容,一点却丰富多彩。画龙点睛是也!因此我们就要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各自的闪光点。克服唯字好或分数很高的片面评价。小孩子不同于成年人,有强烈的喜恶,他们天性好动好玩。不能静下来写字或坚持不住写好字是很正常的。作为教育者就要及时肯定学生的亮点,鼓励学生的发光点。

八、书法教育的“名人故事效应”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坚韧的品性

偶像的榜样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书法教育也要充分挖掘书法家榜样的力量,因此书法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分挖掘书法家的日常小故事,让学生去交流、去分享。比如:欧阳询策马醉碑、王羲之苦学墨当饭等等趣事,让学生的书法课堂体会到除了写字的快乐还有分享故事的快乐。

“我是中国人,写好中国字。”让每一个小学生热爱书法,会写一手漂亮字。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校书法文化氛围的培育与建设,提升书法特色的条件和规模,挖掘学校文化底蕴,让学校特色形成品质、让品质学校培养有为学生,才能真正让墨香国粹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艺术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朴实到就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德育教育也不是教条化的,它显性在我们学习成长的点点滴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从生活做起,从学科学习生活开始。小学德育靠的是我们的一种智慧、一份情感,靠的是教育感恩的永恒。

猜你喜欢
写字书写书法
学写字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写字
诗书画苑
写字大课堂
书写春天的“草”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