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铭
摘要 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近年来陕西省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知识产权系列培训工作的经验,提出进一步提升相关培训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知识产权;培训
中图分类号 F20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1-0215-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ork were analyzed , and experience of the training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ies was summarized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 Shaanxi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further relative training work.
Key words Agriculture;Intellectual property;Training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化的发展趋势,知识产权业已成为各国各企业的主要竞争因素。2018年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10周年,这10年里我国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和质量协调发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从2008年知识产权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始,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也在不断发展。2010年,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我国农业领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农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迅速增强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知识产权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核心竞争要素,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农业发展主动权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作体系逐步建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知识产权成果不断涌现,总体态势保持“数量稳增,质量改善”的特点[1]。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受理国内外植物新品種权申请18 075件,登记保护的国内农产品地理标志达6 831件。我国共受理各类农业专利申请77.302 2万件,授权农业专利38.815 7万件,有效农业专利为22.711 1万件,每万名农业从业人员拥有的发明专利数超过3.6件,加上植物新品种权,超过3.7件[2]。
然而,与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维护农业竞争优势推动农业发展相比,我国的农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转化能力不强,价值挖掘不够,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农业市场主体弱小。农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不同,国内仍然以科研院所为主,而国外的主体是企业。加上无序竞争和公私利益矛盾,难以形成具有合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第二,缺乏长效机制,农业科技创新中急功近利、模仿性成果多,原创性、战略性和系统性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少。第三,适宜农业科技创新的环境尚未形成,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侵权假冒案件频发,维权救济能力薄弱,农业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转化率低,流失严重,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缺失[3-5]。
众所周知,农业知识产权对激励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要义在于创新,创新之争关键在人。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阶段,如何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创新主体需求,让知识产权人才为创新活动提供支撑,才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0—2020)》 提出要强化知识产权在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向作用,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产学研用相结合,对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及相关工作人员实施分类培训,加快农业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进而推动农业、地方经济发展。
2 现代农业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及其经验
2.1 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知识产权的特点
农业知识产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产品研发周期长,知识产权保护较难;第二,权利主体相对分散,难以控制;第三,权利客体以生物为主;第四,科研成果一般在田间推广,极易扩散;第五,权利价值难以确定。正因为如此,更需要培育农业知识产权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6-7]。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该区域历史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该区域中,陕西因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处于核心位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农业知识产权除了共性特征以外,还具备以下特征:①在知识产权的类型中,地理标志和传统知识等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的权利类型知名度高,地位突出[8];②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频繁,对外开放与合作的程度更高,对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及国际化的要求更高。
2.2 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知识产权系列培训开展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的现代农业,其贸易合作交流必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为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涉农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联合陕西省知识产权局、中国杨凌农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共同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知识产权系列培训”,自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历时3年,每年两期,共计六期。通过陕西省各地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推选出一批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较好、具备一定行业影响力和发展前景的涉农企事业单位作为本次系列培训的会员单位。结合会员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等不同工作岗位的性质、特点和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从基础理论到政策解读,再到案例分析和实践体验,结合农业领域知识产权热点问题展开研讨,针对农业知识产权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在了解行业最新发展的同时,对行业内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教学模式多样灵活,使得学员在培训期间可以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2.3 现代农业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的几点经验
2.3.1 建立“会员制,定制化,阶梯式”的系列培训模式。通过举办系列培训,深入了解涉农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现实状况、面临的问题和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整合各方面培训资源,探索形成“会员制,定制化,阶梯式”的系列培训模式。提升了会员单位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运用能力,培养了一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能够为涉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助力知识产权在企业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
2.3.2 建立现代农业知识产权培训专家库。通过举办系列培训,构建包括国家知识产权领军人才、资深知识产权专家、国际价值评估技术经理人、国际访问学者和知识产权主要部门负责人等25位国内知名的知识产权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专家的研究领域涉及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涉农专利信息分析利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运营等,为系列培训的成功举办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3.3 建立现代农业知识产权培训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贯穿现代农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是面向企事业单位的不同岗位人员进行全方位、定制化、阶梯式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为今后知识产权系列培训工作积累宝贵经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3年的探索,积累了开展现代农业知识产权培训的经验,初步建立培训课程体系,为进一步广泛开展培训工作,推动农业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关于建立现代农业知识产权课程体系的思考及培训工作展望
3.1 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与主要内容
课程体系应当贴近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以农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为主线,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便于调整、更新,使课程体系能够与技术、政策的发展相适应。课程内容应当涵盖现代农业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现代农业专利挖掘与布局、现代农业专利信息分析与利用、现代农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与司法保护、现代农业知识产权运营实务和现代农业知识产权技术交易与质押融资等六大模块,课题模块和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3.2 培训工作展望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知识产权系列培训的开展,就是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思想的有益尝试。在新时代利用知识产权的力量,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今后,现代农业知识产权培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在陕西省开展的现代农业知识产权系列培训为基础,将培训模式与课程体系向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进行推广,旨在提升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能力,使知识产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二是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入植物新品种、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等相关课程,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知识产权培训课程体系,同时扩充授课专家库,为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培训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是助力农业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针对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较好、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农业企业、生产示范基地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系列培训,努力推动农业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晓娟,樊志民.农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审视与完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3):142-148.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2017 年)[R/OL].[2018-08-19].http://www.ipa361.com/pub/upfiles/file/201708/20170824183108_38918.pdf.
[3] 宋敏,刘丽军.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促进发展,201 8(7):31-35.
[4] 喬娇娇.新时期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7(5):28-29.
[5] 徐卫,郭顺堂,孙利辉,等.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4):47-50.
[6] 田妍妍.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J].农业经济,2016(2):59-60.
[7] 刘同君,张茂诚.利益平衡视角下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创新[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45-50.
[8] 孙志国,定光平,钟儒刚,等.陕西泾阳茯砖茶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9):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