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层分类教学研究

2018-05-14 17:05屈庆勇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4期

屈庆勇

[摘 要]分层分类教学历史悠久,在古今中外有着广泛的教学实践,具有丰硕的理论积淀。近年来,高职生源愈加多元化,对于高职大学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切实反映、契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更加精细化的分层分类势在必行。

[关键词]生源多元化;高职大学英语;分层分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的当下和未来,以及“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宏观战略的提出与实施的背景之下,外语和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近年随着形势的变化,高职生源愈加多元化,对高职大学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概念界定

高职大学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心理倾向、学习基础、智力水平、潜能,根据英语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多层次多类别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补救措施,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在他们自己可接受的水平上都能学有所得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分层分类教学的目的是实施学生有选择无淘汰,促进全体学生都能自主地在这一学科现有学力基础上获得稳步提升,充分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2 理论依据

分层分类教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命题。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2500 多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论。孔子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宋代朱熹将孔子这一教育思想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二程遗书·卷十九》)。对此国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理论,诸如前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教学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美国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克拉申提出的i+1(i现有语言水平,1输入材料)理论,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是从学习者本身立场和意义出发,而不是以任何观察者的立场出发的行为。也就是说只有对个人有意义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涉及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既往的经验与知识为基础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有效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知识为基础,对新信息认识、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经验,而是应当把学生既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3 现状与对策

我国大学英语尤其是高职大学英语的教授和学习都存在诸多的问题,内容重复、高耗低效。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前英语成绩普遍不理想,且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较低,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学习,很多学生纯粹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英语基础极其参差不齐,如果还在同一平台上课,其结果是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得不到大的提高,英语基础相对差的学生跟不上。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公共大学英语教学从2003年就开始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使更多学生能够学有所得,提高各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十多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大量的分层教学经验。

近年随着形势的变化,高职生源愈加多元化,以我校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从原来相对单一的以统招高考生为主发展到今天的高职提前招生、对口单独招生、江苏省统招招生、艺术专业招生、注册入学招生、外省招生等多种。这些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多元化的生源的英语基础水平相差甚远,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目前最需要做到的就是认清我院学生实际的英语学习情况和能力,结合十多年来分层教学积累的大量的分层教学经验,根据具体变化了的生源情况来进一步优化出英语分层分类教学方案。

我校以往基本上有以下几种分层方法:1.生源类型较少时,根据生源类型分层,统招为A层,对口单招为B层;2. 按照学生高考成绩分为 A、B 两层;3. 每届新生入学后学校统一组织摸底考试,根据考试结果把学生分成A、B两层;4.让学生自己选择A层班或者B层班。由于生源更加多样化,不少学生没有参加高考,因此现今按照生源类型分为六七个教学层次或是根据高考成绩分层都有些不太现实;入学后举行统一的摸底考试和让学生自主选择仍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两者皆有不足,如摸底考试工作量大且关键是考试结果未必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而学生自主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以往分为A、B两层实施教学,尽管操作管理相对容易一些,但是仍然过于笼统,是否可以考虑增加教学层次,例如分为A、B、C三个或A、B、C、D四个教学层次?

尽管整体生源质量(尤其书本知识方面)下降,实际教学表明,无论是何种生源的学生,都有少量英语基础相对扎实,对语言感兴趣、悟性高的学生,将这些学生分为A层,A层的学生人数一定是非常少的,可以采取小班化精英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可以集中在跨文化交际、英语文学、西方文化等方面,从而使大学英语成为夯实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拓展其知识面、开阔其眼界的综合素质课程。将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的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学生分为B层,B层学生的人数应该也不是很多,教学中也不需要再进行语法、词汇的讲解,可以把重点放在有一定深度的听说读写译方面。大部分学生属于C层,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掌握的词汇数量不多,对语法、阅读等模糊不清,因此在實际教学中可以把重点放在相对简单的听说上面,根据情况讲授相关的语法等基础知识。还有一部分同学中学没有学过英语,或是即便学过但是也已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了,这部分可以划为D层,这个层次的同学应该也有相当的数量,对于他们使用简单、基础、实用的小学英语教材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分层可以采用摸底考试和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 或者完全让学生根据每个层次的教学大纲自主选择,选择之前让他们真正知悉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要求,如此他们应当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客观负责的选择的。

4 结语

在高职生源愈加多元化的背景下,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和需求更加多元化、多样化,既往的英语教学已不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现实情况,高职大学英语分层分类教学立足于学习者本身既有的语言基础,学习者各取所需,教授者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升。分层分类教学思想和模型拓展深化了高职大学英语的理论研究。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学生需求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减少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利于促进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优化,改善当前高职英语内容重复、高耗低效现象,改革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语言应用能力,开拓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到快乐的学习;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进而满足国家对大量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大众化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彩萍.多层次生源背景下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实证研究——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2] 董小红.高职公共英语分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鲁燕.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探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

[4] 李箭.共和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1949—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