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现 任德芹 邱国梁
摘要科研试验基地处于农业科技创新链上接原始创新、下连成果转化的关键位置。笔者对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基本要义进行了分析,包括试验与实验的区别、试验基地与科研基地和科技平台的关系、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重要性。提出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基本功能,包括2项主要功能(科学试验功能、技术示范功能)和2项派生功能(产业带动功能、人才培养功能)。最后,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分为专业试验基地和综合试验基地2类。
关键词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功能;分类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05-0215-03
Abstract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mental base lied in the key position between original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syste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is research, basic elements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mental base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est and experiment, the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mental bas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imental base,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and technological platform. The basic func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mental base was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two major functions (research test function,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function) and two derivative functions (industry driving function, talent training function). Finally, th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mental base was divided into professional test base and comprehensive test base.
Key wordsAgriculture;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mental base;Function;Classification
農业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的复杂产业[1]。农业生产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区域性的特点。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服务、支撑、引领其发展的农业科技工作必须既要“顶天”,也要“立地”。科技创新必须适应农业特点、面向产业第一线、紧贴农业从业人员实际需求。与其他科研领域相比,农业科研更加离不开试验基地的支持[2]。我国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高等院校、涉农企业及其他相关单位均十分重视面向农业一线的科研试验基地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从建院伊始,就开始了科研试验基地的布局和建设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以科研用途为主的农业试验基地(即农业科研试验基地)1000个左右。这些科研试验基地的建设单位种类繁多,由于各单位认识和重视程度差异,其建设现状、使用状况和管理水平层次不齐。科研试验基地是一个开放、联合、共建、共享的复杂系统[3]。功能定位是整个基地规划建设的基础,是基地建设和管理的起点[4]。国内学者对职教性质、生产性质的实训基地等进行了初步探讨[5-6]。高兵等[4]简要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基地发展为综合性科研基地后所具备的具体功能。总体来看,科研试验基地的功能研究还很薄弱,分类探讨更鲜有问津。基于功能定位和类型划分对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笔者结合近10年科研试验基地管理实践和研究思考,尝试着对试验基地的概念、基本功能和主要分类进行分析,试图从源头上理清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以期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工作有所借鉴、对科研试验基地发展有所帮助。
1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基本要义
1.1试验与实验的区别
笔者在实地调研、有关单位报材料,经常看到“××试验基地”“××实验基地”字样混用现象,有的出现在官方批复文件中,有的出现在知晓度更广的野外或室外科研场所门匾上,不仅外行人感到困惑,多年从事相关工作的业内人士也不甚了解,不知道用哪个更准确、更科学。《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试验的释义是“①为了察看某事的实际情况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②比喻试点或试办的工作”,如试验田;对实验的释义是“①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②实际的校验”,如化学实验[7]。曾雁[8]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用语的角度对“试验”和“实验”的异同点进行了概念辨析,认为一般情况下的研究类论文均为通过个别的研究得出结果和结论,实现对现有理论的证实和应用上的延伸、发展,均以“试验材料”“试验方法”为宜;有的研究旨在对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合理假说进行科学验证,就应当使用“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际上,“试验”和“实验”这组近义词的辨析可从很多方面入手,最根本的是从语素入手,其相同的语素是“验”,不同的语素是“实”、“试”,这是同中有异的原因所在。野外、室外的科研活动主要是各类科研任务试验方案的具体实施、新品种生态适应性与新技术生产适应性检验、多年定点观测或定位试验的自然环境检验等工作,相对于室内实验室科研工作,其不可控因素和未知影响因素更多,研究者对预期数据和分析研究结果虽有一定预判,更多是“试一试”“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讲,相对于基本形成共识的“实验室”概念,一般情况下以科研用途为主的、野外的或室外的科研场所宜使用“××试验基地”。
1.2试验基地与科研基地、科技平台的关系
日常工作中,科研基地与科技平台、科研基地与试验基地很容易混淆,也经常混用。如,《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明确要求,设立“基地和人才”专项;《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要求,整合现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基地和平台,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关基地序列管理,分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进行布局建设;《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主要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建设若干队伍强、水平高、学科交叉的国家实验室和其他科学研究试验基地。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做好试验基地十分重要。徐峰等[9]梳理的国家级科研基地既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也包括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从政府和部分单位的机构设置看,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内设科研基地处、科研平台处,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内设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内设科研基地管理处,南京农业大学科研院内设实验室与平台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内设科技平台处、成果转化局内设综合处(园区基地管理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内设科技平台处、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内设基地管理处。由上可知,广义上的科研基地与科技平台属同一范畴,狭义上的科研基地与试验基地属同一范畴。
1.3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重要性
(1)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10],是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科研平台。无论是实验室成果的可靠性验证、适应性试验,还是单项技术的创新研究、集成示范、展示推广,均需试验基地的支撑和保障。
(2)科研试验基地是农业科研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基地土地资源丰富,已成为其建设单位事业发展壮大的新空间。有的单位已把试验基地当作新所区(校区、院区)或第二所区(校区、院区)进行建设和使用。试验基地房产资源、仪器设备以及科研活动等,已将试验基地变为其建设单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科研试验基地是落实国家新发展理念和重大战略的重要载体。试验基地分布在全国各地,背靠科技密集单位,直面农业农村主战场,具有促进科研与生产紧密集合、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是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可靠实现途径,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2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基本功能
科研试验基地在农业科技创新链条中居于上接原始创新、下连成果转化的关键位置,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2.1科研试验功能
试验基地是农业科研的第二实验室[10],是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11]。据统计[12],2009—2014年浙江大学试验站累计承担该校涉农科学研究试验服务任务723项,其中国家“973”计划项目33项、“863”计划项目40项、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156项等。科研试验基地还是革命性成果诞生、颠覆性技术研发和重大品种培育的基本条件。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科技成果“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离不开其合理布局的12个试验区的扎实工作支撑。2000—201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成果7项,均离不开科研试验基地的试验或观测数据支撑,既包括重大技术原始创新“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重大品种 “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的选育与应用”,也包括SCI顶尖科技论文“种植Bt棉花有效控制棉铃虫在中国多作物生态系统发生与为害”。可见,科研试验是以科研用途为主的各类农业试验基地的第一个主要功能,也是处于首位的基本功能,是判断一个试验基地是否是科研试验基地的主要标志。没有科研试验功能的试验基地是不能被称为科研试验基地的。
2.2技术示范功能
包括技术集成创新、科技成果展示、科技咨询服务等在内的广义上的技术示范功能是科研试验基地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主要功能,是科研试验基地持久发挥应有作用、科研试验功能得以保障的必然要求,也是基地建设单位展示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窗口。规模较大的科研试验基地要求具备较强的技术示范功能。规模较小的科研试验基地也应努力增强技术示范功能。山东临清试验基地每年安排新品种展示田2.0 hm2以上,承担国家和省品种区域试验2.7 hm2,接待上级主管部门的现场考察和国内外同行的访问、观摩、技术交流达到600人次,已成为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的窗口[11]。
2.3产业带动功能
先进科技成果(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只有通过因地制宜的试验、示范,才能为农民所接受,然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3]。科研试验基地担负着引领和带动驻地农业发展的重任[14]。近年来,试验基地不断迁往农村,对农业、农村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5]。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以该校涉农学科的先进技术成果为支撑,服务地方葡萄产业发展达2 000 hm2、产值超亿元;扶持地方花卉产业发展,仅泗安镇已开发花卉超过66.7 hm2,花农获得了75 000元/hm2的收益[12]。因此,产业带动功能是科研試验基地在实现科研试验、技术示范功能的过程中派生出的一个重要功能。
2.4人才培养功能
科研试验、技术示范、产业带动功能实现的过程,也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祁阳试验基地自1960年建设以来,经过50余年发展,先后培育出院士、部级专家和中国农科院一级人才等200余名科研杰出人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第一任站长)、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陈永安、农业部突出贡献专家陈福兴等[16]。
此外,科研试验基地还是发现科学问题的前哨[17]和科研突破的助推器。袁隆平1960年7月在湖南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品种试验田发现的一株株型优异、穗大粒多(160多粒,远超普通稻穗)“鹤立鸡群”的水稻,他和其科研团队1970年11月在海南三亚南红农场一块沼泽地内一片野生稻中寻得的一株长得很异常的野生稻“天然的野生败育株”,成就了中国杂交水稻事业,也成就了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而袁隆平也被尊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3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主要分类
综合性是科研试验基地得以长期稳定运行、不断发挥应有价值的基本前提。但从建设、使用和管理的实际需要看,按照主要功能、支撑学科、服务产业、参建单位的多少,将科研试验基地分为专业类科研试验基地(简称专业试验基地)和综合类科研试验基地(简称综合试验基地)是有意义的,也是必要的。
3.1专业试验基地
主要功能、支撑学科、服务产业、参建单位较为单一、数量较少的科研试验基地一般为专业试验基地。在主要功能为科研试验的专业试验基地中,按照承担的主要职能任务(即主体功能)不同分为3类:
(1)以科学试验为主体功能的专业试验基地。其主要职能任务是承接作物、园艺、畜牧、兽医等领域各类科研项目的田间试验任务,其建设和管理的重点是确保试验土质符合科研用途要求、田间管理确保试验质量和水平,提高田间试验的机械化水平。
(2)以科学观测为主体功能的专业试验基地。其主要职能任务是开展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人工条件下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和天然条件下的长期观测监测研究,其建设和管理的重点是确保定位试验条件、观测监测设备,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水平。
(3)以中间试验为主体功能的专业试验基地。其主要职能任务是支撑工程与机械、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技术集成和工艺优化试验,其建设和管理的重点是确保设施、设备及配套条件符合科研要求。这类专业试验基地有的又称技术集成科研基地或工艺实验室。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长岛试验基地是典型的以科学观测为主体功能的专业试验基地。其建于2001年,地处120余种农业昆虫季节性迁飞的必经之地,形成了以昆虫雷达监测预警为主、天敌伴迁行为研究为辅、具有独特学科代表性的科研试验基地,主体功能为科学观测,主要支撑农业昆虫学这个二级学科科技创新,通过害虫绿色防控推动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和当地生态农业发展,建设单位为研究所及其农业昆虫创新团队[18]。
3.2综合试验基地
同时具备主要功能或主体功能2个及以上、支撑二级学科2个及以上[19]、服务所代表区域2个及以上主导产业、参建单位3个及以上的科研试验基地一般可为综合试验基地(表1)。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占地343.1 hm2,2009年始大规模扩建,具备科学试验、技术示范两大主体功能,支撑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水利工程五个一级学科科技创新,服务黄淮海中部小麦、玉米、果树、瓜类等多个主导产业发展,参建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其所属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信息研究所、农田灌溉研究所和郑州果树研究所7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西昌综合试验基地占地14.6 hm2,2012年投入使用,建有肥料长期定位监测池54个、新型电热密集烤房17座[10],具备科学试验、科学观测两大功能,支撑遗传育种、栽培耕作、植物保护等多个二级学科科技创新,服务川西高原低纬度高海拔区烟草、荞麦等多个特种功能作物主导产业发展,参建单位为研究所及其所属各创新团队多家。
4结语
4.1关于科研试验基地的用语
以科研用途为主、野外的或室外的科研场所(即科研试验基地)宜使用“××试验基地”而不是“××实验基地”。
4.2关于科研试验基地的功能
科研试验基地应具备2项主要功能,即科研试验功能和技术示范功能;2项派生功能,即产业带动功能和人才培养功能。
4.3关于科研试验基地的分类
第一大类为专业试验基地,指仅具备一项主要功能的科研试验基地。根据其承担科研试验的主要职能任务(即主体功能)不同,又细分为3小类,即以科学试验为主体功能的科研试验基地、以科学观测为主体功能的科研试验基地和以中间试验为主体功能的科研试验基地。第二大类为综合试验基地,指具备2种或以上主要功能或主体功能的科研试验基地。
参考文献
[1] 朱解放.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251-6253.
[2] 邱国梁,王启现.关于加强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工作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5):51-53.
[3] 吴浩,庞观,袁晓丽,等.农业科研单位基地建设与管理[J].中国热带农业,2012(5):88-90.
[4] 高兵,朱伟,王爱全,等.对农业科研单位试验基地建设与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建设的启发[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2):46-48,56.
[5] 陈卫东.高职院校校内节水灌溉技术实训基地功能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4(26):265-266.
[6] 夏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多樣化的探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33-35,53.
[7] 《现代汉语大辞典》编委会.现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528,1673.
[8] 曾雁.浅谈科技论文中试验和实验的区别与联系[J].热带农业科技,2013,36(3):44-46.
[9] 徐峰,康相武.我国国家级科研基地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8(6):3-7.
[10] 战徊旭,胡海洲,孟霖,等.关于提升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管理水平的探讨: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试验基地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1):39-42.
[11] 趙逢涛,王宗文,辛淑荣,等.抓好科研基地建设 支撑科研创新工作持续发展: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临清试验站运行管理工作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1):37-39.
[12] 吴正辉,孔德栋.研究型大学农业科学试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通报,2015,31(7):262-266.
[13] 金胜荣.农业科研单位要在农技推广中发挥引领和骨干作用[J].浙江农业科学,2007,1(4):365-368.
[14] 杨力钢,巩文红,李国锋.论农业科研基地对驻地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功能的剖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3):49-50,60.
[15] 丁旭欢.科学管理农业试验基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创新发展[J].北京农业,2013(12):275.
[16] 黄丹丹,李冬初,张陆彪,等.湖南祁阳红壤实验站与英国洛桑实验站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14(4):146-151.
[17]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萌山在植保所桂林基地调研时强调:打造一流平台 服务地方产业[EB/OL].(2017-07-11)[2017-08-20].http://www.caas.net.cn/xwzx/dzdt/283596.html.
[18]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吴孔明指导长岛基地建设[EB/OL].(2017-08-18)[2017-09-08].http://www.caas.cn/xwzx/yw/283972.html.
[19]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教高〔2012〕9号)[A/OL].(2012-09-18)[2017-09-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3882/201209/t20120918_14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