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山
我们知道,任何成功的活动,都离不开精心的设计、周密的安排。对于我们体育课堂教学来說尤是如此。一堂体育课,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我们巧妙设计教学步骤,并有目的地步步推进。因此,不管是大环节的设计还是小环节的编排,我们都要在备课中仔细推敲,有缘而设,有情可依,让体育课充满生机、充满精彩!
众所周知,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它的独特性在于教学地点大多在室外。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既要排除各种外界干扰,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在心理和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环节。编排教学,并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轻松地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呢?
推陈出新,点燃激情
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杨振宁博士这样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参与学习的动力,推进学习的助力,化被动为主动。从而为获取知识。探究未知奠定情感基石。那怎样让原本不爱体育的孩子爱上体育呢?我认为创设一些有新意的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更易激发孩子的兴趣,点燃他们体育的激情。因此,推陈出新,让孩子们对不同形式的体育内容保持新鲜感,是很有必要。
就以上课导人来说吧,这么一个小小的环节,我们也应该高度重视,精心设计。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地布置场地,设计队形,组织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如队形,就根据不同的活动需要,设计成或半圆形,或梯队形,或五角形,或马蹄形,或梅花形等不同常规的场境,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又如热身活动时,有时可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自由练习,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可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物跳跃的随乐活动和无拘无束的唱游活动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新鲜活跃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拉近了师生之间互动的距离,为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试想在这么好玩的体育课上,让孩子爱上体育不难。
再看准备活动。对于各项体育运动来说。它既是活动的开始部分。更是体育课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准备活动是否做充分,直接关系到下面的锻炼能否有效地开展。充分的准备活动既能提高运动成绩,又能减少运动损伤。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比较“骨感”。准备活动长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有时甚至被忽略,马马虎虎进行准备活动,草草了事,轻则达不到训练的效果,重则造成了体育课上意外事故的发生。
为了调动学生做准备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们需要创设一个充满“新意”的准备活动环节。一个内容“新”、形式“新”的准备活动,才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运动的兴趣,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好准备活动,为上课做好铺垫,才可以有效地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达到健康运动的目的。因此,我认为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急切需要“推陈出新”。首先,让学生知道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其次在设计准备活动时。要有趣味性和新意。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或者小型竞赛。在安排游戏分组时,也不要简单的一排一组,可以长时间固定人员为一组,有目的去打造团队意识,在人数、性别、技能掌握方面尽量搭配匀称,做到公平有序。在游戏或者竞赛之前,应该讲清规则,做好纪律教育,倡导学生带着团结合作、协调配合的集体精神来参加游戏或竞赛。这样一来,准备活动有趣味性,有对抗性,有新意,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参与进来。
因地制宜,环环相扣
体育课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如场地、天气、器材等,那就要求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使之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比如,我上的一节体育公开课。内容是武术和防震减灾的演练游戏。当时,我所处的村小环境幽静、鸟语花香,唯一遗憾的是操场面积不大,如果想开展些大运动量活动的话,具有一定的难度。怎么办呢?我考虑到本次教学两部分之间关联不大。其中,武术的活动强度不够,而第二部分的游戏需要布置一定的场地,但由于场地有限,课前无法把场地铺设好。那该怎么在有限的场地中确保学生的运动量,体现课堂的科学性、合理性呢?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在两个活动间设计了过渡环节:快乐体育三分钟。该环节是让学生用3-5分钟时间。自己选择游戏中需要布置的器材来锻炼身体。锻炼三分钟后,学生原地放下器材。演练场地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这样,既把原本两个毫无关联的环节巧妙又自然地衔接起来了,又让场地布置问题迎刃而解了,而且还增加了孩子们的运动量,因地制宜,一举三得。
在教学两部分中,插入一个合理有效的过渡环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教学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这样,既能让学生兴趣高涨,又能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精心安排,化难为易
体育课的各个环节,我们不能随意安排,而应该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精心安排,化难为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快乐地接受知识,锻炼技能。
在一节校级教研课上,教学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学内容不言而喻是学生最讨厌的最害怕的耐久跑。耐久跑练习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因为它是长时间单循环运动,比较枯燥乏味,再加上这项运动很累,有的孩子还会在跑动的过程中产生肌肉酸疼和呼吸困难的感觉。所以大多数学生都对耐久跑缺少兴趣,甚至有畏惧心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我就给枯燥的耐久跑教学与有趣的游戏教学牵起了“红线”,让耐久跑“赖”上游戏。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了一个文字接力赛的游戏:在操场上放设若干个标志桶,每个标志桶筒内放有文字纸牌,第一个学生找到一个文字牌,然后带回本队。贴在小黑板上,然后第二个学生马上出发再去找文字牌,按照这样的方法依次进行。最后使小黑板上的所有文字连成一句话,哪一组先完成就获胜。原本枯燥的耐久跑活动就在学生们的紧张、欢乐、有趣的游戏中很快地完成了,而我的教学目标也随着活动的结束而轻松达到了。
体育课的结尾部分是放松环节。在整节课中,它具有举足轻重、画龙点晴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既是本次课的结束,又是下次课的开始。首先它是一个肌肉放松的环节,使各个机能得以恢复,消除疲劳、肌肉酸痛和动作的僵硬,预防运动损伤。其次它也是一个心理放松的环节,通过心理意念上的放松,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心情舒畅,轻松愉快。例如,在一节区展示课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在轻柔舒缓的音乐声中,席地坐在草坪上,并告诉学生可以两个一组互相放松,可以自己一个人躺着休息,也可以几个人一起谈谈本课学习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不仅得到了身体的放松,也得到了心理的放松。通过以上的环节,不仅调动了同学们的上课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体育生活,真正体验到了“快乐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叶芝这样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有效的体育教学效果不单单靠华丽的课堂教学表面、华而不实的活动形式和几个孤立亮点就能达到的。我们要将教学目标分解于、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中,因地制宜,精心编排,自然过渡,有效组织,使体育课在安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来激发孩子热情和兴趣,让体育运动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