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琴 瞿仙辉 李玮剑
[摘 要]本文对江西新农村规划建设中植物景观建设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对植物种类、配植方式及居民对植物景观效果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发现江西新农村植物景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江西后续新农村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新农村;植物景观;江西
[中图分类号]TY982.2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乡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活环境中景观的需求越发强烈。因此,农村植物景观的发展建设不断加快脚步。现如今,我国新农村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开展,江西是历史悠久的红革命圣地,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所取得的成就也日益凸显。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植物景观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经济、生态、美学、社会效益。新农村规划建设不仅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提升居民的生活空间的舒适度。新农村绿化作为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有如下现实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开拓新农村绿化规划与设计的思路,促进提高乡村人居环境质量;(2)保护和挖掘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乡镇经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3)从居住环境出发,根本上改善生活环境。
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调查的研究内容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所调查区域内的植物种类、植物配置、植物景观效果的满意度及当地居民对新农村植物景观效果满意度等进行调查。本调查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我校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利用暑假期间,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中114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询问当地居民和实地查看的方式填写调查问卷,后将数据汇总、分析后,得出结论。
3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西新农村规划建设起步于2007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江西新农村规划建设已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江西新农村规划建设已覆盖全省各个市县。
经过这次初步的调查,江西新农村植物景观建设主要发现如下问题:
(1)模仿城市化倾向严重,缺乏地方性植物景观特色。江西地处于亚热带地区,乡土植被种类非常丰富,但在新农村植物景观建设中,过分效仿城市植物景观建设,频繁栽种高档花木,未“因地制宜”选择植被,大部分花木生长不良,严重影响植物景观效果。部分地区引种花木生长良好,与城市绿化千篇一律,嚴重缺乏地方性植物景观效果。
(2)农村居住区中人为植物景观建设面积非常少,且大部分调查地在仅有的人为绿化面积上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在调查的114个村庄中,3个村庄(占2.63%)的景观植物被全部破坏,土地被居民种植农作物;37个村庄(占32.46%)的景观植物大部分被破坏,长势欠佳;有51个村庄(占44.74%)的景观植物维持原状;仅有23个村庄(占20.17%)的景观植物长势旺盛,居民自发对景观植物进行修剪施肥。
(3)居民对新农村植物景观建设眼界不够宽泛,因此在该工作上支持不高,甚至持反对意见。在调查中发现,有12.28%的村庄的人认为家门口的土地应该用来种植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方便采收,而不是用来种植景观树木;61.40%的村庄的居民对征用门口土地种植景观树木比较赞同,他们希望生活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另外,26.32%的村庄持无所谓态度。
(4)自然景观破坏严重,人工景观专业化程度不高。就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约有20.55%的调查地中对古树名木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79.45%的调查地对当地的古树名木实施围护栏、砌筑及迁地保护等措施进行保护。人工景观建设中,普遍存在广场、交通要道等地景观节点质量高;宅基地区、村庄道路等地绿化质量差、管理粗放等。由于景观的整体性缺乏考虑,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植物景观建设的“生态性、景观性、多样性”俨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4 建议
根据问卷分析结果,对江西新农村植物景观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积极宣传新农村植物景观建设的长久功勋。政府应面向居民宣传新农村建设中植物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居民应积极响应和支持开发各村地区特色自然资源,通过努力打造各村镇本土特色的自然景观来改善人居环境、结合农业生产活动和发展旅游,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2)加强建设当地特色植物景观。因地制宜,选择具有生态、经济效益的乡村植物为主,适当增加观赏性强的花木进行提升美化环境,尤其将具有古树名木、名人故居及传统文化等作为核心内涵建设区域,大力发展核心景观、特色景观及新农村景观。
(3)加强新农村植物景观建设的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应该惩处新农村植物景观破坏者,要求照价赔偿损坏植被等;对自发养护者,我们应通过流动红旗等精神文明方式进行奖励。另,我们应提高植物景观建设工程的监管力度,杜绝使用次苗充好苗等。
5 结语
新农村建设中的植物景观建设归根结底是为农村居民服务、为公众服务,是植物造景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它体现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发展。在进行新农村植物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时,应当充分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生活习惯,使植物景观的功能发挥更有针对性、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石玲玲.浙江省现代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硏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
[2] 赵变荣.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意义[J].现代园艺,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