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十四届全运会羽毛球赛事运营模式开展调查,提出了第十四届全运会羽毛球赛事运营模式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指出第十四届全运会羽毛球赛事运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和难题,剖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制定出适合陕西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运营模式的体系框架,为今后更好地发展体育赛事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全运会;羽毛球;赛事运营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促进城市发展与更新理念成为时尚。它不仅能影响社会结构多层面的变化还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运会是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办全运会是东道主全方位的展示,突显体育水平成就的重要体现。通过何种运营模式能发展经济、推动全民健身、打造体育强省,使它更稳、更快、更强的发展下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羽毛球运动的资源现状及参与锻炼人群的消费情况在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市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了解运营模式中的那种形式更适合羽毛赛事的运营条件,总结规律,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利用全运会的平台大力发展陕西的经济文化建设,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打造体育强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第十四届全运会羽毛球赛事的运营模式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和互联网搜索,收集并阅读了大量的有关全运会赛事运营模式和全民健身方面的研究报道并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2.2 实地观察法: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对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访问,进入市区、广场、实地观察访谈,直观地了解陕西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情况及参加锻炼人群的情况,对观察到的状况进行文字记录,后期整理归纳。
2.2.3 逻辑分析法:运用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根据调查所得的全运会羽毛球赛事运营模式方式及参与全民健身人群的特征分析,找出问题,得出结论,给出建议。
3 研究结果与建议
3.1 结果
3.1.1 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人才资源紧缺。缺乏懂体育又懂赛事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多数经营者在起初时都有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但这些规章制度范围较小,仅用于日常管理,对大型赛事经营管理的长远发展指导意义不大,多数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在调研过程中未发现有一套系统的经营模型和工作流程,因此应明确出一套较为完善和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
3.1.2 赛事服务要细化,品牌开发要特色。调查中发现很多地市的品牌不具地方特色,毫无代表性,太大众,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有针对性的服务和人性化服务还不完善。没有增设消费者反馈的意见,无法使经营者及时准确地掌控赛事服务的各个环节。
3.1.3 赛事商业化经济收益要提高。要提高商业化经济收益,需利用好廣告资源的整体优势、门票的销售、赞助商的确立等方面来维护,赛事商业化运作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1.4 场馆建设及利用率需要改善和提高。要改善和提高场馆利用率就要学会分析场馆的优势及市场定位,引进适应群众需求的体育健身项目,利用商业运作,扩大场馆的经营范围; 选用专业的场馆管理公司,在资源配备、人力资源管理、场馆设施维护与保养等方面来改善,提高场馆的管理水平,延长场馆设施的使用年限。
3.2 建议
3.2.1 改善管理体制,培养经管人才。完善政策保障,培养赛事经管人才,组建专业化运作团队、赛事申办团队、赛事产权交易团队、赛事举办团队、赛事组委会、赛事志愿者服务团队、赛事研究团队、实行专业团队运营,改善运营效果、注重引进和培养经管人才,打破以前僵化的管理模式,引进商业、管理、营销等专业的人才,有机调整人员结构,为全运会的多元化效益打下基础。
3.2.2 提高服务质量,培育品牌开发。制定服务措施、完善服务品质、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承办及协办各种比赛以此来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效能。利用陕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位置等特点,挖掘本土品牌赛事。
3.2.3 利用运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陕西省政府借全运会平台,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以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比赛及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刺激体育消费、实现多种管理模式并存,利用运营模式的优势,突出经济效益。
3.2.4 加强场馆建设,推进全民建身。体育场馆是承办全运会的基础支撑和刚性要求。我省目前有14个新建场馆、13个在建场馆和23个改建场馆。为推进全民健身,建馆时在立足比赛本身的同时,重视内部建设,为社会尽量提供不同层次相结合的差异化、个性化服务。从设计环节上注重考虑场馆赛后经营和消费群体的健康需要,结合城市本身体育文化和经济基础,对于群众喜闻乐见的足、篮、排、乒、羽等项目场馆尽可能地多建,使开展全民健身有所依托,才能带动场馆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清早.体育赛事运作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 陈锡尧,吴惠明.对当今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的价值认识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4(04).
[3] 王婷婷.北京市品牌赛事形成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0.
[4] 张心江,王凡,赵丽霞,等.第12 届全运会沈阳市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管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07).
[5] 韩开成.大型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