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旅游开发生态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

2018-05-14 17:05肖徐进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保护对策

肖徐进

[摘 要]本文对海岛环境特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比如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独特的区位环境等。分析了海岛旅游开发生态影响,包括对动植物、植被、土壤的影响,探讨了海岛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的举措,希望以此为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海岛旅游开发;生态影响;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一般来说,海岛是比较独立的地理单元,其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维持性,可是因为海岛的独立性,海岛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目前,各海岛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进行,导致海岛植被损坏。生物多样性下滑等问题,进而造成海岛生态恶化。而海岛旅游开发是当今开发的热点,可是因为人类对于海岛的开发缺乏合理性,导致海岛资源严重浪费,还对海岛生态造成了不良影响,阻碍了海岛健康稳定的发展。因而,海岛旅游开发生态影响与保护策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海岛环境特点分析

1.1 海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第一,海岛地域规模小,远离大陆,生物类型比较少,食物网非常简单,生态系统易于被损坏或者消灭。第二,海岛处在陆海多种动力作用敏感界面,有很强的敏感性,且稳定性较差,海岛生态环境在陆海动力作用下体现出的海岛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特点,是由于自适应遭到损坏,体现在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升降。第三,海岛环境在人们开发活动影响下而遭受到损坏,比如海岛地形变化、植被被损坏,因为海岛比较封闭,地域局限性和环境缺乏稳定性。海岛生态环境对人们活动适应性不强,可是,可以经过科学规划等减少损坏的程度。

1.2 海岛区位环境具备独特性特点

众所周知,海岛和大陆是相互隔离的,或者处于离大陆很远的海洋,或者处在大陆近岸海域,因为四周临海,气候、土壤、水文条件以及生物等所受海洋影响非常大。再者,海岛的陆地有限,其自然環境具备海岛独特性。比如说海岛上面的生物群体在长时间进化的时候构成了特别的动植物区系板块,与大陆不一样的特殊自然生态体系。并且,海岛和大陆相隔较远,与外部联系受到了交通的限制,构成了海岛独特的民俗和社会经济环境。比如说封闭的环境保存着海岛淳朴的民俗以及民风,同时构成了单一化的经济结构。

1.3 海岛环境稳定性匮乏

海岛气候变化较大,而导致海上不安全的气象灾害就是大风以及海雾。在中国南方海岛每一年均会被台风所袭击。我国北方的环渤海地区是全世界气候变化敏感地区,海上风暴潮与海冰、海雾等灾害天气,直接影响到了海上生产、运输、军事演习,经常导致人员与经济损失。再者,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海面升降也会直接影响到海岛环境稳定。海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这是造成海岛环境稳定性匮乏的原因之一。

1.4 海岛环境具备海洋性特点

海岛环境具备海洋性特点,这一特点尤为显著,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均印有海洋痕迹。因为海岛被海洋规模巨大的水体所包围,气候具备明显的海洋性特点,年较差以及日较差和大陆性气候比较而言更小一些。春天气候温度比秋天的气候温度低一些。一整年最高与最低气温时间和大陆性气候比较来说更晚一些。海岛在海洋动力作用下构成基岩海岸与生物海岸,海岛上孕育着非常多的海蚀地貌等海洋作用地貌类型。除此以外,海岛土壤以及水体均会体现出受到海岛影响这一特点。海岛旁边的海域分布着海洋生物,陆地生物同样会受到海洋所影响。并且,海岛居民和外部世界接触不多,大致是依赖于海洋捕获生存的,再者海岛的封闭性,海岛人民的语言与信仰、民风民俗等均和大陆地区不一样,构成了独特海岛社会文化环境。

2 海岛旅游开发生态影响分析

此次研究的是蜈支洲岛,该位置处在海南岛南部近海,距离三亚中心大致30千米左右。海岛的面积是1.48平方千米,该岛形状为不规则蝴蝶状,该岛的山峰一共为6座,海拔最高的有79米左右,北部是沙滩以及平坡,其地势是西北较低、东南较高,东西长为1500米,而南北宽为1000米左右。海岛的气候在地理上看来为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岛分布了花岗岩砖红壤土、砂质潮滩盐土、珊瑚砂质潮滩岩土以及珊瑚滨海砂土这几个土属。海岛上的植被种类较多,是由灌丛草、灌丛、人工植被、海滩匍匐砂生植被与稀疏灌丛这几种类型所构成的。海南植物有十多种,关键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是海南大风子以及龙血树这几种。海岛上的主要植物群落,平均100平方米的样方里面有木本以及藤本植物类型达到了二十多种,生物多样性指数为3.855,是海南典型热带雨林的71%左右。分布了海南泽蛙与山斑鸠重点保护动物。海岛四周近岸地区是岩礁,在这一地区近岸长起来的珊瑚虫生物是造礁石珊瑚与软珊瑚,这种生物生长密集区覆盖了很大一个部分,品种有190多种。

2.1 海岛旅游开发对植被的影响

在海岛上,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占用土地,而土地占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海岛的植被,根据生物量这一角度来说,在山野度假建筑与主题酒店、演艺馆与会议研究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构建过程中,地表整理与地基开挖,占地植被必然会遭受到清理,进而造成生物量的损失,其损失量大概可以达到130t左右,等于海岛总生物量的2%左右。新建设的道路占地带来的生物量损失达到了10t。项目构建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为140t,占据了海岛总体生物量的2.7%。地表清洁与植被清理,会导致局部植被覆盖率减少,植物生产能力大幅度下滑,生物多样性减小,进而造成环境功能减小。对当前部分裸露地的绿化,使生物量获得了一定的补偿,让该地区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性均不会受到巨大的影响。沙滩外部匍匐植被是保护沙滩的核心屏障,营运阶段沙滩娱乐项目的进行,很多游客的践踏会直接影响到海滩匍匐植被的生长,造成沙滩植被退化。

2.2 海岛旅游开发对土壤的影响

海岛陆地土层非常薄,是海岛植被生长的载体。施工阶段酒店与度假建筑等旅游服务建设土地规整、地基开挖与回填会损坏土壤结构。表层土的结合与搅动,会改变土壤腐殖层性质,从而会损坏土壤结构。海岛配套构建的市政管道敷设以及道路构建,在回填以及开挖的时候,也会将沿线土壤层次以及地质转变,从而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以及复原,对于海岛陆域生态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营运阶段污水处理工程,可以防止海岛旅游生活污水四处流淌,减小污水排放对于土壤所造成的影响。

2.3 海岛旅游开发对动植物保护的影响

海岛的重点保护植物是海南大风子以及龙血树。特别是龙血树,其是非常稀有的且濒临灭绝的物种,是植物中的活化石,对于围护海岛的脆弱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部山腰度假建筑以及中北部山底度假地区分布了海南大风子,而在中南部区域山顶度假地区分布了龙血树,海岛开发建设过程中假设不采用对应的举措或者方案,就会对保护植物产生不良影响。海岛上的动物通常是比较常见的小型动物以及鸟类,尚未发现分布有大型野生动物。在施工阶段对动物影响一般是工程占地,开挖以及施工工作人员活动等等干扰与植被损坏等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陆生动物活动范畴,迁移路径与觅食等范围,进而对动物生存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活动能力非常强,原分布区被损坏,会造成这部分动物迁移到干扰较小的环境地区,可是对于动物生存与种群数目并不会产生质的影响,特别是石龙子科与壁虎科等动物生活环境并不会遭受到根本影响。

海岛上的鸟类一般是以灌丛类型为主,施工地区并未损害到鸟类的生活环境。同时在海岛上分布的鸟类多是耐干扰强的类型,且鸟类生活能力较强,施工对鸟类影响较小。松鼠科与啮齿类型的动物大多数生活在山地周围,活动机灵,遭到人为干扰以后会快速逃走。重点保护动物山斑鸠以及泽蛙分布在网球场右边的草地及林地周围,维持原来的环境结构就可以充分满足动物保护的需要。所以,在施工阶段影响为短时间的,少部分的,随着施工阶段的完成而完结。营运阶段因为旅游道路建设与人为干扰的增大会让部分动物栖息地活动范畴遭到缩减与损坏,让原本大规模的活动范围被划分成很多小的生活环境,出现全新的边界,构成片断化的生活环境。伴随生活环境的改变,遭到其影响动物就会被迫寻求另外的新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片断化对于动物造成的影响是很慢的,其加剧了物种之间的竞争。

3 海岛旅游开发生态保护的策略分析

3.1 嚴格控制开发力度

海岛旅游开发建设应当持滚动开发与分片开发相融合的原则开展。严格控制建设密度以及容积率、道路密度等,让旅游开发建设强度在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范畴以内,让生态性能维持自我组织与调整的良好状态。在营运阶段,近中期游客密度是每平方公里2000人,远期是每平方公里1000人。运用类比调研方式,与陵水分界洲岛每平方公里10000人以及三亚西岛每平方公里2000到3000人相比较而言,有一点偏低,可是依据留宿游客密度进行计算,近中期大概为每平方公里300人,远期是每平方公里500人。再者将留在海岛的服务人员加起来,海岛留岛人员的密度近中期是每平方公里580人,而远期是每平方公里将近700人左右。所以,必须要将游客量缩减,这样才有益于保护海岛的生态环境以及旅游资源,降低海岛生态环境风险。

3.2 运用合理且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

严格控制海岛上的旅游人数,运用区域面积方式以及公园景区浏览面积核算方式、景点面积核算方式分别展开计算,与此同时依照最严格的原则,明确每天旅游环境容量是3000人次。构建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进行统一划分种类收集以后输送到污水处理站,开展深度清理,一直达到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标准以后当作景观水体绿化与道路用水。严格控制潜水的游客人数,船潜点分布一些锚浮标以供船系锚停船,以此来防止船抛锚损害海里的珊瑚。各个潜水区域需要轮换,各个潜水点均有六个月的复原期,减少对珊瑚与珊瑚生态影响,促使珊瑚和珊瑚生态修复。在水上娱乐区域构建安全浮球界标,严格控制游客的活动范围,不要超过活动范围,以此减小其对于海洋生态造成的不良影响。增强对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培训与教育,禁止游客损坏海岛生态环境。

3.3 增强绿化

增加对海岛裸露地的绿化,以此来进行生物量补偿,提升植被的生产能力。在绿化树种这一方面,需要优先挑选出适应滨海环境,同时树冠优美的银叶树与草海桐等树种与草种类型,不但可以美化境,与此同时还可以提升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再者,还能够有效防止外来物种对海岛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科学运用农药与化肥,保护海岛生态环境。在林相改革过程中,选取抗风功能较强以及复原能力强的树种替换原本的凤凰木种群。对重点保护植物开展挂牌保护,禁止出现人工移植。保护海岛西北沙滩地区的匍匐植被,避免植被遭到损坏。

3.4 设置修复机制,生态建设景观

海岛旅游开发是旅游业发展以及人类足迹延展的实际需要,同时还是利用海岛资源开发健全海洋经济发展结构的需要。应当设置预案,确保海岛旅游开发之中生态要求。设置修复机制需要注重在结合不一样层级与领域的基础之上,依靠海洋生态学以及景观生态学,构建海岛旅游资源生态监测系统与异化预警系统、修复系统等。修复系统需要牵涉到生物系统的修复,把修复技术进行整理与归纳,采用物理化学工程技术修复重新组建与优化,以此达到受损生态结构可以实时获得合理且有效的处理的目的。预警机制性能可以对海岛实施及时监控,防止生态被破坏。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海岛旅游景观构建大致是植被与水体等的建设,同时也包含了人造景观建设。融合生态计划方针,把生态景观进行分划与分类保护,同时在构建生态景观的过程中,监控海岛各种生态指标的影响与互动性,构建保护区域,开启预警修复机制,实时跟进,确保生态景观构建和海岛环境友好互动。

4 结语

海岛旅游开发涉及海岛资源的利用以及海岛经济发展,是推动旅游业适应新常态的产业延展,是新型产业构成与发展的组成。此次研究通过对海岛旅游开发生态影响的分析,制定出了海岛旅游生态保护举措,而这些策略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相关研究人员继续研究与分析,寻找到海岛生态保护的最佳举措,促使海岛旅游开发。

[参考文献]

[1] 王昭.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11).

[2] 沈苏彦,艾丽君.南京城市历史街区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02).

[3] 陈雪霞,吕淑果.三亚西岛旅游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及社区惠益共享问题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01).

[4] 唐峰陵,许爱华.滨海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策略研究——以北海市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11).

猜你喜欢
保护对策
河北塞罕坝保护区马鹿初步调查及保护对策
浅议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西藏山南地区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
沧州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