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流通业转型的战略对策:消费升级的视角

2018-05-14 17:05宋希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0期

宋希阳

[摘 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观念理念也出现了较大的转变,消费观念逐渐向绿色化、个性化、日常化以及情感化转变,对农村的消费方式、消费机构以及消费习惯带来巨大影响,流通业面临着转型与升级。本文主要从消费升级视角,对我国农村流通业转型的战略对策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相关行业和领域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流通业转型;战略对策;消费升级视角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农村在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等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尤其是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从以往的大众消费和可选消费发展为日常消费和集中式消费,对农村社会的消费方式、消费途径、消费机构和消费习惯都带来直接影响,在此背景下,对农村流通业也要提出新要求,而想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强的消费需求,流通业要结合国家政策和农村地区具体情况,转变自身的发展战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实现自身转型。

1 国内农村流通业转型的基本趋势

1.1 享受型消费转型

当前,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带动了其消费观念的转变,第一,农民朋友对生活质量更加重视,自主化和个性化消费成为其主要消费观念;第二,住房消费持续上升,尤其是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民朋友更加注重居住质量;第三,汽车产业、数码产业和电器产业的消费比重不断提升,例如电器下乡、汽车下乡等活动,都推动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尤其是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更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了普及;第四,随着农民朋友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带动了心理需求的增长,在健康保健、文化娱乐和通信服务等方面的消费金额逐年增加。

1.2 阶层消费转型

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和生活理念都出现了巨大变化,消费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其消费层次获得提升,从以往的被动消费开始向主动消费转变。在相同条件下,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也不相同,不同个体在精神和情感上的追求也存在差异。

1.3 消费观念转型

首先,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对文化和精神的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对身心健康更加关注,例如生活品质、身体状态等,对绿色消费更加重视;其次,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更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向情感型消费转变,开始注重消费的自我体验,情感成为其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2 农村居民消费转型对流通体系的影响

2.1 推动零售业发展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转型是心理和情感的变化,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充实和提升,多样和个性成为其消费转型的主要标志,对产品的多样化提出新要求。在这一转型下,推动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例如在购买农药、汽车以及电器商品的时候,其更加倾向于信誉好、知名度高和社会影响力大的品牌。

2.2 更加注重休闲服务

随着农村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优化,农民朋友的物质需求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对文化精神也提出新要求,更多的普通农村家庭都开始关注休闲产品和娱乐服务,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其实用性,也强调其服务、个性等元素,关注商品的细节,在满足生理和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提出要求。

3 实现农村地区流通业转型的战略对策分析

3.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我国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流通业相关法规政策,构建竞争有序、开放性强的城乡流通互动体系。首先,我国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流通业立法层面,结合农村秩序化发展和行政要求,规范商品流通的行为和制度,完善以农村地区为主体的市场调控、市场行为等法规政策;其次,在财政扶持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大幅度增加农村流通业的机构投入,促使其流通方式趋于现代化方向发展,鼓励农村地区构建一体化的营销网络,完善商品配送体系;最后,要积极建设“农超对接”工程,改善以及优化农村地区双向流通的设施和政策,发展物流配送和冷冻物品流通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体系构建,提升物品流通的质量和效率。

3.2 优化基础配套设施

首先,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要认识到农村消费转型的重要性,给予流通业发展以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扶持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其次,地方政府要将流通基础设施作为公益性和必需性投入,加大对其重视程度;最后,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工作,例如质量检测、冷藏设施、供电系统以及供水系统等,要在信贷、税收和资金多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3.3 实现流通产业创新

当前,我国农村流通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机制,对其消费升级转型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要及时优化和调整其流通体系,实现流通产业创新发展。首先,流通业要从以往的零售、批发和集贸等营销方式转变为以规模化的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市场体系,实现现代化的市场经营、消费方式和流通模式向农村地区渗透;其次,乡镇政府要主动引入大型的流通企业投资入驻,通过控股、兼并的方式淘汰小型流通企业,实现流通市场趋于秩序化和规模化发展;最后,要实现终端产业和加工产业与农村流通网络的对接,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流通网络,降低产品流通价格。

3.4 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在流通管理方面,当地政府要严格禁止伪劣假冒产品流入市场,保证农民可以买到正规产品,实现农村地区消费转型,营造公平的市场環境。首先,在位置偏远、经济落后的农村,当地政府需要加强农民消费方式引导,建立信息互动共享平台,防止农民朋友买到假冒产品;其次,企业要加强产品质量检查和控制,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为消费者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市场负责,提升在消费群体中的口碑,尤其对于药品和食品企业,更要加强质量控制,保持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最后,政府职能部门要对伪劣假冒产品的厂家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市场竞争秩序,通过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的消费升级转型。

3.5 加强流通网络建设

首先,当地政府要建设和培育区域性和大规模的农产品市场,保证发挥农产品市场的集散功能,建立以及发展“农超对接”工程,提升流通效率,确保农产品及时到达市场终端,迎合市场消费的发展需求,进而实现农民朋友增产增收、消费升级转型;其次,改善和扩大农村流通网络,鼓励大型流通企业积极开辟农村市场,并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整体增长;最后,优化流通模式、提升配送效率,流通企业要积极推动“家电下乡”活动的开展,针对汽车、电气和农机下乡制定优惠政策,完善自身的售后体系,构建一体化和专业化的维修服务,实现农村地区消费的升级转型。

3.6 建立信息服务体系

为了切实满足农村地区流通业的发展需求,当地政府要积极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优化流通信息资源配置,为当地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首先,加强市场价格的调控和监督,通过信息平台对市场变化进行动态分析,了解商品供应需求;其次,为了打开农产品市场,当地政府要积极扶持“农村淘宝”的推荐和建设,加速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利用和开发社会资源,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到流通业中;最后,要做好信息教育和培训,打造现代化的商务信息队伍,帮助农民朋友掌握市场信息的动态变化,为其开展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开展,农村地区获得了快速以及稳定的发展,其消费结构和消費习惯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农村流通业也要积极实现转型,进而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衷振华.绿色流通向低碳流通转型发展的促进机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3).

[2] 方维.城乡商贸统筹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J].商业经济研究,2016(13).

[3] 魏杨.我国农村流通业转型的战略对策:消费升级的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5(12).

[4] 詹浩勇.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集群供应链网络竞合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4(09).

[5] 王选庆.加快商贸物流发展 促进流通业转型升级[J].中国流通经济,2012(12).

[6] 席玮.江苏农村物流:助力农业转型 添翼城乡流通[N].中国交通报,2012-03-22(006).

[7] 吴华安.城乡商贸统筹与我国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考——以重庆为例[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