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超
少年时喜欢追逐,青年时喜欢追求,成年后喜欢追忆。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书籍对我来说是陌生、高雅的东西。孩提时,长辈们为了鼓励我们读书,经常与我们谈起吃商品粮的好处,谈起穿皮鞋与穿草鞋的差别。我明白长辈们的良苦用心,他们是要我树立读书的目标,为自己争口气。
童年的生活是贫瘠的,我的生活永远无法逾越校园四角的天空,获取知识的来源只有课本。那时候,每逢语文习作时,我的作文素材只有课文和对生活的观察感悟。
但是,现实生活的贫瘠并没有影响我对精神家园的追求,阅读在一步步地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人生。
我至今还记得我的第一本课外书《一千零一夜》,那是我在上学路上拾到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睿智、《渔夫和雄人鱼》的神奇、《阿拉丁和神灯》的奇幻等都深深吸引着我,那些天马行空般的想象指引着我后来的诗歌创作。《红绫女侠》是我从同学那里借来的第一部武俠小说,正义与邪恶的鲜明对照、迂回曲折的故事情节、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让我感到自身知识储备的匮乏、生活圈子的狭小。
阅读,让我怀揣着美丽的梦想在知识的殿堂里翱翔,在书籍的海洋中找寻精神的家园,在深邃的境界里飞跃自由的灵魂。我在阅读中尝到了甜头:连环画让我消遣与放松,唐诗让我的视野变得广博与开放,宋词让我的文风兼顾婉约与豪放。我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感受到了为人处世的豁达胸襟;我从“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中领略了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我从“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中学到不媚世风、自辟新路的独立品格。阅读让我受益匪浅,并开启了我的写作生涯。
中学时代,我在读书之余坚持写作,有随想录,有流水账,也有类似诗歌、散文的东西,这些后来都成了我创作的源泉。我的处女作《我们生活在党的领导下》是初三时创作的一首爱国诗,最初发表在《新月》校刊,同时期写的另一首爱国诗《爱我中华》在2002年入选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文集《岁月留痕》。
大学时代,我如愿以偿,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课余时间,我有时泡在图书馆里看报纸杂志,有时接近大自然感受生活,有时在旧书摊上“淘金”,买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细细品味、咀嚼。我在阅读之余努力地创作,《我的青橄榄》回忆了中学时代的作品对我创作的深远影响,《二月的花》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理想之花的鲜明写照,《没有花香的日子》写了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时“一切皆有可能”。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少。
阅读,开拓了我的视野,充实了我的生活,我的思想在不断进化,我的作品在不断升华。写作,因阅读而精彩,因阅读而成熟,因阅读而成功。读了很多作品后,与他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创作了很多作品后,学习并吸收更多优秀著作的精华。于是,我陷入一个“阅读——思考——写作——再阅读——再思考”的无限循环中,阅读、写作、思考成了我的主要生活,直到我参加工作多年,依然如此。
读书,曾经是历练,过去是学习,现在是成熟,以后是收获。读书,改变了人,也改变了人生!读书,释放了心灵,也解放了心灵,获取了更多人的心灵世界!读书,或快乐,或忧伤,或平淡,或深沉。写作,我人生的极大乐趣;读书,我人生的不懈追求。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昌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何欣容